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数学教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效课堂构建
作者: 高奎摘 要: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根本在课堂。因此,构建高效课堂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当前阶段形成“构建高效课堂,培养核心素养”的共识,注重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高效课堂,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教师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时,要注重方式方法,且促进师生的沟通互动,共同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更好地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时,教师应该重点把握好四方面的策略,包括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重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师生间的合作交流。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6-0077-05
作者简介:高奎(1985~),男,汉族、贵州铜仁人,贵州省威宁县第十一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教师需要通过课堂而“渗透教育思想”“完成教学任务”“应用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课堂教学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注重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理念”板块提出一些重要的教学理念或观点,主要是“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坚持培养好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推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目前来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凸显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注重从多个方面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其中的一个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基于高效课堂的优势,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更好更快地开展,使课堂教学由有效走向高效,在此基础上支持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进一步分析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提出自己的观点,作如下论述。
一、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进一步阐述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指出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共有9个维度的内容,即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模型观念、抽象能力、应用意识、数据观念、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集中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教师在初中教学活动之中融入数学核心素养,并坚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应有之义。
“运算能力”维度指学生在数学运算时正确应用运算律、法则,并明确运算的对象与意义,从而可以正确运算,并可以选择简洁、合理的运算策略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运算中发展数学推理能力。“数据观念”维度指学生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有清晰的认识,意识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正确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几何直观”维度指学生通过图表对数学问题进行描述与分析,正确感知各种几何图形,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组成元素,明确几何图形的性质,通过几何直观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空间观念”维度指学生可以正确认识空间物体或图形的主要性质,主要是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并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几何图形的空间方位,并描述几何图形的运动与变化规律。“创新意识”维度指学生在自然现象、日常生活等情境中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保证提出的数学问题有开放性、非常规的特点,体现创新意识与理性精神。“推理能力”维度指学生从事实和命题出发,可以根据规则推理其他命题或结论,明确与掌握推理的规则、基本形式。“模型观念”维度指学生清楚认识数学模型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感知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学会用数学符号建立起不等式、方程、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形成建立数学模型的意识与能力。“应用意识”维度指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性质、法则、方法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规律进行解释,正确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抽象能力”维度指学生有效抽象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从跨学科的问题及实际情境中总结核心变量、变量的规律,确定数学的研究对象,形成数学的概念、法则、性质、方法。
二、 高效课堂的概念及特点
“高效课堂”的全称是高效性课堂或者高效型课堂,是指教学效率或效果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在高效课堂中,教师通过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精力投入、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效率较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这两大目标。高效课堂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均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当学生处于高效课堂时,可以由有效学习走向高效学习,并可以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深度学习,可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与学习效益的最优化。
高效课堂有较多特点,重点关注四大显著特点。首先,高效课堂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参与程度高,并意识到在高效课堂中是为自己而学。其次,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提出的重要概念是“教学效率”,高效课堂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师生之间可以有效互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所以有助于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化。再次,高效课堂中师生注重沟通互动,师生的全方位互动可因此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教师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处于有效沟通互动的状态,可以使教学任务高效率与高质量地完成。最后,高效课堂可以直接反映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可以直观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高低”“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支持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教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强有力抓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
三、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前提条件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有重要意义,教师越来越注重构建高效课堂,并强调通过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具有挑战性,为取得理想效果,教师要把握好其中的前提条件,并注重对各种前提条件进行优化。
具体来讲,教师要重点把握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前提条件。首先,学生在高效课堂上需要充分自主学习,并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也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有重要影响,教师要重点关注。其次,认真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要求,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不断明确,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并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并预留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支持师生一起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灵活地改变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再次,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时,牢牢把握“全体性”这一重要前提条件,即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师生之间互相启迪、启发、帮助、互动,尤其是注重吸引后进生参与。与此同时,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与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此可以有效支持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最后,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时,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是重要前提条件,强调教师对各种教学方法科学应用,并可以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切实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比如,在信息时代,越来越多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主要是微课、希沃白板、Flash动画、VR(虚拟现实)技术与AR(增强现实)技术,都对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教师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并树立或增强“践行教育家精神,推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意识,持续提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创新性,保证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始终发挥重要作用。
四、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科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时,“预习指导”是重要的环节,其核心理念是教师在课前阶段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掌握新课的基础知识内容,并初步达成新课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掌握新课的基础知识内容,教师不必花费过多时间为学生讲解新课的基础知识内容,而是充分利用课堂宝贵时间给学生讲解重难点知识,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可实现“课堂教学效率较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两大目标。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选择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关键做法是备课时制作微视频,将新课的基础知识内容融于5~10分钟时长的微视频之中,要求学生借助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及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要保证微视频中的基础知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支持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自主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重点把握“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一科学策略。在制作微视频时,教师重点抓住“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性”“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些基础知识内容,以视频形式直观呈现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内容,支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在微视频中,教师还可以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学习与反思,重点培养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抽象能力这些数学核心素养。除此之外,学生通过在课前进行预习,可以训练自主学习能力,并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降低在课堂学习时的压力和难度。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将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教学作为重难点,并且在课堂上将文字叙述与几何语言有效结合起来,比如“对边平行”的文字叙述中,还应该应用“∵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DC”这一几何语言,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等数学核心素养。
(二)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重要应用,指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有真实情境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重要的抓手,教师可以重点创设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视听情境。比如,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主要做法是立足于新课教学内容巧妙引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具体的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并因此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再如,创设游戏情境时,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时引入游戏元素,设计学生所喜欢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中蕴含数学知识,支持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习数学知识,可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时,教师不应该轻视或忽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发挥课堂教学情境的最大价值,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由三视图确定立体图形”的教学中,为成功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该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在围绕数学核心素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情境支持学生观察、体验与操作实践。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在课堂上直观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圆锥、正方体等几何体,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体验,加深对常见几何体视图的理解。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提出“在几何体中,视图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三视图想象出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呢?”“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借助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可有效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动手操作,处于高效且有效的学习状态,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对培养空间观念、模型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较为有利。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设计“画一画”活动,并设计合作交流活动。比如,要求学生根据三视图想象出几何体的形状和画出草图,并且师生一起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互相启迪及共同进步。
(三)重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目前,教师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时,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让课堂教学更加立体、直观、互动,课堂教学难度也因此降低,对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有重要意义。当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上已经较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微课、多媒体、Flash动画、希沃白板、VR技术、AR技术的应用为主,可因此激活课堂氛围,使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比如,在应用VR技术与AR技术时,显著优势是课堂教学活动具有立体、互动、直观的特征,有效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学生可以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毋庸置疑,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时,教师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强调高效课堂融合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