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

作者: 陈美珠

摘  要: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模式,对小学语文教育而言,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其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数字化教学、在线资源、智能化评估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该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阶段,更需要灵活地整合信息技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2-0014-06

课题项目: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批准号:mxjykt-2222。

作者简介:陈美珠(1977~),女,汉族,福建仙游人,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与教育领域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形成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关键时期,而信息技术的整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通过结合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综合素养。目前,虽然信息技术已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在整合层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和地区教学资源方面存在差距,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效整合,为教育决策提供可行的建议和策略。

一、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的意义分析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将其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对提升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吸引力,能够创造多样化、生动的学习场景。通过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该学习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抵触情绪,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②促进语文知识的跨学科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有助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跨学科整合,通过数字化平台,语文知识可以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形成更为综合的学科体系,比如在语文课程中引入数字图书馆,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跨学科了解到更多的历史、地理、科学等方面的信息。③促进语文素养的多维度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效整合,有助于学生多维度语文素养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注重文字的阅读和写作,而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表达和交流的途径,包括语音、图像、视频等形式,多元表达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④增强语文实践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更加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学生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实际信息,进行实地调查、采访,从而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使学习更具实际意义。⑤个性化学习与教育智能化。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通过智能化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习,推动教育走向更为个性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⑥在线资源的广泛获取。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一项明显优势是在线资源的广泛获取。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到大量的在线语文资源,包括电子书、词典、语法指南等更多样化、实时更新的学习资料,这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电子书的普及使学生不再依赖传统的纸质教材,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随地阅读,灵活性使得学生更容易形成阅读的习惯,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变通的空间。在线词典和语法指南则为学生提供了方便的查询工具。学生可以随时查找生词的释义、语法规则等,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⑦推动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效整合,能够在更大层面上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使学校内部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发生改变,也涉及教育政策、教材编写的各个方面,促使教育体系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推动教育朝着更为现代、创新的方向前进。

二、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现状分析

(一)信息资源匮乏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手段,为语文教育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但是在许多小学中,由于各种原因,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并不如人意,该问题的存在主要影响了整合的深度和广度。当前虽然数字化教材的制作已经逐渐普及,但在小学语文领域,高质量的数字化教材仍然相对匮乏,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找到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数字化教材,导致了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受限。在信息资源匮乏的问题下,数字教学资源的不平衡现象尤为显著,部分学校或地区可能拥有较丰富的数字资源,而有些学校却面临着数字资源的短缺,使得教育资源的利用在不同学校之间存在差异,影响了整个小学语文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此外,对小学语文教育而言,缺乏专业化的数字化教育平台也是一项制约因素,目前通用的数字教育平台难以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使得教学过程中无法得到更精细化的支持和指导。

(二)信息化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依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如简单的电子化教材、PPT演示等,而缺乏对更先进、创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导致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被过度简化,未能发挥其潜在的优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更应该追求深度融合,使得技术不仅是辅助工具,更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是当前问题在于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深度融合的探索不足,缺乏对新技术如何服务语文教育的清晰认识。信息技术的整合应当推动教育的创新,但一些教师在整合过程中对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不足,从而难以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性的潜力。

(三)整合缺乏实践性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中,教学通常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递,而缺乏对真实应用场景的深入探讨,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学习时,未能充分感受到技术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导致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相对较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任务设计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学生在完成相关任务时难以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联系,造成学习内容的脱离感,阻碍了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语文学科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然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在任务设计中较少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中缺乏对文学作品情感内涵的深度感受,使得整合过程中的情感培养不够全面。

(四)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不足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但缺乏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只能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而对更先进、更新的技术手段却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熟练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新技术层出不穷,然而教师在信息技术整合中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相对较低,使得教师在整合过程中停留在熟悉的、老旧的技术工具上,无法充分挖掘新技术对语文教学的潜在优势。信息技术整合需要教师拥有一种积极的教育理念,即将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但是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认知不足,导致整合时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和理念;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成功需要教师对学科特点的深刻理解,然而一些教师在整合过程中只是将信息技术当作一种独立的工具,而忽略了语文学科自身的特色,导致整合结果不够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需求。

三、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有效策略

(一)拓展信息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之前,教师需要制订详细的整合计划,该计划应包括整合的目标、整合内容、教学时长、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详细内容,制订合理的计划有助于有条不紊地推进整合过程,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借助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在线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阅读电子书、在线期刊等,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文本类型,提高阅读广度,丰富语文素材。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幻灯片、视频、音频等,能够生动地呈现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参与度。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在线词典、语法检查工具等信息技术工具,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能够纠正语法错误,丰富词汇选择,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丰富学校语文教学资源,可以建设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将经典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数字化,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提供全文检索功能,使学生更便捷地进行阅读;构建在线资源平台,整合各类语文教学资源,包括图文资料、音视频资源、互动学习游戏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科需求。

例如,在《黄山奇石》一课教学中,通过学习《黄山奇石》,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情感,并拓展学生对奇石的认知,了解黄山奇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在教学引入环节,教师使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虚拟实地探访来了解黄山奇石的真实情况,可以选择使用地球模型、在线地图等工具,让学生通过卫星图像看到黄山的奇石分布,并了解其地理环境,让学生谈论或画出自己对黄山奇石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并利用投影仪展示黄山奇石的高清图片和相关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奇石的美妙之处;正式进入教学后,教师介绍《黄山奇石》的背景,阅读相关诗词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体验奇石的诗意和文化内涵,并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山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并介绍黄山奇石的种类和形成原因,之后分组让学生分享各自了解到的黄山相关信息,鼓励学生合作探讨,扩大对奇石的认知;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挖掘与黄山奇石相关的优秀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等。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阅读,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分享。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黄山奇石的相关知识,还能通过信息技术融合提升其学科知识水平和信息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情境

信息技术的创新在于其能够创造出虚拟实境,将学生带入不同的场景,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虚拟实境技术,让学生沉浸在语文情感的世界中,比如通过虚拟实境的呈现,学生能够参与到一次古代诗人的创作过程中,感受古人的思维和情感,教师可以设计虚拟实境中的情节,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更好地理解并记忆语文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智能化教育的时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智能化辅助教学系统,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通过学生学习历史数据的分析,系统能够自动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学生在适宜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个性化学习路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应用,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呈现得更加直观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语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让学生在感官上全方位地感知语文知识,直观的呈现方式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文内容。

例如,在古诗《望庐山瀑布》一课教学中,诗人李白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将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庐山瀑布的壮美绝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生动的庐山瀑布场景,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教师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构建庐山瀑布的虚拟场景,可以使用专业的VR制作软件或在线VR平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感受庐山的山川和瀑布的奔流,使得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中的景象,激发对古诗的兴趣;通过在线地图和VR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虚拟实地探访庐山,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漫游庐山的山川,观察庐山瀑布的实际景观,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收集庐山及庐山瀑布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通过VR眼镜或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确保学生对庐山瀑布的实际样貌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写景手法,并在虚拟场景中添加语音导览,通过音频描述庐山瀑布的声音、庐山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诗中的情感和景象。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构建具体的情境,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内容,深刻感受到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情趣提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