小学英语作业优化设计策略探究
作者: 陈亚芬作者简介:陈亚芬(1973~),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道南小学,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各阶段、各学科教师也都认识到了作业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趣味、高效、科学的作业获得扎实的英语基础,产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实现自身英语思维、英语素养的有效培养,还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英语知识的科学学习方式,在实现提质增效教育目标的同时,促进自身综合英语能力的稳步提升。小学英语教师在日常的作业设计工作中要时刻遵循个性化、创新化的作业设计原则,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其设计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作业,提升学生综合英语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1-0094-05
众所周知,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正是其自身学习能力、英语思维的培养过程。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入更为新颖的设计元素,如此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育人宗旨,促进学生综合英语素养的稳步提升。同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让英语作业真正地成为助力学生身心发展、实现进步的推动力量。
一、 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对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良好的自主能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会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模仿对象”,如若让他们自主完成某项作业或者某一任务则相对困难。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当注重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作业不局限于书面抄写,而是要在涉及“听、说、读、写”四大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难度逐步升高的作业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作业设计原则。
(二)实践探究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也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众所周知,知识源于生活,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要让学生能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当遵循实践探究原则。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实现对英语本质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知到学习英语知识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在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形式多样原则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作业布置当中,教师往往是以书面化的作业设计为主,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反感的消极学习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进步。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更为趣味性的事物更感兴趣,趣味性的事物、活动也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当遵循形式多样原则,在为学生布置一定数量书面性作业的同时,融合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作业、表演作业、配音作业等。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热情,也为英语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四)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和个人基本素养的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不容忽视,也不可能消除。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当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进行分层,让作业内容在最大程度上与全体学生的能力相契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如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层次,教师可以为其布置背诵作业或者书写作业;对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造句作业或者配音作业;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朗读作业或者抄写作业等。
(五)注重评价原则
评价是完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也要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并针对学生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设计,切忌以偏概全。另外,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要运用积极的语言进行落实,肯定学生的努力,指出学生的不足,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抓住学生的闪光之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 小学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
(一)设计趣味型作业,活化课堂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会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最终目的,为学生设计大量的单词背诵作业或者抄写作业,这类作业的完成过程不仅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还会逐步消磨掉学生原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兴趣。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传统作业设计思维,在给学生设计作业时融入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趣味性元素,在活化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这部分知识教学完毕之后,笔者就以“设计趣味型作业,活化课堂学习氛围”为指导进行了作业设计。此部分知识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听、说、认读“sunny, windy, cloudy, rainy, snowy, moon, star”等词汇,以及熟练运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How is the weather?”介绍不同的天气特征,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巩固,笔者就给学生设计了一项趣味型课后作业,即让学生在未来一周之内,以“写日记”的方式,记录每一天的天气情况。学生可以像播报天气预报一样进行记录,也可以结合天气情况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在下周的同一节英语课上,笔者再随机选择让学生进行分享,并给予全面总结和积极评价,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全面内化。通过设计趣味型作业,不仅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了保持,也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实现了自身英语能力的稳步提升。
(二)设计理解型作业,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除了给学生设计趣味型作业,小学英语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学生设计理解型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升,以此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通过作业完成对英语学习的深入认识,实现个人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稳步发展。
例如,在“May I Speak to Kitty?”这部分知识教学之前,笔者就以“设计理解型作业,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为指导进行了作业设计。此部分知识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写“make a phone call, go on the Internet, send a message, send an e-mail”等词汇,以及掌握“Hello, may I speak to...? Sorry, ...is out. This is...speaking. Can I take a message? Sure.”等句型。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正式教学之前,笔者首先可以让学生自行预习此部分知识内容,尝试着对教材知识点进行自主理解。在正式教学时,笔者再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解,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设计理解型作业,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学习体验,既提升了预习质量,又掌握了英语知识。
(三)设计口语型作业,落实因材施教理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学习软件层出不穷,其不仅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也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有效辅助。而通过对各种辅助学习软件的分析可知,不同的学习软件也有着不同的功能优势,如帮助学生纠正发音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英语表达、做题情况等进行打分、分析和指正等,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同时,一些高质量的软件还可以让教师通过大数据了解每一名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和发展状况,从而帮助教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规划,如此一来,既有效丰富了小学英语的作业设计形式,也促进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切实提升,更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例如,在“What’s Your Dream?”这部分知识教学完毕之后,笔者就以“设计口语型作业,落实因材施教理念”为指导进行了作业设计。此部分知识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What’s your dream? I want to be a/an...”以及“Did you have a dream when you were young? Yes. I wanted to be a/an...”的句型,并且能够熟练地就自己和他人的理想进行英语对话。因此在教学完此部分知识内容之后,笔者就给学生介绍了“英语趣配音”App,并且给学生演示了如何运用此配音软件完成配音作业。在软件当中,笔者不仅融入了与此次课程内容相关的单词、短语、句式,也为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设计了针对性的配音练习,同时在学生完成配音之后还会有趣味的配音点评和打分,学生在配音完毕之后,软件会自动地将学生的配音情况发送至笔者的软件中,笔者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完善。如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兴趣,也让学生通过配音提升了自身的口语水平,落实因材施教。
(四)设计合作型作业,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在小学英语的作业设计工作中为学生布置合作型作业也是一种有效的作业设计形式。该种作业设计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促使学生在密切的配合中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路径”,从而帮助每一学习层次的学生实现切实提升和共同进步。
例如,在“I Had a Good Time.”这部分知识教学完毕之后,笔者就以“设计合作型作业,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为指导进行了作业设计。此部分知识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play beach volleyball, visit the museum, buy some gifts, eat sea food, make a cake, myself, cousin”等句型以及“Did you...? Yes, I did./No, I didn’t. I...”等句式。因此,在完成此部分知识的教学后,笔者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了科学的小组划分,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后作业,即“设计包括此次课程重点知识的对话,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成情景短剧,并将其演绎出来”。设计合作型作业,不仅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也能充分发挥出每一小组成员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五)设计游戏型作业,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他们对游戏有着极大的热情,且游戏本身也对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与知识内容进行融合,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英语能力的巩固与提升,真正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Is It Snowing?”这部分知识教学完毕之后,笔者就以“设计游戏型作业,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为指导进行了作业设计。此部分知识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能熟练地掌握功能句型“Look at the clouds in the sky./Is it snowing? — Yes, it is./No, it isn’t.”以及“rain, snow, cloud, wind, sky, raincoat, glasses”等词汇。因此,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认识,笔者就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设计了英语小游戏,让学生跟随游戏规则完成相应的游戏任务,游戏的难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最终完成游戏的学生获得胜利。通过设计游戏型作业的方式,不仅减轻了学生在课后复习词汇、句式的枯燥感,也让学生在游戏中提升了自身的反应能力和英语思维。
(六)设计创新型作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要求广大教师能够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制订教学方案,并能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多元活动。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注重对作业的创新设计,以此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