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式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作者: 杨妮娜摘 要:情景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如何将情景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就情景式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旨在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深入挖掘情景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实践方法,以期为提升教学品质,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引导。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法;初中语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2-0035-04
作者简介:杨妮娜(1980~),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崇皇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情景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题。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教师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情景式教学法的理论体系,也可以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景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景为载体,强调实践性和真实性;以活动为途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以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一、 以语文教学内容为根本,在课文讲解时进行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法在课文讲解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情景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现场模拟等方式,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构建生动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情景式教学包括情景式导入和情景式教学两个内容,语文学科注重的是身临其境,更加注重学生们的体验感。一个好的开始会取决于这节课的课堂质量,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多多选择情景式导入。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可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情景式教学。在课程导入部分,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特别的情景式教学,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东晋时期的桃花源,体验一下那里的生活。”“请大家闭上眼睛,跟我一起来想象。教师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山谷,这里有鲜艳的桃花,清澈的溪流,还有勤劳的人们。”随着老师的描述,同学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接着,老师开始讲解《桃花源记》中的文字,并结合情景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当老师讲解到当我们描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景时,同学们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那片美丽的桃花林的氛围,感受到桃花飘落的浪漫。当讲解到“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时,同学们又仿佛跟着渔人走入了桃花源,看到了那里的美景和和谐的生活。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情景,老师可以邀请同学们进行不同角色的演绎。同学们分成小组,分别扮演渔人、桃花源中的人、村民等角色,用生动的表演展现了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教师在这次活动结束时进行总结:“同学们,虽然我们现在无法真正回到那个桃花源,但是可以从《桃花源记》中汲取智慧,努力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始终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但《桃花源记》的美好情景却永远留在了学生的心中。
二、 以生活情景为来源,在作文教学时进行情景教学
情景式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可以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生活情景的来源丰富多样,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也可以是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特定场景。教师在选择情景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尽量选择那些贴近学生实际、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抒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语文教学离不开日常生活,学生能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启发,形成自己的社会价值观,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的情景去引导学生学习,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够积累一些语文写作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组织讨论、分享经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和细节,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何构建合理的结构等。因为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人或事是非常熟悉的,他们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形成自己的作文风格。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生活情景的引入,还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母亲的辛劳和付出,从而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容易地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和表达能力。通过生活情景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写作文的实际应用价值,更加容易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更加容易地产生共鸣。因此,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入生活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文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具有独特见解和创新意识的文章。
三、 构建现实情景模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情景式教学法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教师在组织口语交际活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场景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语文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学科,其更注重学生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语文是一门灵活的学科。因此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学生“会写”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去注意培养学生“敢说”方面的能力。故教师可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情景来培养学生们“敢说”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节的综合性学习《我们的网络时代》时,可以进行一场辩论赛,教师指定正反方观点:“正方: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反方:网络时代也不是那么的便利”。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进行举证与辩论,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一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去了解和探究课文内容。在准备阶段,学生需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中的观点和论据,为辩论做好充分准备。使学生不仅能够牢固地掌握课文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辩论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和道理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种高强度的口语训练,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辩论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与队友密切配合,共同为胜利而努力。这种团队协作的体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辩论赛中的竞争氛围,也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辩论赛可以使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加深对这一课文的深度理解。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还能在辩论中发现新的问题和思考角度,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认知。
四、 构建问题情景,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情景式教学法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根据阅读材料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阅读的乐趣。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积累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的书籍字数过多,以至于大多数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所以很多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丰富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故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并设计相关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果。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主题式阅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节的《卖炭翁》时,问题情景的构建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卖炭翁》的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如“卖炭翁为什么会受到歧视?”“卖炭翁的形象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卖炭翁》相似主题或背景的文学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等,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不同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探讨《卖炭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作品中的观点、立场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开放、自由的讨论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情景的构建和课外阅读指导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对《卖炭翁》的深度剖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作品,吸收其中的养分,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五、 架构模拟教学情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架构模拟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模拟教学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模拟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果。模拟教学情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模拟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沟通,共同解决问题,最终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感,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节《最后一次演讲》是一篇关于演讲技巧的文章,通过架构模拟教学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演讲者的角色,体验演讲的过程,并学习演讲技巧,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一个演讲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并让其他学生担任评委,为演讲者打分和提供反馈。这种模拟教学情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演讲的要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口语表达能力外,模拟教学情景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一个政治家或公众人物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演讲,以推广自己的政治观点或社会理念。通过这种模拟教学情景,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启示。模拟教学情景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模拟教学情景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学科和知识水平等因素,以确保模拟教学情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教师还需要提供足够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