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点增强小学德育实效研究
作者: 张浪静摘要:德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教育形式,需要各教育主体形成教育合力,通过科学规划,合理组织、正确指挥、有序协调,构建良好的德育育人氛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落地及实施以来,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小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刻认清自身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学校也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点,实时增强小学德育实效。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小学德育;实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52-0015-03
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要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始终将德育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提高教育效果,构建教育氛围。作为管理者,自身要统筹全校德育全局,始终坚持三全育人教育方针,借助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切入点,让爱国主义情怀深刻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
一、 利用课程思政建设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思政教育要进头脑、进人心、进课堂。爱国主义教育也要如此,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科互相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要求,提高课堂育人实效的关键措施。学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形成教育共同体,借助教研团队、集体备课等,积极探寻课程思政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融合,发挥各个学科的育人优势,一同构建爱国主义教育高地。
语文作为万科之母,也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平台,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源,以此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汉字讲解需要让学生既了解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汉语的魅力,在古代仁人志士的诗词歌赋中,体会忧国忧民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再如,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讲解时也要重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作用,文章《手术台就是阵地》《小英雄雨来》《黄继光》《青山处处埋忠骨》《七律长征》等课文可以开展群文阅读,让学生感受我国在不同时期党的领导力量、爱国志士们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品质。在数学课程讲解中,教师要重视渗透数学史文化,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的灿烂成就。例如,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积极学习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华罗庚、苏步青等身上涌现的爱国故事,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精神洗礼,培养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精神。只有各学科教师积极挖掘爱国主义素材,科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二、 搭建多元平台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借助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更有说服力,更有感染力,更有吸引力。各个学科教师、班主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形成教育合力,从多个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学习活动。
首先,班级内举办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年级与班级要就爱国主义主题班会进行多次教研,寻找有利时机,挖掘有利素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活动。积极解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精神,融合社会现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可以将单一的课堂讲座转变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开展“诵读红色经典活动,感悟红色文化的魅力”的诵读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爱国主义精神有更深的理解。其次,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仪式教育、礼仪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内涵,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也要以礼仪教育多元开展。例如,国旗的升挂、国徽的使用、国歌的奏唱,都要让学生了如指掌。每周一升国旗活动最为庄严,学生教师的衣着需要得体。在升旗过程中行注目礼、高唱国歌,这些都要从细微处入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再次,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每一部影片都有着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能够催人泪下,引人奋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让学生借助读后感、观后感的形式表达观点,每一部影片都要认真筛选,保证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具体而言,可以从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联合推荐的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中进行筛选,结合学生当下的实际学情、教学进度开展影片播放活动。例如,《小兵张嘎》《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保证观影效果。最后,积极举办各种各样的爱国主义主题文艺活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者要和社会相关单位、机构互相合作,共同构建文艺汇演。例如,六一文艺汇演、国庆文艺汇演、元旦文艺汇演,并将爱国主义主题活动以节目的形式进行渗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下创编相声小品,开展大合唱、诗歌朗诵、表演话剧等活动,这些都能够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 理论实践结合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理论实践互相结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途径。教师不仅要关注爱国主义理论思想的宣传,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躬行、感知、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在知情意行的结合与统一中,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巩固爱国主义教育成效。第一,积极开展各种爱国主义宣传活动。学校各部门应当积极响应全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理念要求,开展各种艺术展演活动,可以精心选择学生优秀的艺术作品,由教师组织相关活动,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学校可以年级为单位,让班主任从各个班级中挑选优秀节目或作品,如剪纸作品、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相声小品、诗词朗诵,并在公园广场社区内进行展览,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提高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实效,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积极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例如,组织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手抄报、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等,开展“我与英雄同行”“红色文化培育我成长”等主题班会。家庭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同样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构建家校社共育合力,让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加丰富,使爱国主义教育渠道更加多元。第二,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师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历史长河滚滚流动过程中,各地方或地区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其中,每一个地方都有独一无二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这些基地可以作为研学旅行的首选地点,通过发挥寓教于乐的活动优势,挖掘地方红色旅游资源,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洗礼,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情怀。尤其是处于革命历史文化重要发源地的城市,更要发挥革命教育基地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定期走进基地去学习、去观察、去感悟、去体验。例如,福兴中心小学党支部组织师生赴梅州老区苏区,开展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党支部书记带领学校全体党员教师前往大埔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参观学习。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让我们再一次向党组织表达自己对党忠诚、为党奋斗终生的强烈意愿,同时也再一次深刻理解自己身上的党员义务和责任。这样一来,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才能更加丰富,也才能将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校应当邀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讲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或者组织学生拜谒革命烈士陵墓,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情怀。
四、 利用一日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情怀
在学校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例如,每周一升旗仪式是全体师生以及领导共同参与的活动。而这一活动也是渗透爱国主义情怀的最佳时期,升国旗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情怀的展示。当国歌奏响,学生庄严肃穆,感受“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幸福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感受当下人们的幸福生活,社会一片和谐。高年级学生可以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角度,说一说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低年级学生可以从热爱党,拥护党的角度,说一说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国旗下讲话中激发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优秀情怀,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除此之外,爱国主义教育也要与历史结合,尤其是在德育工作开展中,教师可以组织“历史上的今天”教育活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学校可以共同开展“牢记今天不忘国耻”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知道“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以及中国从“九一八事变”之后所面临的坎坷路径,在命途多舛中寻找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之路的艰辛;让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尊重历史,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激发爱国之情,促使每一位学生认真学习、努力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基础。
五、 强化师资队伍水平,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推进,同时也需要学校领导者的以身作则。学校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积极成立了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小组,借助领导小组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对爱国情怀有正确的认识,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小组同时负责各种专项例会制度以及目标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工作,通过机构和制度的加持,让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更上一层楼。第二,强化师资队伍水平。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执教能力和职业素养也会影响德育成效。学校应当加大力度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的师资队伍,让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自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保证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人心、进头脑。在对教师评比、培训、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借助爱国主义教育完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活动、培训活动,并将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作为职称评选、绩效考核的关键标准,从根本上激发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只有教师努力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才能向学生更好地宣传爱国主义教育,也才能在每一次培训中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凸显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优势。
六、 结论
综上所述,成长在新时代下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重视德育的开展,时刻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寻找落脚点、出发点、切入点,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培养每一位学生爱国情怀。在学校德育工作的落实中,学校管理者要从政治意识、组织意识、管理意识等角度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抓好、抓严、抓实,由浅入深,内外联动,长短衔接,远近贯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让爱国主义教育有形式,更要让爱国主义教育有内涵。
参考文献:
[1]曹子君.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爱国教育的巧妙融入[J].读友,2022(8):4-6.
[2]周德志.升旗仪式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J].家长,2022(4):72-74.
[3]苏凌志.农村小学乡土化实践型德育模式研究——以“专项加实践”育人模式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24(5):175-177.
[4]于丽平.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体系:意义,现状与策略[J].现代教育,2024(5):40-44.
[5]王赛琼.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新课程研究,2022(1):54-56.
作者简介:张浪静(1980~),女,汉族,广东梅州人,广东省兴宁市福兴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