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大单元”践行“新思考”

作者: 廖善涌

摘 要:该文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促进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大单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深入性的提升。文章通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大单元教学应用研究,并紧扣“大单元”的思维方式,以实例为基础展开论述。文章首先介绍了现行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大单元教学作为解决之道的兴起;接着,对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原则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其对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多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和方法;最后,通过评估和总结实践效果,对大单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贡献进行了总结,并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方法策略;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1-0069-04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热点领域之一,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需求。因此,寻找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逐渐被广泛探索和应用。文章为教师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运用大单元教学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探究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深入性的提升。

一、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背景

小学数学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注重知识灌输、忽视思维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以及教学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解决这些问题的其中一种方式是引入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突破传统的分章节教学模式,强调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应用,并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它倡导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强调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与互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面临注重知识灌输、忽视思维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注重机械记忆和应试训练,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教学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使学生难以将知识点联系起来。目前,教师面临教学资源不足的困境,无法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解决之道逐渐兴起。首先,它强调将数学内容整合成学习单元,注重概念的联系与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构建数学概念的网络,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其次,它还强调学生与教师的合作和互动。在教育改革和前沿研究的推动下,大单元教学得到认可和应用。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单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并评估其对学生数学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影响,以及对学生成绩和学业发展的影响。通过总结和分享策略和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师能力,并为培养优秀数学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二、 大单元教学的概念与原则

(一)基本概念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综合性学习单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多个相关概念和技能整合到一个主题或问题中,帮助学生综合理解和应用知识。相较于传统的分散教学,大单元教学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以更广阔的语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大单元教学包含以下关键要素:其一,确定一个主题或问题作为学习的核心。这个主题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相关的概念和技能相互联系起来。其二,大单元教学强调综合性,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个学习单元中。例如,在学习时间主题时,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与时间有关的数学概念,还可以探索与时间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如历史、科学和文化等。其三,大单元教学倡导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际问题的调查和探究来建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研究,逐步构建知识。其四,大单元教学还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连接。通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科学、历史、地理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其五,大单元教学注重学生主导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和资源提供者的角色。

(二)教学原则

大单元教学的原则和特点包括整体性、综合性、探究式、跨学科和学生主导。第一,大单元教学注重整体性,将多个相关的概念和技能整合到一个主题或问题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第二,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大单元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原则提倡学科之间的融合,让学生在多个学科中学习和思考,培养综合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第五,大单元教学鼓励学生主导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特点

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单元教学能够支持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其次,大单元教学注重整合不同领域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更接近真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大单元教学强化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交流学习,发挥共同智慧。最后,大单元教学能够改善跨年级教育的传统问题,降低年级之间的限制,提高班级整体水平。总之,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在于综合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学生主导学习和跨学科接入等方面,能够避免分散课程的缺点,让学生更自觉地学习,激发学习情感,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性,满足个性化要求等。

三、 大单元教学的活动设计

(一)小学数学教学:从课堂到学习活动

大单元教学通过活动设计,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习活动的模式。学习活动重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使他们通过实际活动来获取知识。在大单元教学中,课堂变成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问题的解决者,而教师则扮演引导者、辅助者和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在大单元教学的活动设计中,常见的活动类型包括探究活动、实验活动、解决问题的活动、辩论和发言活动,以及项目和作品设计活动。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实验活动进一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问题中提出解决方案;辩论和发言活动培养学生有效交流的能力;项目和作品设计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设计,大单元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学习活动的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和探究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合作和沟通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活动设计要点:关键要素概览

学习活动设计的要点包括明确目标、引入活动、探究与实践、合作与讨论、反思和总结、展示和评价、巩固和扩展。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要达到的目标。其次,在活动开始时引入主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设计实际探究活动和实践操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问题。接下来,设置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分享想法和发现。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同时,提供展示和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接受评价和反馈。最后,利用巩固和扩展活动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些要点有助于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并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四、 大单元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在“因数与倍数”大单元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升学习乐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自主思维;构建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共同解决问题;采用启发式问题,帮助学生突破现有认知限制,掌握新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设计多级任务,逐步提高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掌握程度;站在学生视角上,帮助学生消除知识困扰;定期给予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并调整学习策略。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创设有趣、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性问题,如“哪些数字是某个数的因数?”“如何确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探索和讨论,深入理解因数和倍数。教师还可以设计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应用这些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定期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是促进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首先,鼓励学生提问,帮助他们表达疑惑和困惑,引发深入思考。其次,设计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互动和思维创新。同时,创设积极肯定学生参与的学习环境,设立反馈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表达意见和观点,提高表达能力和思辨思维。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积极分享学习经验和发现,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和启发。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创意作品展示学习成果,如海报设计、短视频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利用科技手段,如在线讨论平台、投票系统等,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扩大学生观点和意见的收集范围。例如,在“年月日”单元的“制作活动日历”内容,规划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这些活动可以涵盖各种形式,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反思分享和创意作品展示等,通过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思考,促进知识的探索和理解。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积极反馈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运用科技手段,如在线讨论平台和投票系统,增加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总之,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和教学策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效教学策略

为了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在“圆形与几何”单元中,教师可以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首先,可以使用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采用适合每个层次的教学方法和难度,促进学生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中逐步进步。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理解概念。此外,设计差异化任务,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为其提供相应的挑战和支持,促进个体化学习。再次,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口头报告和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彼此分享经验和成功策略,提供示范案例,激发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启发。此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引导他们参与主动的学习过程。最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课程内容,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能够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并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五、 大单元教学案例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乘法和除法是基本的运算法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商业、工程、科学等。因此,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乘法和除法运算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

乘法和除法的教学过程,一般被分为导入阶段、探究阶段、讲解阶段、实践应用阶段、提升阶段和总结阶段。在导入阶段,教师应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需求和认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购物清单中计算总价,或者在人数分组中均分物品,从而激发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兴趣。接着,探究阶段通过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乘法和除法的原理,发现它们的规律和关系。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例如使用乐高积木进行分组和计数,从中感受到乘法和除法的原理。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并且能够建立起学生对乘法和除法运算的直观感知。在讲解阶段,教师应该详细讲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符号和操作方法,并提供示范和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例子演示乘法和除法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将多个数值相乘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认识。接下来,实践应用阶段,学生通过解决购物清单、人数分组等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和除法。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并解决具体问题。这种实践应用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实际应用场景,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乘法和除法的知识。然后,提升阶段拓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如多位数乘法和长除法,并提供挑战性的练习和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水平。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更加复杂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在总结阶段,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总结,并鼓励他们分享实践中的学习收获和经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乘法和除法的规律,并加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将掌握乘法和除法运算,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教师通过评估和总结教学实践效果,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结论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贡献显著。它通过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未来,为了进一步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作用,教师应该不断深化和完善这一模式,包括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建立评价体系和培训机制,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和社会支持。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有创新思维的数学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安凡.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3(33):89-91.

[2]郭瑞,郭淑萍.刍议如何在小学大单元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J].小学生(中旬刊),2023(11):151-153.

[3]黄亚男.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9):59-61.

[4]莫艳燕.大单元教学激发小学生数学兴趣[J].读写算,2023(27):68-70.

[5]李瑛.核心素养的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3(9):61-63.

[6]吴鸿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探析[J].考试周刊,2023(35):57-6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