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迈开写作第一步
作者: 俞敏作者简介:俞敏(1978~),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团结路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生涯中比较关注的方面。写作水平的高低会关系到学生以后知识的整体学习,所以打好写作的底子显得尤为重要。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文写作的起步阶段,教师要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的意识,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对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进行作文写作教学设计,教会低年级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培养写作兴趣,进而为学生以后的语文知识学习奠定深厚的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作文写作;小学语文;资源;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5-0027-06
在很多时候,家长或者教师判断学生语文学得好坏的标准主要是看其写作文的水平怎样,如果作文写得好,就代表这个学生语文这门学科学得好,如果作文写得一般或者较差,那么就代表学生语文综合成绩一般或者较差。虽然这样的判断标准并不科学、合理,但这也充分说明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写作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学阶段的作文写作。而小学低年级作为练习语文写作的基础阶段,帮助他们迈开作文写作第一步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基于此,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 低年级小学生作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单一
其实,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在一、二年级就已经开始逐渐渗透作文写作了,如会在教材中让学生进行文本续写,在课后练习时也会做一些简单的看图写话练习等,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刚刚接触写作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只能起到相应练习的作用,却没有从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去有效设计低年级的写作教学,也较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征去开展教学活动。所以,这样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只能起到表面作用,无法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二)忽视写作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作文写得好的学生,都有较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而在当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虽然较为关注学生的写作练习,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和写作习惯方面的培养,使得学生随着年级的增加,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水平无法提高。同时,由于小学一、二年级的作文写作教学主要是通过看图写话的方式进行,只是简单地让学生通过观察给出的图画进行一两句话的写作,不会写的汉字也可以用拼音表示,较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阅读习惯,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在学习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导致学生写起来不积极。除此之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一、二年级的写作考查要求比较低,教师在开展具体写作教学时较少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得低年级的小学作文教学单一化、模式化。
(三)重视识字和写字教学,忽视写作渗透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知识学习是最基础的内容,拼音、识字、写字是教学中的主要部分,所以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时,常常把教学重点放在拼音教学和识字、写字教学方面,大部分教师认为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的任务是识字和写字,而忽视了对写作的有效渗透,使得学生无法将语言表达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导致学生的写作意识淡薄。
(四)低年级写作教学资源较少
小学一、二年级课本上的写作教学资源较少,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也较少涉及通过教材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堂上,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较少通过课本资源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较少关注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只是机械地传授知识,使得学生在低年级无法得到较好的写作锻炼,阻碍了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 小学低年级作文写作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还未发展成熟,所以教师在组织设计作文教学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低年级的作文写作是以后写作水平提升的根基,打好这一基础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游刃有余。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心智还未发展成熟,三观还未定性,加之生活经验缺乏,所以教师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渗透和指导,从一年级就帮助他们建立爱写作的意识,为以后的写作教学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计划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促进低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读写结合原则
阅读是知识输入的过程,而写作是对所见、所听、所想进行输出的过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部分,是学生识字的主要来源。学生不断阅读各类文章的过程,也就是为写作不断积累素材的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为写作奠定基础。所以,在开展小学低年级作文写作教学时,也要注重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三)多方激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动力。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写作这一学习方式比较陌生,但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迈开作文写作的第一步。所以,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需要遵循多方激趣的原则。
三、 指导学生迈开作文写作第一步的措施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作意识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资源,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常常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将重点放在阅读、识字和写字上,即便有一些简单的写作练习,教师也较少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指导,浪费了课本上写作教学资源。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的系统化知识比较少,生活经验较少,课本就是他们知识获取的主要来源,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常常被课本上的文字、图画等吸引。教师就可以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征,充分利用课本教材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循序渐进地渗透作文教学,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意识。
例如,当教学一年级上册的《四季》这篇文章时,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可以带领学生去做课后练习的第二题“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季节?”并专门用半节课的时间组织课堂“说话”活动,锻炼学生通过说来建立写的意识。首先,教师可以以上台演讲的方式鼓励学生到台上讲一讲、说一说。为了让学生都能大胆且踊跃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以自己为代表,用小学生的口吻和表达方式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鼓励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做好示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全班的表率,让其第一个去台上讲一讲、说一说,起到带头的作用,并且增强学生上台演讲的信心。其次,教师要发挥自己观察者的作用,在学生说的同时,多观察学生的语言、动作或者表情等,并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让学生不仅能在台上大胆说出来,而且还能说得好,用词准确、无误,内容丰富多彩。最后,教师进行活动总结。这样用一篇简单的课文为引子,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说话练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为以后更好的写作奠定了深厚的语言表达和词汇基础。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在语文教学时如果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常常会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还会打消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迈开作文写作的第一步,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创新教学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1. 看图说话
在低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看图说话是主要方式,但是传统的看图说话教学方式难以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因为针对小学低年级的配套看图说话教学资源呈现出来的图画比较单一、单调,如色彩不鲜明、人物特征模糊不清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云课堂、智慧课堂等走进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让课本资源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所以,在对低年级进行看图说话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备课为学生精心设计图画资源,让静态的图画变成动态的,有动作、有声音、有表情的人物形象,以此来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官刺激,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般的“看图说话”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为后续写作奠定语言基础。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时,由于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这一风俗习惯比较陌生,而且很少有家长带着孩子亲身参加过傣族泼水活动。但是,泼水活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备课时,通过搜集和筛选网络视频、图片等资源,为低年级学生找到相关的、能起到辅助教学的资源。如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课件网站,找到有关本课文教学的图文并茂的课件,来丰富文本内容;还可以通过相应的视频网站,将有关傣族泼水节的短视频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视频剪辑处理软件,将周总理的画像与傣族有趣的泼水节进行融合,并根据文本内容将周总理的动作、表情、服装等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给学生以真切的人物对话感受,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文本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或者写一写自己对这篇文本的阅读感想,视觉和听觉冲击相比于传统的只是书面的讲解来说,更能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更有助锻炼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边说边写
“说是写之始,写是说之成”,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说不好,那么就很难写好。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特别爱说的一个阶段,他们有的嘴皮子很利索,但是在写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写出来,有的会直接写成口语,也有的写的句子颠三倒四,理不清顺序,所以在低年级作文教学时要锻炼学生边说边写的能力。虽然低年级的小学生书写在不断练习的过程,很多字由于不认识无法写出来,或者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的写字方式,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这些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计划。
例如,在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将重点放在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上,让学生学会观察并组织语言说出来。如在教学课文《小书包》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快速整理书包”课堂游戏活动。首先,让每一位学生把凌乱的书包整理一遍,并让其记住书包里面的物品名字。然后,三个学生为一个小组,一个学生负责把书包里面的物品一件一件地拿出来,另外一个学生负责说出这件物品的名字,第三个学生负责写出来物品的名字(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表示)。负责拿书包物品的同学会在心里默默地说出物品的名字,负责用语言说出物品名字的同学会通过语言处理找寻最适合的文字,负责写的学生也会用标准的汉字或者拼音来表达出来。最后,教师再根据日常的整理习惯,引导学生“书包要……”,学生会齐声说“整理整齐”。在这样一个欢快的课堂导入游戏中,学生再阅读和学习课文《小书包》,就会对文章中的词语感到熟悉,并能更有效的记住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和积极完成课后练习题一和二,为写作更好地积累词汇和经验。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时,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字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边说边写一些简单的句子。如在教学《姓氏歌》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说写句子,如“我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成句能力和写作水平。又如,在教学《一分钟》这篇课文时,在学习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我的早起一分钟”为主题的写作任务,让学生第二天在课堂上读一读自己所写的作文,并给予恰当评价。
当学生上二年级之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增加写作难度,指导学生写段落,并成文。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课本第81页《口语交际》部分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上的图画进行说一说,并把每一幅图的内容用一句话写出来,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说一说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最后将其整理成为一篇完整的作文,记录到自己的作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