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愉快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 王鑫

摘  要:“愉快教育”是指通过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这一理念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不谋而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愉快教育”理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文章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愉快教育”理念提出了在巧妙的课堂导入中让学生进入愉悦的课堂;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探究新知识的愉悦;在老师的评价中体验被关注的愉悦;拓展课外知识,让数学课趣味犹存;合理布置作业,实施减压教学五点措施,以期让学生在能够沉浸于美妙的数学课堂中。

关键词:愉快教育;小学数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2-0061-04

作者简介:王鑫(1967~),男,汉族,甘肃定西人,甘肃省渭源县清源镇阳坡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情感交互,课堂教学事实上就是学生和教师情感交互的过程,如果让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可能会消除儿童的焦虑感,还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比较积极的心态,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儿童的情感世界更加明朗,从而为儿童的想象力、思维力、实践力、创造力提供肥沃的土壤,对一名多年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者而言,更应该将科学高效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一、 巧妙导入新课,带领学生愉快地进入课堂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上课之初,教师能够巧妙导入新课,学生就能够愉快地进入课堂学习中,那么也就会为知识的讲授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的导入环节,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抓住小学生的心理,扣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能够乐学、善学,那么导入的效果也就实现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导入中做足功课: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游戏、儿歌、猜谜语、故事等多种方式导入,带领学生愉快地进入课堂,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例如,在学习“比例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去动物城里去看一看美丽的小动物们在聊些什么吧!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只小蜻蜓飞了过来,说:‘小蝴蝶,你知道池塘怎么走吗?距离我现在这个位置还有多远’小蝴蝶拿出一张地图,地图上有一个标记:1∶1000。小蜻蜓挠了挠后脑勺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小蝴蝶开始耐心地给她解释了起来。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小蝴蝶怎么给小蜻蜓解释,小蜻蜓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距离呢?”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学生在课堂结束后,再继续回答课前导入的问题,会体验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再如,在学习“认识角”的导入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学习用具:小木棒,让学生动手先搭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随机抽走一个小木棍,并引导学生思考:剩下的这个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学生摇摇头,都说不知道,那么老师就可以继续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吧,她的名字叫‘角’。”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导入新课,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 构建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享受愉悦的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自主学习、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沉浸在愉悦的课堂中,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热情。

(一)自主学习知识,引领学生体验学习之乐

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基础知识的讲授上,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虽然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但是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高,并且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思维方式和成年人存在很大差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体验学习乐趣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钟表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钟表,并让学生观察:“钟表一家人谁走得最快?谁走得最慢?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小学生通过观察,并通过课本知识的阅读可以很快地找到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当得知自己的答案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时,他们会收获学习知识的成就感,内心是愉悦的。

再如,在学习“比大小”的知识时,教师让学生和同小组同学就铅笔进行对比:“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谁的和你一样多?如果用我们课本中的符号应该怎么来表示?”当学生和同小组同学就铅笔数量进行对比之后,再结合课本知识,可能会找到相应的符号,在此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这些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添学习过程之乐

教学手段的丰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吸引注意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趣味性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感受数学。比如,在学习“图形”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这天,桶装的可比克薯片看了看旁边的罐装可乐,笑了起来:“怎么这个小不点儿,站在了我的旁边?”可乐不乐意了:“哼,你笑什么笑?我们都属于图形的同一家族,不认识我就算了,还笑我?”同学们认识它们是什么图形吗?今天我们一起和可比克去逛一逛生活超市,看超市里都有哪些图形?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开始充满好奇,并开始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超市里都有哪些图形呢?生活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拉近了小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小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以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用愉快的心情发现数学知识的生活美,感受数学知识独特的生活魅力。

2. 充分运用多媒体,感受数学之美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作为数学教师也应该充分运用这些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实物模型、3D动画等都可以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知识的理解也变得更加简单。

比如,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轴对称图形等都是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可能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是很好,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电脑的三维动画模拟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将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动态的,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也会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又如,在学习“人民币单位”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人民币面值、面额内容做成动态的画面展示在课堂上,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这些数学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还能激发学生对人民币知识学习的兴趣。

3.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他们不仅对知识有着较高的认知度,还能在此期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小学生在年龄较小的阶段,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缺乏自制力和自觉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游戏化教学是一种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让小学生能够享受数学知识学习乐趣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模拟购物”的游戏,让小学生通过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的角色,让小学生能够在游戏中理解人民币的币值和相关简单的计算。

再如,在乘法口诀表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运用开火车的方式,每一位同学都是火车的车厢,让同学们运用小火车的方式去记忆乘法口诀表,哪个小组有个“车厢”答不上来,这一小组的火车就没办法运行,通过这种竞赛加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沉浸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快乐中,在享受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4. 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

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通过这些内容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并充分运用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开展教育。

比如,在学习“小数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1967年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故事,而他遇难的根源就在于科学家在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个悲剧的发生竟然是一个小数点惹的祸!一个小数点也能导致无法弥补的历史惨剧,牺牲人的生命!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小数点,而出现无法弥补的失误!

通过这个故事,让小学生明白小数点的重要性,让小学生懂得数学知识的学习一定要细心、严谨,不容出现半点错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接受情感上的教育。从而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 科学合理评价,享受被关注之乐

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激励。然而,传统的数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如单一的分数评价、单一的等级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都不能很好地激励学生,而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进传统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重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情况。比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寻找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勇于探索;而对学习有困难但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则要采取表扬、鼓励和适当帮助等措施。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比如,当学生的问题没有回答上时,可以对学生说:“老师希望你能再认真思考一下,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当学生很流畅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夸一夸他:“思考得很深入,特别棒!”通过这些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小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保持愉悦的心情去上课,让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高效。

四、 拓展课外知识,让数学课趣味犹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愉快教育”理念,教师还需要为小学生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查找有关年、月、日的资料来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变化情况。还可以为学生拓展历史上公元前和公元、世纪的算法以及某世纪前期和后期表示的大致年份。

再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度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蜜蜂房的相关知识,蜜蜂房是一个六角柱状体,一端是六角形的开口,而另一端是六角菱锥形的底,这个底是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的,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大小为109度28分,而所有的锐角则是70度32分,你说神奇不神奇?再如,丹顶鹤成群结队地迁飞过程中,会排成“人”字形,这个“人”字形的角度不大不小正好是110度,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则是54度44分8秒,巧合来了,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这个度数?你们说这个是大自然的某种巧合,还是大自然的自然默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