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研究

作者: 王波

摘 要:文章研究主要探讨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首先,分析了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价值,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促进教学相长;接着,研究了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原则,包括情境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探究性原则;最后,提出了具体的问题设计策略,如利用乡土资源和多媒体进行导入问题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和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问题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解释生活现象进行生活性问题设计,以及根据学生的地理学习等级进行分层问题设计。

关键词:思维结构评价;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教学策略;SOLO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9-0154-03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教师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课堂问题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文章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价值、原则和策略,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通过本研究,文章期望能够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理论,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一、 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价值分析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成为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其中,基于思维结构的评价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价方式,逐渐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一)提升思维品质

〖JP+1〗思维品质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再现,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而基于思维结构的评价则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通过评价学生的思维结构判断其思维品质的高低。具体来说,基于思维结构的评价,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二)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理想状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和进步。基于思维结构的评价正是一种能够促进教学相长的评价方式。对教师而言,基于思维结构的评价要求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将得到不断提升。对学生而言,基于思维结构的评价要求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 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原则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问题设计是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问题设计,旨在通过精心构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主要有层次性原则和探究性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重要原则。它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设计具有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

1. 遵循SOLO理论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SOLO)理论是一种描述学生学习成果结构的理论,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在设计地理问题时,教师应遵循SOLO理论,设计具有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入地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人口迁移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然后逐渐设计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 分层设计问题

分层设计问题是指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注重问题的梯度和递进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问题层次上进行思考。例如,对地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而对地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应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和复习地理知识。通过这样的分层设计,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问题层次上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二)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是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核心原则。它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鼓励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进行问题思考、资料搜集、分析推理等探究活动。在设计地理问题时,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讲解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自然灾害进行研究,搜集相关资料并分析其成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升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探究工具和资源,如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数据库等,让学生更加便捷地进行自主探究。

2. 培养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时,所表现出的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在设计地理问题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地理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升综合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分别负责不同的探究任务,然后汇总成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的合作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提升地理学习的能力。

三、 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策略

(一)探究性问题设计

1. 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是地理课堂的核心环节,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和多种方式探究等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请各小组通过实验或模拟的方式,探究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关系,并总结其规律。”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的方式进行深入探究,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2. 多种方式探究

多种方式探究是指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探究,以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例如,在《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多种方式探究的问题:“请分别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式,探究不同地区防灾减灾的措施和效果,并提出你的建议。”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深入探究,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种方式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观点,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分层问题设计

1. 基础题设计

分层问题设计是地理课堂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基础题设计、应用题设计和拓展题设计等教学策略。基础题设计是指设计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地理问题,以引导学生巩固和复习地理知识。例如,在《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基础题:“请简述植被的定义和分类。”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植被的基础知识,从而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应用题设计

应用题设计是指设计一些需要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提升应用能力。例如,在《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应用题:“请运用你所学的海水运动知识,分析某地区潮汐现象的原因和影响。”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通过应用题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设计

拓展题设计是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地理问题,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视野和提升创新能力。例如,在《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拓展题:“请设想一种创新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以提高防灾减灾的效果,并阐述你的理由和实施方案。”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拓展题的设计,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新知识和新观点,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结论

文章研究通过深入探讨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明确了思维结构评价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促进教学相长方面的重要价值,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研究提出了具体的问题设计原则和策略,如情境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探究性原则,以及探究性问题、生活性问题和分层问题的具体设计方法,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导。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和方法,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文章研究对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尹红红.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思维结构评价研究——以“工业的区位选择”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4(15):31-33.

[2]施蓓蓓.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分析[J].智力,2023(35):48-51.

[3]吴选露.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思维结构评价的实践与反思[J].高考,2023(34):147-149.

[4]刘芳慧.思维结构评价在高中地理过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23.

[5]孔惠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3.

课题信息:文章系广东省中山市教育科研2022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研究”(课题编号:B20221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广东省中山市教育科研2022年度青年项目“大概念视角下的高中自然地理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20221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波(1985~),男,土家族,广东中山人,中山市龙山中学,研究方向:地理教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