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照亮语文课堂

作者: 柴仕玲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习语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文章首先分析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如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积极作用;其次,探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工具增加教学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最后,指出当前生活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6-0027-05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日益多样化,如何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有效学习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在这一背景下,文章聚焦于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探讨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和有效。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学习语文,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和挑战,并探讨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一、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在当今教育领域正逐渐受到重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虽然教育理念日渐更新,但部分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单向灌输和机械记忆,缺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的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其次,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对学生生活世界的深刻理解,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部分教师缺乏这些能力和知识。教师自身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导致教学活动往往不能很好地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最后,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环境也限制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一些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和设施来支持创新的教学活动,如实地考察、项目制学习等。同时,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局限性也成为制约因素,因为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难以全面评价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表现和进步。

二、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对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在生活的实践中体会和学习语文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实践性强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对文化、艺术、历史的兴趣和认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生活化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语言的魅力。例如,通过诗歌、散文的学习,学生能够领略语言的美感,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古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自信。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语境中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识,比起枯燥的记忆和重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生活化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如观察日常生活、参与社区活动、进行实地考察等,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还能在实践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经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有助于挖掘学生个体潜能

小学阶段的语文生活化教学对挖掘和发展学生的个体潜能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生活化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还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经验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和发掘学生的个体潜能。生活化教学通过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文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升。例如,通过写作、绘画或制作项目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活动帮助教师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同时,生活化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艺术创作还是逻辑思维方面。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得到增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挖掘自身潜能。生活化教学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探索。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参与、探索和实践来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节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有益于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在促进学生情感体验方面具有显著的重要价值。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从而更容易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语言背后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这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格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色彩。例如,当学生学习有关自然景观的诗歌时,不仅能学到诗歌的文本内容,还能通过亲身体验自然、观察四季变换等活动,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界的热爱。这种体验使得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表达和理解情感。生活化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如通过讨论家庭、友情等主题,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意义,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生活化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参与艺术创作等活动,学生能够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鉴赏能力。这种审美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原则分析

(一)全面发展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中,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还要重视学生情感、价值观、审美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生活化教学通过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应用语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多方面的能力发展。

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教师需要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从而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能力。例如,通过组织角色扮演、话剧表演、写作创作等多样化的活动,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全面发展的原则还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的不同,教师应当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选择,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从而更好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

(二)以生为本的原则

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来说,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至关重要。该原则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而非仅仅围绕教材和教师的教学计划。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在于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在亲身经验和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学习语文,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以生为本的原则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兴趣点,如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游戏或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去。以生为本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主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责任感。同时,以生为本的原则还强调对学生差异的尊重。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和节奏调整教学策略,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路径。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

(三)紧扣教材的原则

紧扣教材的原则是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中的基础性指导原则。这意味着在追求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连,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和指南,它规定了学习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因此,生活化教学应当在教材的框架内进行,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有序进行,同时确保教学质量。紧扣教材的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时,理解和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语言材料、文化背景和教学重点,设计与之相关的生活化教学活动。这样做可以确保学生在参与生动有趣的活动的同时,不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内容。紧扣教材的原则还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和实际应用场景。例如,通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将教材中的课文、诗歌或故事与学生的经验和情感世界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还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紧扣教材的原则也要求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注意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避免偏离教材的基本层次。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确保活动的设计既有趣味性,又具有适当的挑战性,以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四、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推进策略

(一)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推进核心在于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世界,并将这些观察融入语文学习中。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教材中可以找到许多将日常生活元素融入教学的例子。例如,在教授描写类的文本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自家的家庭环境,如客厅的布置、花园里的植物等,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们。这种活动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描写技巧,还能让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练习使用语言。又如,在学习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自然界的美,如雨后的彩虹或冬日的雪景,并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或创作简短的诗句。这样的练习能够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来教授新词汇。例如,在教学中遇到描述食物、游戏或日常用品的词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这些物品相关的经历或故事,从而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和记忆新词汇。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使抽象的文字内容变得生动直观,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以《观潮》一课为例,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这篇描写海潮奇观的文章可以变得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料展示潮水涌起的壮观场景。通过观看海潮的实际影像,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课文中描述的自然现象,还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力量的好奇和敬畏之心。这种视觉上的直接体验,比单纯阅读文字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使用音频材料来辅助教学,比如播放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这样能增强学生对课文氛围的感受,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同时,还可以通过互动软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与海潮相关的多媒体作品,如简单的动画或者音乐视频,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线上平台上搜索关于海潮的更多信息,如潮汐的成因、观潮的最佳时机等,这样的探索性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