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杨惠宁课题项目:文章为福清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Q2021GH056)。
作者简介:杨惠宁(1985~),女,汉族,福建福清人,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镇侨园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构课堂样态,积极推动数学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系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将“灌输知识”转变为“传授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学习规划者”“实践探究者”,逐渐降低对教师的依赖,获得核心素养的提高。文章以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深入剖析,阐述了新时期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探索了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02-0087-05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依靠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众多一线教师开始认真思考“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共同构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蓝图,打开了全新的育人模式。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一线教师需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合作参与和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实践。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对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包括基础运算教学、几何教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等,从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出发,更新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将核心素养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
一、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培养价值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这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衡量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创新创造思维、合作能力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依靠核心素养来制定教学目标,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
(二)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
1. 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存在很多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例如,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目标无法得到全面落实、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方法实效性较差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对学生个人成长也造成了阻碍。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实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手段的全方位更新。在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容易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虽然在教学中引入了新资源、新方法,但是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新方法与教学内容脱节、与学生脱节,课堂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可以迎来崭新的局面,教师可以在备课、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上课、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思想,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教师可以融合课内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扩展教学内容,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其次,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的实践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提高数学教学与学生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深化课程改革。
2. 有利于提高教师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实现与时俱进,重新审视以往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改进实践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重技能,轻素养”,有些数学教师以“会做题”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将数学教学片面地理解为传授知识和技能,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感悟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而引入核心素养理念,有利于激发小学数学教师的学习动力,认真研读教材,学习其他学校教师的优质课,钻研智慧课堂、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等技术,实现个人素养的提高。
3.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在数学学科知识技能、数学文化、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提升。在以往,数学教师习惯采用“题海战术”,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动力较弱,在遇到难题和复杂题时,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调整,将“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目标
(一)落实“授人以渔”,传授学生数学学习方法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确实践教学的新目标,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学会学习”,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执行者,转变为数学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规划者。从本质上来说,数学学科的教学是一种思维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包含几何、代数等方面,对学生学习素养的要求较高,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在实践生活中不断探索、学习,才能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概念教学、例题讲解、指导练习、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解题技巧、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摸索规律,获得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成就感、自信心。
(二)培养理性思维,指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特点,无论是数学基础运算,还是数据统计、立体几何,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数学理论知识可以应用于生活当中,指导实践生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将现实生活融合于实践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尝试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负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温度、存款金额等现实问题,利用数轴来辅助学生学习,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
(三)提高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实践操作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小学数学教材中有数学探究、数学广角等板块,如在六年级教材中有“数学广角——鸽巢问题”,还有“数学广角——数与形”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广角板块,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观察、比较、推理、操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需要紧密围绕单元知识,利用网络资源、生活资源来拓展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完成数学实验、数学计算等内容,引导学生围绕单元知识点开展探究和学习,使学生获得全面成长。
(四)增强学习自信,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信心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爱因斯坦曾经说:“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于责任感。”只有学生热爱数学,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才能孜孜不倦,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全面提高学习效果。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例如,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识,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制作题卡等方法总结旧知识,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学习档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获得学习自信,降低学习压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线上答题、小组评比、课堂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断迎接挑战,提高学习动力,增强学习自信心。总而言之,教师必须摆脱以往狭隘、单一的教学方法,高度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1. 构建智慧课堂,点亮学生数学思维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构建智慧课堂,利用现代科技掀起数学教学的新思潮,打造自动化、个性化、生态化的课堂,促进学生抽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的发展。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让代数教学和几何教学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一目了然,快速理解、消化知识。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位置与方向(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提前发送预习内容,让学生结合以往的相关知识,在地图上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设计8道左右练习题,检查学生在“位置和方向”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并分析学生的做题情况,梳理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课堂教学内容高度适应学生。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创建“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情境,通过实际问题展示“位置与方向”的变动,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转化。学生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观看台风的路径图,提炼出“方向”“距离”两个关键要素,用语言描述台风的移动路径,准确刻画方向和距离。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平台为学生讲解经典题目,呈现出视频、动画、方位图等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及时回答问题,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完成绘图、测量等任务,获得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 融合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应用意识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融入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推动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全方位结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逐渐向生活靠拢,课本中的例题、图片大多与现实生活相关,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也以生活化的视角展开,这些都能体现出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引入生活化素材,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增强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时,教师可以引入银行存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本金、利息、利率等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依据具体问题计算利息,构建银行存款利息计算的模型:“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为提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融合程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银行的利率,完成表格,让学生从银行利率的视角了解百分数,明确百分数的实际意义。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与促销相关的问题,为学生创建商场购物情境:“某商场为庆祝开业五周年,开展了降价大酬宾活动,全场商品打8折,某顾客要购买的裙子原价为540元,现只需支付多少元?”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可以将百分数与折扣联系起来,掌握折扣的计算方法,丰富生活经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技能,帮助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学生拥有更多的练习空间。
3. 落实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落实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数学学习习惯,实现阶段化提升。在小学阶段,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学习方面非常被动,缺乏自主学习规划,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心理,无法进行独立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做到“授人以渔”,让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探索,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相关内容时,学生需要解决大量的应用题,学会审题,在应用题中提炼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从问题入手,掌握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实验小学有48名教师,男教师占全体教师人数的2/3,女教师是男教师人数的1/2,实验小学共有多少名女教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首先需要提取问题当中的关键句,找出包含“几分之几”的句子,然后找准单位“1”,找出对应的数量和分率,列出算式。为进一步提高解题效率,学生还可以通过画线段、画示意图等方法辅助思考,提高解题的正确性。在实践教学中,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应用题是教学难点,很多学生容易在考试中出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类,制作错题本,记录好错题原因,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但是在做题技巧、数学知识应用技能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教师需要抓住教学时机,了解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