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高中音乐课堂高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雷娜课题项目:本成果系甘肃省酒泉市教育科研课题《“双减”政策下高中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JQ[2022]GHB290。
作者简介:雷娜(1982~),女,汉族,甘肃省酒泉人,甘肃省酒泉市肃州中学,研究方向:高中音乐研究。
摘 要:高中音乐学科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减”教育政策之下,构建高中音乐高效课堂变得尤其重要。“双减”政策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师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课堂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构建高中音乐高效课堂时,教师需遵循“双减”的教育原则,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也要有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也能够在音乐鉴赏课程、音乐创作等过程中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个人音乐素养。
关键词:“双减”政策;高中音乐教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2-0001-05
在高中阶段,教师有效传输音乐知识的目的,除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之外,也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提升音乐品位。高效的音乐课堂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一、 “双减”背景下打造高中音乐高效课堂的要求
(一)要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挖掘趣味性教学
在“双减”教育背景之下,打造高中音乐高效课堂,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更具吸引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相关音乐知识。这也要求教师不能以单一灌输式的方法传输知识,而要以多种教学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调动课堂生动活泼的氛围。教师也可借助相关信息技术让学生聆听不同的音乐,在为学生营造良好艺术欣赏氛围的前提下,体现音乐学科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二)要提高教学的审美性和实践性
音乐是情绪表达的过程,是想象翅膀延伸的途径。学习音乐知识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见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情绪价值。在“双减”教育政策之下,进行高中音乐学科课堂授课,需要教师能够提升教学的审美性和实践性,要让学生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并尝试进行歌唱表演。这些实践性的活动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在“双减”政策下,为了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形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掌握节奏与节拍、速度与力度,了解音乐基本常识。此后,学生才能够在音乐学科自主探究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长远。
(三)注重音乐的教化性,强调立德树人
在“双减”教育政策影响之下,高中学科授课应当以提高教学效率为主,强调教育的教化性,高中音乐教师也应当立足于立德树人来传输音乐知识。音乐教科书中包含了许多经典曲目,都是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艺术结晶,有助于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音乐特色。同时教师也可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凸显音乐学科的教化性。例如,积极弘扬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欣赏相关音乐作品的同时可以树立远大的志向,增强思想道德意识。
(四)要立足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归根结底是艺术的体现形式之一,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的感触、感性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产物,其最终的目的是取悦人的耳朵和大脑,所以音乐本身就极具人性化和感性化特色。在“双减”教育政策之下,进行高中音乐学科授课,应当有效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欣赏美、发现美、延续美、创造美。所以在高中音乐教学时要求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尝试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了解如何识谱、记谱,了解歌曲结构,清楚如何填词。这些教育内容极具专业性和综合性,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传输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高中音乐学科立足于“双减”政策进行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不同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时会呈现很多差异性。许多学生也会由于学习能力不够,而无法有效掌握音乐知识,这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部分拥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由于音乐律动基础较好,所以更能在高中音乐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步伐。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改革工作,遵循“双减”教育目的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还需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夯实个人的基础,提高综合素质。所以立足于学科特色和“双减”教育政策,构建高效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不仅使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提升探究知识的效率和水平,也能够延伸至其他学科、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可以让学生更高效地探索知识,投入相关专业研究,从而发展个人的综合素养。
(二)有助于改进教学模式
在高中音乐学科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仍旧采取传统授课形式,只是根据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简单传输一些乐理知识,或者让学生简单进行音乐鉴赏,这种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很难让学生也感受到音乐学科的趣味性。所以在“双减”教育政策之下进行音乐教学创新,有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使用单一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而更多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知识接受情况和兴趣点,以此来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双减”教育政策为教师的教学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当中,能够更好地找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学生为本传输知识,从而提高音乐学科的课堂效率。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随着“双减”政策的下达,音乐教师的教育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学的目的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艺术欣赏能力是学生今后在社会中参加工作和享受个人生活时必备的素养之一,遵循“双减”教育政策,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尤其对高一阶段的音乐教学而言,教师应掌握学科特色,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提高艺术欣赏力,能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更加积极投入音乐课堂的知识探索过程。教师也应以此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体现音乐学科的内涵。
(四)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双减”教育政策的初衷是让学生能够从繁重的课业压力中解脱出来,也能够转变应试教育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因而,遵循“双减”政策进行高效课堂构建,能够帮助音乐学科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放松身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舒缓的音乐能够放松紧张的情绪,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积极投入学习,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系统性知识教育时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态,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三、 “双减”政策下高中音乐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双减”和音乐学科教育的认知不足
在高中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能够真正明确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对音乐教育的认知不足。“双减”教育政策下达之后,其他学科教师会迎合教育政策来调整教学方法,但音乐教师普遍不看重音乐学科的教育工作,认为音乐课程不重要,在授课时也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提高课程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所以音乐教师也没有针对“双减”教育政策进行研究,重新规划课程内容。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甚至将音乐课堂的时间让给其他学科,这些都会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下降,对音乐课程的了解程度不足。音乐课程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学科,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音乐教师自身对学科和“双减”教育政策的认知度不足,不重视对音乐学科的教学改革工作,只是单一传输音乐知识,让学生简单聆听音乐,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性宣教,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最终都会影响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
(二)音乐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部分音乐教师的个人业务能力有待提升,自身缺乏实践经验,无论是对音乐乐理知识的掌握、乐器的应用,还是创编能力的体现,教师自身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教学水平不够,也会对学生感悟音乐知识产生影响。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彼此之间的专业能力相差较大,部分音乐教师甚至需要教授整个年级的音乐课程,所以教学压力也相对较大。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发挥,影响音乐教学效果。由于缺乏较强的师资力量,教师也很难迎合“双减”教育政策,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也会限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音乐课程教育改革工作的效果。而且部分学校会给其他“主课”教师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但未能给予音乐教师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限制了音乐教师个人业务能力的提升。因此,音乐教师也很难在专业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
(三)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认知不到位
当前,许多音乐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传输知识时,仍旧以传统授课形式传递音乐理论知识。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投入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探究相关音乐知识,并主动吸收和应用知识,才能够不断发展音乐素养。而许多教师并未遵循“双减”教育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自身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知不到位,也导致授课形式非常单一化,教师只是采取灌输式教育模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内容,这些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也无法全身心投入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音乐知识学习的水平也相对较差。教师不能意识到学生主动性对学生长远发展和探究音乐知识所带来的益处,在课前备课、规划课程流程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未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从而使学生的课堂效率相对较低。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丧失对音乐课程探究的兴趣,无法真正感受到音乐学科的魅力。
四、 “双减”政策下,高中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教师对音乐课程和“双减”政策的认知程度
如果教师不注重对“双减”政策的落实,忽视实践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过程,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音乐课堂的重要性,也无法真正投入音乐课程的知识探究。教师需要彻底改变个人的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思维,要真正意识到音乐课堂的重要性。音乐教师也要认真研究“双减”教育政策的实质要求,要在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缓解课业压力的前提下开展教学工作。在传输知识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当前的知识掌握情况来设定教学计划,系统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拥有学习兴趣的前提之下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在音乐课堂当中融入更多趣味性元素,意识到音乐课程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观察学生反馈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不断调整教学模式,真正体现音乐学科的重要性,并且迎合“双减”教育政策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湘教版《音乐》高一年级第一单元“学会聆听”课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对第一课“音响的感知”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山在虚无缥缈间》《我爱你,中国》《弥渡山》等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动人情感。为抓准学生的兴趣点,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多媒体课件当中融入视频、图片等多样化的素材。为烘托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影视片段,让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在视频的导入下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程度,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花一段时间仔细聆听音乐,以达到使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课堂的目的,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前提之下,感受到音乐课程的魅力。在充分烘托教学气氛后,教师进一步引出相关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也可让学生分享类似的歌曲,谈谈自身对课堂中几首歌曲的感悟,教师要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双减”教育政策下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