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融合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作者: 林少佳

摘要: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背景下,教师要大力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引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业是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学生的知识掌握扎实度以及知识学习体系性。作为青年教师更应该结合自己对教育工作的实际理解和认知,结合对学生观察以及分析,针对融合作业设计进行纵深研究和分析,帮助学生打破学科壁垒,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具有体系性、更加融会贯通,为学生感受语文学习魅力以及依据语文学习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保驾护航。文章就针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融合作业设计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融合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52-0022-04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同认知。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阶段是给学生进行基础奠定的关键时期,所以学生所需学习的语言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和烦琐。在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有作业目标不明确、作业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难以获得自身学习素养的提高,进而导致学生学习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所以教师需要依据融合作业设计思路进行作业设计,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学生能够感受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同时促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育更加优质和完善,提供给学生们综合性探究性的环境。虽然青年教师刚刚融入于教育行业之中,对很多教育理念并没有自己的实践认知、经验不足,但青年教师也是最具有探索意识和挖掘意识的群体,所以青年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依据当前社会实际要求,提高融合性作业设计体系性,优质性势在必行。

一、 核心素养视域下青年教师融合作业设计基本原则

构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体系,使其更加完善、完整、清晰和科学,加强对作业这一环节的高度关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在以往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较为单一死板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没有较强的内驱动力,后续也无法真正融入作业的完成环境和氛围,获得思想能力的提高。现阶段,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对融合教育思路研究分析并依据此设计融合作业体系,助力学生作业完成优质度和精准度、科学性的全面提升,而构建融合作业时也有基本原则,需要积极落实。

(一)增效减负

根据“双减”政策、核心素养政策要求,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需要依据于减负增效原则开展设计,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语文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之中,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素养的全面提高,让学生能够内化知识巩固自己所需学习的知识点。同时,教师在进行融合作业设计时,还需要注重合理均衡,以降低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效能,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魅力,进而为后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不断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保驾护航。

(二)关联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理念,主要是指老师需要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紧密融合。纵观当前学生的学习环境、成长环境、生活环境,都与语文息息相关,生活之中有多元化的语文要素,教师可以依托这些要素为学生进行知识的挖掘和剖析。所以青年教师在构建融合作业时,更需要注重提取、设计、引进生活元素,让学生的语文作业更具有丰富性和完善性。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完成习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内驱力。

(三)拓展开放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教师在设计融合性作业时,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还需要在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基础上为其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的作业更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转变以往的作业布置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作业引领下,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这些内容适当拓展放置于融合性作业之中,也能够让学生在各学科知识的体系化学习下,对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思考,进而逐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作业完成效率。

(四)分层指导

虽然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但学生之间已经有了较大的学习差异和认知差异。为此,教师在设计融合性作业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能力基础,设计多元化的、清晰化的、体系化的分层作业,确保语文作业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长足的成长和进步,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分析、自主思考。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构建预习单、辅导单、拓学单,优化学生作业,为后续学生获得综合性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二、 核心素养下青年教师融合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各个领域中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质,对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尤为重要,语文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能力都具有极强的作用。融合作业设计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的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的认知深入度和清晰度,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首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是指能够跨越不同学科边界,吸收整合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完整又系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向学生渗透单门学科的知识,会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束缚在一定的框架内。这种桎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开拓受限制。因此,引进融合性作业,打破学生思维阻碍,培育学生思维能力具有极强的必要性。

其次,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知识视野的拓宽不仅能够使学生看到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各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学科之间的内涵,从而让学生在多学科之间建立更加紧密地融合的学习体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融合教学思路将语文与其他各学科相融合。当然,教师也可以借助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预习单、拓学单以及辅助单的引领之下进行多元资料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是多么渺小,未来所需学习的知识是多么多元,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索意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三、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融合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一)以预习单构建为出发点,明确融合作业方向

当前,教师给学生进行融合式作业设计时,需要为学生构建出预习单,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学习之前明确自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对学习处于初始的认知状态,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够清晰和深入,甚至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明确自己在作业完成中需要获得哪些方面的成长、发展和进步。所以教师就需要在为学生设计融合作业时,给予学生明确的预习单。设计预习单需要明确目标,列出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点,要注重整体作业的结构性、清晰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通过问题以及案例进行思考和研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最终助力学生融合学习,让学生的作业完成能够横跨多个学科体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通过预习单的构建,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完成方向以及学习方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依托自主研究,分析、思考和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融合学习的理念下,打破学科壁垒,找准学科之间的联系点。所以在当前融合性作业设计中,以预习单为出发点进行作业方式主题创新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在传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老师更加关注学生反复地读、写、背,帮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所理解和探索,但实际效果和质量往往差强人意。以小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状况而言,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好奇心较为强烈。为此,教师应该以预习单为出发点,为学生构建融合多主题的作业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质量,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不同的作业环境氛围,获得长足的进步和成长。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前,就需要为学生设计预习作业。为了充分实现融合性作业精准度、科学度的全面提高,也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创新型的作业主题引领之下,真正对文本内容有更清晰的理解和探索,实现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和激发,教师要以融合思路设计预习单,让学生的作业更成体系和清晰。所以,教师可以从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近代的毁灭两方面,让学生在自主预习课内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课外相关知识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能够获得思想上的优化,同时获得学习能力、学习素养的全面提高。首先,教师向学生明确《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学习前需完成的预习作业,让学生结合对文本的认识以及对课后资料的查询,构建一个有关于圆明园对比的手抄报,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在下一节课堂上课时,给他人介绍手抄报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清晰明确自己预习作业完成的重点和方向,同时也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手抄报案例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后知识的学习欲望,同时实现了语文学科和美术学科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让学生的学习更有体系和更深入。教师构建融合式作业后,应该将预习单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依据预习单进行自主学习,高质高效完成作业,并了解自己作业完成的方向、重点,逐步拥有独立学习的素养和能力。为此,现阶段,教师应该大力加强对融合性作业设计中预习单作用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依据预习单实现融合性作业构建质量的提升。

(二)依据辅学单构建融合作业,实现作业内容串联创新

通过对小学阶段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能够明显发现,虽然不同学科在教学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区别,但是教学内容存在相近或相似的部分,尤其是语文学科是其他各学科学习的基础。为此,教师更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实际特点找到融合性作业设计的方向,并实现作业设计内容的串并联,让学生的作业更具体系性和整体性,真正帮助学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清晰度与学习深入度。辅学单是当前给学生进行融合性作业构建时所需关注的重点,主要是辅助学生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并提供额外的解释说明,还可以结合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引进阅读材料、视频网站链接等,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后续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辅学单上标注学生所需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完成作业过程中所需要选择的合作方式以及作业完成方式,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真正依据辅学单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并实现学生素养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事迹》这篇文章时,这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很自然地可以与《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互联网新世界相联系,所以教师在构建这一节课程作业时,就可以打造融合性作业形式,可以清晰地梳理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这两门学科的关联性,接着再结合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状况构建出预习单,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重点。后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引进课外网站,让学生能够在网站上查询互联网发展的相关资料,并让学生在线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享自己总结的材料,并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先思考互联网发展下的社会有了怎样的发展和变革,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互联网的新发现、新作用、使用技巧等进行作文的撰写。通过这样的辅学单构建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方向和课外学习网站,提高学生的认知深度和清晰度。同时,在融合性作业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互帮互助,提高融合性作业完成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素养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青年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融合性作业的优质化构建,并依据辅导单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业完成流程更加清晰和深入,势在必行。

(三)依托拓学单构建融合作业,提高学生学习认知深入度

在当前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现有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所需学习内容为出发点,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需要在作业设计时为学生引进多元化知识。如此一来,既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拓展思路,充实学习内容,进而满足核心素养培育的实际要求。而拓学单的主要设定目标就是给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而在具体运用时,教师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学习身心发展状况,并且要以当前学生学习内容为出发点,引进其他学科内容,实现各种实践活动的构建,让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成长。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如果仅仅让学生单纯记忆和背诵知识,就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引导学生在拓学单的辅助之下,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具有极强的必要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