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策略分析
作者: 王晓娟作者简介:王晓娟(1980~),女,汉族,甘肃白银人,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三岔小学,研究方向:小学生写作。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专注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尝试优化课程教学的策略,保证让学生展开更为高质的写作实践,专注于他们写作素养的提升及优化。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通过思维活动与表达之间的内在转化,实现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有效运用。将文化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进行有机融合,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所以在实施课程教学时,教师就要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及提升,从多个方面着手,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及引导。让学生展开更高质量的写作实践,最终驱动他们获得更为深远的发展。文章基于此,对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04-0049-05
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奠基性质的学科,它能够综合地培养学生的字词基础知识体系、阅读理解思维、语法基础框架及写作能力,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课程学习及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其中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具体表现。在现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就要尝试结合具体的写作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驱动学生展开更高质量的写作学习实践,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内容获得写作知识,提升写作技能,丰富写作品质,借此来发展他们的写作素养,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原则分析
(一)读写结合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是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及教学手段,它旨在让教师将阅读资源迁移应用于写作或者将写作资源迁移应用于阅读中,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双向迁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白,新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需要学生综合地运用各项知识与技能,实现对某一个对象或者事件的完整性描述。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就应该专注于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要保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也能够在写作中了解阅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点,而后实现二者的双向融合,助推自己达成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白鹭》这一篇课文时,就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结合阅读教材中所描写的白鹭生活的片段,出示相应的图画,让学生尝试结合课文中的经典段落进行仿写,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者身边小动物的活动。通过这种读写训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描写各种各样的内容,帮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活动中收获到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应用。而教师也需要及时评改,发现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不足,而后对他们适时地指导,让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内化写作素养。总的来说,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能够加深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促使他们站在作者的角度谋篇布局,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能够加深他们的感知和体会,最终便也能落实学生写作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二)学生本位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本位的原则。换言之,教师要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保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得以真正的体现,让整个文本彰显他们的情感思想,这样才能够让整个写作教学更加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实施写作教学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一方面,在写作框架的建构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框架中的每一个填充内容都必须是学生基于自身的意识来设计的,这些框架是为了激活学生大脑中写作素材的元素,能够让学生有较为明晰的写作布局和架构,以此来彰显他们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谋篇布局的思路。并且在评价交流环节,也应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对方的作文提出意见。以这种方式来启发诱导学生,便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较为鲜明的认知,帮助他们获得对所学内容的具象化感悟,能够真正地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借助文字流畅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写作内容才更为丰富,写作情感才更为真实,更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写出一篇篇高质量的文本内容。
(三)及时反馈原则
教师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及时反馈的原则。及时反馈指的是学生在完成了作文之后,教师需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反馈,诊断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以往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关注对学生的反馈或者整个反馈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很容易让学生遗忘,这样也无法起到反馈的价值与作用。而教师在反馈的过程中,既要指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对学生的写作内容提出新的要求及方向。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知识基础,对这些内容进行完善、精修,保证让自己的文章尽善尽美。而教师在进行反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诊断语言的丰富性。要能够以更加富有体系及生动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让他们善于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后在修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明白自己在后续的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点。比如,教师在让学生写完“我的心爱之物”之后,就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反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对方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标点的运用、句子的通顺度等。而后对比自身的写作内容加以反思,了解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点。再结合老师给出的诊断内容,形成更为深刻的感悟和体会。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真正地彰显及时反馈的价值与作用,保证学生在一次次的反馈及诊断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落实他们的综合性发展。
二、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厚积薄发——关注素材积累
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应该专注于他们对素材的积累,让学生能够具备较为丰富的写作素材,而后在写作过程中厚积薄发,运用各种素材将自己心中的所想所感、所观所见清晰且具有条理地描述出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为丰富,写作过程更为精彩,能够带动引导学生展开更有意义的写作学习实践,最终达到写作能力有效提升的目的。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写作教学“我的植物朋友”中,需要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感受事物,而后来描写事物。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综合运用景物描写的手法。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到静物的描写需要以多种感官为基础,而后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序的表达。并且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展开描写。对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积累与植物相关的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学生在写这一内容时,正处于春季,到处都生机勃勃的。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深入大自然,去结交大自然中的植物朋友。比如春天的使者迎春花、河边婀娜多姿的柳树、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拍照或者录制视频的方式,将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植物朋友记录下来,形成鲜活的写作素材。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积累素材。由此,教师可以制作植物记录卡,仿照前面四篇课文中对植物特点的描写内容,比如名称、样子、颜色、气味等。让他们用植物记录卡详细记录前面课文中所描写植物运用到的词汇或者经典句子,形成较为丰富的写作资源。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综合运用自己所积累的写作素材。比如学生从生活及阅读教材中积累了大量的有关于描写植物的素材内容。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式着手,将自己的素材进行取舍。具体如下:
1. 抓住所写对象,有特点地写
在确定了写植物开花还是植物叶子之后,就要对相应的素材进行取舍。比如写植物开花的内容,就要留住姿态、颜色及花期的素材内容。写植物叶子的内容,就要留住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素材内容。
2. 按照一定顺序来写
对自己所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排序,按照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者从上到下的顺序来排列素材。
3. 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
找出含有对比法、比喻法、拟人法、衬托法等方法的素材一一排列,为后续的应用或者仿写做好准备。
如上,教师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着手,引导学生完成了素材的积累。这样便让学生具备了写作前完备素材基础的能力,有助于为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模仿于行——提升仿写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应该专注于学生仿写能力的提升。仿写是学生展开写作的前提与基础,所以教师就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的仿写实践,实现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技巧的仿写及迁移应用,领悟这些技法运用的真谛。而后在后续的写作实践中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整体提升写作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写作教学“写观察日记”中,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课前,教师要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喜欢的事物,连续观察它们的变化,而后利用图片或者文字记录的方式来展现变化的过程。而学生在写观察日记的时候,写作的难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进行仿写。例如,教师可以引入《荷花》这一篇课文,让学生细致阅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找出荷花不同样态的句子,而后展开仿写,让自己的观察日记有着层次变化的特征。如下:
×月10日,荷花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月15日,荷花开出了两三片花瓣儿。
×月19日,荷花的花瓣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月22日,荷花最外面的花瓣已经凋零了,只剩下黄色的莲蓬。
×月29日,黄色的莲蓬已经变成了青绿色,开始长出了小莲子,像漏斗形状。
如上,学生在写观察日记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展示了经典的文章段落,而后让他们展开仿写尝试。从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中明白事物变化特点的具体表现,而后明白写观察日记需要注重的点。在有了这样的仿写能力的基础之上,他们便能够展开更高质量的写作实践,将自己领悟到的仿写能力应用于后续连续一段时间的观察日记写作中,由此便能逐渐提升他们的写作素养。
(三)有条不紊——完善写作思维
教师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不仅要关注他们语言的表达,还要关注他们内在的思想流露。他们内在的思想能够展现他们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还能够彰显他们的写作思维,这也能够从侧面反映他们的写作水平。所以在实施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写作思想进行梳理,由前往后、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保证他们能够具备较为系统、完善的写作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为合理,更加具有可读性,达成他们写作能力有效提升的目的。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写作教学“记一次游戏”中,这是属于记叙文的写作内容,需要让学生按照游戏前、游戏中及游戏后的顺序,将游戏过程写清楚。并且在描写游戏过程的时候,还要注重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内容的描写来体现游戏人物的心情。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就应该帮助他们完善写作的思路,以此建构良好的文章结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的方式,引导学生明晰自己的写作思路。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 你们想要写什么游戏呢?
2. 在游戏之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3. 这个游戏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呢?
4. 在游戏结束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