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X体系化完美班级缔造行动研究
作者: 金芳琼课题项目:文章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小学1+X体系化完美班级缔造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69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金芳琼(1974~),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深沟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摘 要:随着新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进,积极构建和谐共融、书香气息、积极向上以及文化体系完善的班级成为当前小学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从当前教育形势来看,小学教育教学机制的改革工作赋予班级全新的理念。身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必须与班级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组织多姿多彩的班级活动,以生为本的课程内容,自主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快乐阅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地成长。因此,文章从小学1+X体系化完美班级缔造入手,积极论述不同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育;1+X;体系化;完美班级;缔造行动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04-0006-05
小学1+X体系化完美班级缔造活动是新时期教育理念下的重要活动,通过该活动缔造小学完美班级,能够本着新课标理念为中心,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践行全新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让班级可以营造出更好的育人环境,激发教师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打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起到积极影响。
一、 让道德修养成为学生成才路上的灯塔
道德修养是一切教育的根源,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在成长路上一路前行,教师应从道德修养入手,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确定远大的理想与志愿,从每一件小事入手,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一)从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为了发挥1+X体系化完美班级的育人作用,首先应从道德修养入手,使其成为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手段,积极组织良好的班级活动,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积极开展爱国教育工作。对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需要从生活入手,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要让学生学会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生活中的每个人。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与生活的主阵地,通过培养小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之情,传递家国情怀,激发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从确立学生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新时代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文化和学识,还要具备远大的志向。因此,应帮助小学生确立远大的志向,具备良好的理想信念。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到成长的价值,设定一个坚持奋斗的目标,并且朝着明确的目标奋力前行,鼓励学生克服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从而逐渐走向成功。
(三)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支持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而正确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注重学生道德品质与文明行为的培养,从规范学生一言一行做起,坚守自己的底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应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守正确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从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也应从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开始,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基本素养,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对未来成长充满期望,在成长的道路上不仅坚持自主学习,同时养成良好的德育素养,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
自主学习是小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同时也是新时期“双减”教学政策中的重要教育目标。但是从过往的教学中来看,小学生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局限,导致大部分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主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阻碍学生健康成长。为了满足学生健康发展需求,教师应积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鼓励以自主学习为教学主导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知识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课前自主预习,合理运用预习导学单,为学生安排预习内容和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上节课之后与下节课之前此期间的合理安排,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程内容提前预知,并且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疑问,为课堂学习侧重点奠定基础。此外,学生还要掌握自主预习的步骤,通过合理地确定预习模块,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主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通过研究认为,常规预习应该立足于读、划、查、思、练五个阶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学期开学要求学生制定完整的预习步骤。
其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中教学活动,主动参与到导学案的设计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编制有效导学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探究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解决学习问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远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受学生欢迎。通过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开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思路,快速养成独立人格,在今后遇到问题时不再过度依赖他人,能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对学生未来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课下巩固是学生扎实知识基础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融入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巩固,对学生健康学习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开放式的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课后习题练习时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对学生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业。
三、 让快乐阅读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方式
一日之计在于晨,通过科学地掌握早晨的时间,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阅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同时早晨时间也是学生运动的重要时段。从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情况来看,大部分小学都会在早晨阶段开展晨诵活动。通常情况下,面对低年级学生的晨诵应该以童谣或古诗为诵读内容,中年级学生的晨诵应该以《论语》、唐诗宋词以及令词为主要诵读内容。特别关注的是,部分小学通过深入研究中小学生的晨诵内容,把大量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纳入内容,形成了国学经典与古诗词搭配的诵读内容,并整合了许多优秀的精彩晨诵内容,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优秀的诵读体验。比如在晨诵时,可以引入《乘着小伞诗意飞》《记忆中的白桦林》等经典诵读文章,并通过对经典诵读内容的选取,依照特定的时间次序开展阶段性诵读,与晨诵活动一样循序渐进地带动中小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基本符合晨间诵读的实际需要,同时能够为中小学生提供优秀的诵读体验,快乐读书已经成为中小学生追求幸福生活的方式,大大提升了中小学生的读书体验,通过晨诵能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心性与品质。
午读是培养学生快乐阅读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安排午读时间,一般会设置在下午1:50~2:10,借助午休后与上课前的20分钟,帮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午读锻炼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常规教学模式下,如果依旧采取按部就班的上课方式,学生在下午时间常常出现昏昏沉沉的状态,对下午课堂教学效率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午读教学活动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午读的开展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从当前部分小学开展的午读教学来看,其在常规的阅读基础上增加了适合低龄学生参与的“读写绘”活动,例如在实际活动中,通过“读写绘”可以帮助低年级小学生更加顺畅地完成内容阅读,避免由于语言文字能力薄弱而影响阅读效果。通过教师精心挑选的绘本内容,激发小学生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发挥午读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午读环节需要激发小学生对活动的认同感,为此,教师应做到细致拆解活动内容,将绘本内容拆解成阅读、绘本和写作不同阶段,其中每个阶段的阅读都能激发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将绘本的细节在“读写绘”活动中重新改编与呈现,通过绘画与诗歌的方式呈现“读写绘”内容,将学生的读书与感悟紧密结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合理利用午读时间,振奋学生的精神与情绪,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帮助学生快速集中精力投入下午的课堂教学中。
暮省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学生的记录和反省,在他们每日完成当天课堂练习和作业时,采用笔记的形式,将他们自己每天的经验感悟记录下来,完整地记下每日成长历程,在暮省的进行中,应充分发挥教师文字记录的功能,利用这类形式总结知识和累积经验,以学校低年级的“读写绘”活动为例,在暮省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把读书经历与绘画有机融合,同时表达出学生自己独到的想法,采用这些形式有助于提高他们优秀的创意和概括力。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随着暮省活动的举办,可以培养学生每天记录笔记的习惯,通过多种题材方式表达自己一天的学习感受,实现文字、语言的交流对话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善于阅读、表达的好习惯,见证学生的生活与成长。
人类具备丰富的情感,也能够实现良好的表达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也是通过后天来养成的,为此,提升情感表达能力成为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师除了开展晨诵、午读和暮省以外,还要鼓励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强化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整本书阅读作为学生成长阶段重要的活动板块,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获取想要的知识,也能够更好地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在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生阅读内容进行全面优化,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要求学生对一整本书进行阅读,并且加深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从而积累丰富的素材和情感。当完成一本书阅读后,还可以继续阅读下一本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式,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充实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能够为今后的写作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从而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 让班级活动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班级班风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拥有无形的力量。构建良好的班风能够为学生打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茁壮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风也是衡量班级内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准则,学校应积极制定学期行为训练计划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关活动中,积极锻炼正确的行为,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每个班级的教师都应要求学生牢记“小学生礼仪”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每周组织训练活动。针对学校的实际要求,教师在班级内组织了“我们顶呱呱”的主题活动,活动主要由班级组长带头检查其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小学生礼仪”的背诵情况,监督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行为规范,记录每名学生的优异表现和问题,并每周组织一次测评活动。在评比环节中,要求所有同学都能够在评比榜单上查看自己本周的表现,使原本乏味的行为训练活动变得更有乐趣,让学生感受活动中的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为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自信心
以小学五年级为例,在刚认识五年级学生时,觉得他们的个性非常活跃,只是没有自己的创造力。为培养学生班级的社会责任感,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学校内部推行了值日班长制,由值日班长负责学校内的教育与督导等工作,这不但能够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争当一次班干部,同时也让每位同学都可以体验并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记录每天的学习生活状态,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给他们创造了很多学习的空间,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其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有效提升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几周活动的开展,笔者发现班级内大多数学生都较为内敛和乖巧,但是普遍存在着学生自信心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下,学生一般都无法正确且大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因此,我们根据语言教学对2分钟预备铃进行了明确要求,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设置了讲演环节,主要目的是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得到全面提高。因为各轮讲演的题目都不相同,同时又更加接近他们的阅读实践和日常生活,所以该项目的开展受到了欢迎,经过若干轮的实践,他们在选材和表达能力方面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因此,在每年国庆节来临时,我们通过班队活动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祖国,我们爱您”的诗朗诵大赛,并引导全班同学参与进来,由老师把他们的展示作品全程记录下来,并同时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内,广受家长们的好评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