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视角下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
作者: 何衍锋摘 要:从文体视角看,初中语文教师开展微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不同的文体实施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引发学生对微写作内容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掌握不同文体微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全面提高综合性的写作素养。文章从文体视角入手,重点针对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指导的措施进行了深度探究和分析,希望能发挥微写作教学指导的优势,全面促进学生对语文写作内容的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学习能力,使学生语文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针对性的训练,切实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文体视角;初中教育;语文教学;微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5-0035-06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体系中,微写作是比较重要的写作指导教学组成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学习需求,适当地开展微写作教学指导和训练,能系统优化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微写作训练中获得良好的感悟和理解。因此,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点针对微写作教学指导活动进行分析,不断改革文体视角下微写作训练指导模式,引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知识的思考和探究,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综合素养。
一、 微写作的内涵
微写作是微型写作的简称,具体指一种相对简短、精练的写作形式。从文体视角来看,微写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篇幅短小,通常只有几百字甚至更少,在微写作训练中要求作者必须在有限的字数内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对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微写作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文体,而是可以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多种文体形式呈现,在微写作教学中,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和表达方式,因此也要求作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体进行写作。同时,微写作的主题往往比较单一和明确,要求作者能够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写作,在有限的篇幅内深入挖掘主题的内涵,从而写出更加深刻、有见地的文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定位微写作教学的内涵,积极探索文体视角下教学活动的创新,基于微写作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文学创作整体水平。
二、 文体视角下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微写作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逐渐崭露头角,教师从文体视角探索微写作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能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写作训练,引发学生对语文写作内容的思考和探索,从而系统提高学生综合写作能力。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并学习不同种类的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在学生尝试和探索中自身文体意识也会逐渐提升。而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教师在微写作教学中,能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关注不同文体的特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在微型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创作技巧,有效促进学生文体意识的形成,为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全面探索和深度学习创造条件。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微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学生将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用准确、生动、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而言,微写作因其篇幅短小,更加注重语言的精练和表达的效果。在微写作训练中,教师会指导学生在有限的字数内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需求和写作方向,不断精练语言,突出微型写作的主题思想。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并且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也会适当地优化,能全面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水平。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风格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由于篇幅较长、要求较多,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压力和枯燥,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不仅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活,还会影响学生个性化写作风格的形成。而微写作因其形式灵活、内容多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微写作指导训练的过程中,会重点结合教材内容、生活实际和学生兴趣设计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写作,并且教师会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使学生能在综合探究学习中提高写作素养水平,形成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和审美风格。简言之,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微写作也是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写作风格的有益尝试,教师鼓励学生基于不同的文体进行微写作探索和实践,能让学生在自由创作和自由表达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文学素养。
(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维的展现,教师合理化地开展微写作教学指导活动,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思考、分析和建构,能在综合论证和思考中,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在微写作训练中,教师一般会指导学生针对某一主题或观点进行深入思考,理清思路,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还会鼓励学生综合筛选多元化的写作素材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指导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训练,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 文体视角下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指导措施
从文体视角对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指导学生参与综合性的写作训练,能引发学生对微写作课程内容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不断地思考、尝试和实践中提高写作素养水平,为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文学素养的锻炼奠定基础。
(一)讲解文体写作技巧,合理设定微写作教学目标
在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中,教师从文体视角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进行分析,教师应将各类文体写作技巧的讲解作为前提,基于文体写作技巧的讲解,适当地设计合理化的写作教学目标,指引各项微写作教学活动的系统贯彻落实。在初中语文写作方面,不同的文体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特点,比如记叙文要注重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叙述,说明文要清晰明了地解释事物的特征和原理,议论文则要有明确的论点和有力的论据。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的范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文体的风格和要求。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理解文体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学习需求设定微写作教学目标,如对初一的学生,可以先从简单的记叙文开始训练,要求他们能够清晰地叙述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而对初三的学生,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要求,让他们尝试写出有深度、有见解的议论文。如此才能夯实语文微写作教学指导的基础,促进微写作教学活动的高效化训练,使语文教学活动创新实施。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应该从想象作文角度为学生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然后设计微写作教学的目标。具体结合《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课程教学进行分析,能看出记叙文中想象作文的写作应注重创设情境、塑造人物、设计故事情节、运用细节描写,注重想象合理性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学生对想象作文的创作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根据记叙文想象作文的写作要点,教师可以尝试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如“学生能够运用想象构思一个简短故事的背景设定,完成对时间、地点和基本环境的描述;学生能够创造并描述一个虚构人物的基本特征,从外貌、性格和初步行为表现角度塑造人格特色;学生能够构思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说明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初步结果;学生能够在微写作中融入至少一处具体的细节描写,以增强作文的生动性和真实感;学生的微写作作品应体现出基本的逻辑顺序和事件之间的合理联系”。如此教师基于文体写作教学要点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能有效引领微写作教学活动的系统实施,从而引发学生对语文微写作内容的深度思考和全面探究,切实提高写作教学指导的成效,保障学生的写作素养得到针对性的培养,切实优化语文综合写作训练教学指导成效。
(二)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系统整合微写作训练资源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微写作教学的效果,教师只有根据微写作训练教学的需求,按照不同文体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教学指导资源,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系统优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出发,精心筛选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如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社会热点作为写作主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应利用教材、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与微写作相关的各种素材和资料,优化资源供给,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微写作训练,确保能逐步提高学生不同文体的微写作能力。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说明的顺序》说明文写作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训练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有效引发学生对微写作的思考,使学生能基于丰富教学资源的应用,提高说明文的创作能力,保障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说明的顺序》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确定微写作指导的要点,即“在写作说明文之前,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这个对象有哪些显著的特征或属性,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和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其中时间顺序适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过程;空间顺序适用于介绍事物的布局或结构;逻辑顺序适用于阐述事物的因果关系或内在联系。”在组织学生参与说明文微写作训练的同时,应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段落结构,确保每个段落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也要指导学生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如定义、分类、比较、举例等,增强说明效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根据说明文说明顺序指导要点,教师可以适当地围绕不同说明文的主题思想,精心筛选教学内容,促进训练资源的整合开发,保障能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微写作指导。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围绕“如何制作一道家常菜”进行微写作训练的基础上,可以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制作家常菜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按照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要点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微写作的方向。以制作“西红柿炒鸡蛋”为例,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可以先确定说明的时间顺序,然后分成几个小段,每段介绍一个制作步骤,如“准备食材”“炒鸡蛋”“加入西红柿”等,在每个步骤中可以使用具体的描述和举例来增强说明效果,如“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均匀”,确保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来描述每个步骤,避免使用不必要的修饰和冗长的句子。这样就能丰富微写作教学指导的内容,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应用,还能提高微写作教学指导的效果,使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特色等,提高学生写作素养,为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奠定基础。
(三)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逐步优化微写作指导过程
在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微写作教学指导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学生对微写作内容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综合性的训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逐步优化微写作指导过程。
1. 导入话题情境,激发微写作兴趣
导入话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参与微写作训练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微写作内容的思考和探究。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微写作训练的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话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比如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和联想;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经验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