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思政育人融合路径探究

作者: 肖兵

摘 要:在国民教育当中,高中阶段非常重要,其直接关系到了学生今后的学习成果以及就业。由于当前的高中教育应当将综合发展当作目标,更加重视学生的各项品质以及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在体现自身主体地位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面对接下来的竞争环境。高中美术鉴赏课与思政育人相融合,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是非常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学习知识、得到发展,文章从意义、策略两个方面入手,就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思政育人的融合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思政育人;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6-0163-04

思政育人是当下教育的重点,教师应当将思政内容融合在各个学科以及各个环节当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逐渐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美术鉴赏教学在人文教育方面有着一定优势,本身就承担着开展德育工作的任务,而且,其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感官刺激,使其自主自发地对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流露出自身的情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实际情况入手,适当地开展思政育人工作。

一、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思政育人融合的意义

(一)有效扩大美术教育的影响力,提高美术教学的地位

美术教育,要求教师从美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浸润心灵。思政育人,要求教师从道德角度上进行相关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以及生活行为。美术教育是思政育人的有效路径,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有效融合,可以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欣赏视觉艺术形象、鉴赏作品,并在该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明确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从而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向的道德行为。当前的美术教育活动与思政育人相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道德品质。而且,通过以美育德的方式,可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整体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美育的地位,扩大美术教育的影响力。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政观念,丰富学生的课程思政体验

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各项活动。美术鉴赏教学能够使学生拥有这样的机会,在更好地获得审美经验、发扬自身的道德情感的同时得到成长与发展。在鉴赏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将国内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中渗透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感知,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产生一定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借助各种各样的美术语言,比方说技法、色彩、构图等,能够让学生对艺术家在作品当中渗透的思想情感进行有效的感知、领悟、体验,使学生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在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当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有效的挖掘、开发,对课堂教学的环节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走进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对作者不同的人生境遇进行感受,并且理解其中渗透的家国情怀、道德责任、政治意识。在潜移默化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精神品质,从而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三)营造高中美术课堂的和谐氛围,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是否具备较强的思政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所以,在高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扮演引导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教师的一些行为以及语言会进行不自觉的模仿。如果教师能够约束自己,而且拥有高尚的精神品质,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喜欢这位教师,并且因为对教师的喜欢而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同时,教学活动的开展会越来越顺利,学生也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实现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所以,思政育人与高中美术教学活动的充分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氛围的和谐性,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充分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可以为学生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二、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思政育人的融合路径

(一)营造美术鉴赏教学的人文气氛

与其他教学活动不一样,美术鉴赏教学的特点是具有包容性以及开放性,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所以,在实施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创设相应的人文气氛、人文环境,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堂,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及研究。

例如在教学《民间美术》的时候,教师就需要明确,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气氛的有效创设,可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有效的鉴赏,并且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感悟和启发,反之,学生就算对美术作品的美进行了感知,也很难获得心灵上的触动。不过,在步入高中阶段之后,学生在面对外界事物的时候会形成个性化的认知,所以在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学生本身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实际需求,尽可能营造轻松和谐、相对平等的学习环境,以让学生在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思政教育。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直观形象地呈现一些民间的美术作品,比如:年画、刺绣、剪纸等,在看到这些形象直观的事物的时候,学生能够放松身心,根据对这些内容的了解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剪纸,其历史相对悠久,题材广泛,品类繁多,其中渗透着深厚的内涵,再加上制作材料易得、操作简便,所以其遍布各地,受到大众的喜爱。但是站在总体情况上来讲,北方地区的剪纸大多淳朴粗犷、南方的剪纸相对清秀雅致。在学生说出自己的了解的时候,教师需要认真地倾听,即便某个学生说出的内容存在问题,教师也可以以反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再次思考,比如:“你还有没有其他的看法?关于这些资料,你还有没有什么补充的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与民间美术作品有关的人文资料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欣赏作品。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由,使学生基于自己的想法进行分析、交流,也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对作品进行欣赏,从而实现美术鉴赏教学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

(二)找到思政育人工作的切入点

在将美术鉴赏教学与思政育人工作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找准切入点,确保思政内容能够与教材中的内容相融合。而且,二者的融合并不是要把所有的思政理论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进行直观的呈现,而是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立足教材开展相应的活动。

例如在教学《古代山水》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以及研究,从教学大纲出发,从教学内容入手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使思政教育与鉴赏教学进行充分融合。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对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感知、学习,其既可以看作是一种视觉艺术,也需要让学生对其中渗透的深厚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探索,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鼓励,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深厚情感、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开展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完全可以对美术作品的人物背景进行详细深入的挖掘,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使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对作品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及鉴赏,深层次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以及内涵。比如,很多古代画家喜欢临摹“松、竹、梅”,并且称其为岁寒三友,那么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三种植物会成为古代画家经常临摹的物体?”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这三种植物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这三种植物的外在很美,而且都代表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你们还知道哪些蕴含这些民族精神的美术作品?当下我们是否还需要对这样的精神品质进行传承?怎么才能进行传承?”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做到从美术鉴赏教学向思政育人教学的过渡,使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对其中蕴含的民族情怀以及精神品质进行感知,从而引导学生将其内化,形成个人品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实现德育精神与美术作品的充分结合,使其相互补充、相互协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优化美术鉴赏教学的开展方法

就目前情况而言,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等。这些方法既符合当下的教育要求,也可以为美术鉴赏教学与思政育人工作的充分融合提供保障。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美术鉴赏教学的开展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的素质,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例如在教学《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的时候,教师就应当意识到,如果采用以往的鉴赏教学方法,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学生无法在该过程中,对其中渗透的思想情感、价值品质进行感知。同时,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自己的认知,有着自己的感受。所以,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与思政育人的融合的时候,教师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并且使美育与思政育人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呈现作品《蒙娜丽莎》,让学生在欣赏完这幅作品后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这幅作品进行赏析,同时借助其中渗透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有的学生会说这幅画特别的神秘,因为画面上描绘了一个优雅端庄的贵族妇女,虽然面带微笑,姿态优雅,但是身后却是山水景色,让人感觉到特别的神秘。有的学生会说,通过对比其他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对人进行了歌颂以及赞美,这也就是说,人的价值在作者达·芬奇的观念中居核心位置,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前人的绘画。在学生说完这些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达·芬奇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达·芬奇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作者渗透的情感、精神,从而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但是在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沟通问题,比如,一部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并不是很多,而且在以往的生活经验的影响下,他们对教师缺乏信赖感以及认同感;一部分学生相对内向,不敢表达自己。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巧妙的处理,尽可能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指导,纠正自身的错误思想,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交流。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的方法可以得到创新,学生能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思政教育,从而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四)合理地拓展美术鉴赏课堂教学

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与思政育人的充分融合的时候,教师需要找准时机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而想要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教师就需要对教材当中的素材中所蕴含的深厚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思政育人的要求为依据,对教学素材进行拓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现代人物画》的时候,教师就需要认识到,在当前的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基于教师的指引对美术知识进行探究、思考,从而逐渐地形成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意识以及能力,能够在生活当中寻找灵感,使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内容进行感知,通过寻求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内容,在进一步进行美术鉴赏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思政教育,从而实现教育活动的拓展延伸。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一幅描绘父亲的画作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先对这一画作进行鉴赏。以此为契机,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和自己的印象进行对比,说一说父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使学生更加关心亲人。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拓展教学。

(五)合理地融入生活中的思政元素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高中教材中的美术作品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在进行思政育人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融合的时候,教师需要围绕这一特点进行,确保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要素利用起来,对课堂中呈现的作品进行有效感知,同时,让学生在进入相应的场景之后对其中的思想内涵、思政要素进行充分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