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对策分析

作者: 徐建淑

作者简介:徐建淑(1978~),女,仡佬族,贵州遵义人,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泥高镇中心完小,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受到教师作业设计理念、作业设计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二年级学生校内巩固练习“量大”、课后非书面作业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双减”背景下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对策如下:一是精心设计校内巩固练习,优化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二是设计形式多元的课后非书面作业,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双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04-0083-04

一、 引言

2021年7月出台,9月正式实施的“双减”政策,就学生的“作业”提出了很多硬性的规定,强调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其作业的“量”与“时间”,以达到“减轻作业负担”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双减”政策强调一二年级学生不能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

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笔者认为: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学习技能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双减”政策之下,一二年级学生不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那么,教师该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技能呢?针对该问题,笔者深入梳理了“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国内学者的研究文献,学习了相关的经验和方法。文章中,笔者将以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为例,探索“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对策建议。

二、 “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的政策解读

政策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引,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引导性作用。因此,对政策的深入解读,是教师科学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关于“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作业如何布置,政策有明确的要求,重点有二:①一二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②可在校内安排适当的巩固练习。

关于第①点的解读:一二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即教师不能给学生布置书面类型的家庭作业。但可以通过一些口头类、实践类的非书面作业类型,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培养数感。

关于第②点的解读:教师可在校内安排适当的巩固练习。适当的,强调教师安排的作业应当适量,要严格按照“双减”政策的作业量、作业时间进行,不能搞“题海战术”;巩固练习,明确了在校内,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书面练习,如计算、数学应用题等,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技能。

深入解读“双减”关于一二年级学生作业的基本要求之后,教师优化作业设计的方向也就基本明确。而严格按照“双减”政策,控制学生作业的“量”,优化学生作业的类型,则是当前教师作业设计的重中之重。

三、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小学二年级作业现状

自2021年9月“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来,小学二年级学生作业现状如何呢?针对该问题,笔者充分利用自身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契机开展了调查与观察,并总结梳理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课内作业现状:作业“量”大,质量不高

“双减”政策的初衷,是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以保障学生足够的休息时间、娱乐时间和体育运动时间。因此,明确一二年级学生不能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是“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的有效途径。然而,通过笔者的调查与观察发现:学生课内作业“量”大、质量不高的现象依然客观存在。

1. 课内作业“量”大,利用午休时间作业

当学生不能把书面作业带回家作为家庭作业之后,很多教师将眼光聚焦到了学生的午休时间和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理论上讲:利用部分午休时间和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完成书面作业,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学生不用再进行书面家庭作业,且在校内完成巩固练习,还有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绝大多数教师要求学生在午休结束之前必须完成书面作业。此外,就作业的“量”而言,学生的书面作业“量”依然没有减少。这种“量”大且要求学生利用午休时间完成作业的现象,并非“双减”政策实施的初衷。同时,对学生午休时间的剥夺,也会影响其下午上课的质量,与“双减”政策背道而驰。

2. 作业缺乏设计,质量不高

在国内研究中,“作业设计”几乎是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而成为热门话题。诚然,要想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是必然选择。如减掉重复性作业、机械抄写性作业等,都是改变过去“题海战术”模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有效途径。然而,笔者在开展小学二年级学生作业现状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如今的小学生校内书面作业依然缺乏设计,教师的作业布置并未真正遵循精简、高效的基本原则,重复性的作业依然较多,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此外,针对所有学生“一刀切”的作业模式,也不符合“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

整体而言,现如今,小学二年级学生校内作业依然存在“量”大、“一刀切”等问题,与“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不相符,学生的作业负担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减轻。

(二)课外作业现状:书面家庭作业依然存在,非书面作业不足

课外作业,俗称家庭作业,即学生需要利用课后时间完成的作业。按照“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一二年级学生不能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在政策解读的过程中,笔者也特别强调:教师可以立足“双减”,布置类型丰富的非书面家庭作业,如口算练习、生活性与实践性的作业等。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校,针对一二年级学生依然有书面家庭作业的现象,同时非书面作业设计缺失。

1. 书面家庭作业的现象客观存在

针对学生依然存在书面家庭作业的问题,笔者曾与部分低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交谈,一些表示:并非特意给学生布置了书面的家庭作业,而是因为部分学生作业速度实在太慢,无奈只好拿回家做。而部分教师则认为:如果不给学生布置点作业,其大把的课余时间都用于玩乐,不仅难以巩固知识,还容易让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如课余时间沉迷手机游戏、短视频等。而给学生布置点书面家庭作业,则有利于督促其回家之后依然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其良好习惯,提高其学习效率。

笔者认为:虽然不用教师的解读,都具有一定的道理。但一二年级学生不能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是政策的硬性规定。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在严格遵循政策的基础之上,思考优化性的对策。

2. 非书面家庭作业设计不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教师应当设计类型多样的作业。而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布置类型多样的非书面作业,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提升技能、发展素养,同时还能够助推“双减”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然而,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表明:非书面家庭作业设计不足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例如,一些教师严格按照“双减”政策,没有给学生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导致学生课后大把的时间都用于娱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是一些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如沉迷手机游戏、短视频等,对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等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 “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作业设计问题成因分析

上述,笔者针对二年级学生数学作业设计,分别从课内、课外两个视角阐述了存在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述问题的存在呢?

(一)教师的作业理念依然较为“传统”

“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在国内教育领域可谓是一大创新。这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在政策贯彻落实的过程中,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导致部分教师对“双减”政策的认可度有待提高。例如,在访谈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表示:“双减”政策出台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减轻了,但大把的课余时间都用于娱乐,学生今后的考试怎么办?部分教师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在以前,学生课后需要完成一定量的家庭作业以巩固基础知识;现在,学生课后没有作业了,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的习惯、态度等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如果教师再“不抓”,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上述陈述可以看出:关于作业的态度,绝大多数教师思想观念都较为“传统”,都较为担心学生没有书面家庭作业之后,学习成绩下降。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等的培养。

(二)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有待提升

一直以来,小学生的作业均以统一的练习册为主,教师自主设计作业的较少。“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强调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的教育原则,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以提高作业实效性。然而,教学实践中,教师缺乏作业设计的经验,导致其很难设计出优质、高效的数学作业,小学生的数学作业,依然以统一的练习册为主。在单元练习、总复习中,也是有统一配发的试卷,教师很少自主设计作业。

正是因为教师很少自主设计作业,导致在二年级校内巩固练习中,学生的作业模式依然以统一配发的练习册为主,分层作业设计严重不足。

五、 “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对策建议

作为二年级数学教师,如何在严格遵守“双减”政策的基础之上,优化学生数学作业设计,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实践应用技能、发展核心素养呢?笔者紧密结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如下作业设计的建议。

(一)精心设计校内巩固练习,优化作业的形式和内容

按照“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针对一二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布置适当的校内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针对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校内巩固练习“量”大、“一刀切”等问题,笔者提出了“精简、高效、分层”的校内作业设计原则,同时,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还应当不断优化作业的形式以及内容,促进作业质量提升。

1. 严格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即便是校内巩固练习,教师也应当严格按照政策的要求进行,杜绝利用午休时间完成作业的问题出现。为了严格控制二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的“量”,笔者在给学生设计校内巩固练习的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方式进行:①“减”重复性作业。很多数学教师的作业之所以“量大”,与重复性作业息息相关。例如,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口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很多教师会习惯于给学生布置较多的口算作业,认为:多做,有助于学生牢记计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但这无形中就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因此,要想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在作业设计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减”重复性的作业,秉承“精简、高效”的基本原则,提高作业的“质”。②“减”机械抄写性作业。于数学学科而言,抄写性作业较少。不过,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要求学生反复抄写错题,认为:多抄写几次,便可以牢记。笔者认为:类似的机械抄写性作业,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在二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减”机械抄写性的作业,确保每一道作业的设计都恰到好处。

2. 利用课堂练习与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完成校内巩固练习

关于二年级学生校内巩固练习的时间,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练习以及课后延时服务契机,科学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规避学生午休时间写作业影响休息的现象。一方面,为了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二年级数学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安排相应的课堂练习;另一方面,自“双减”政策实施,对“课后延时服务”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完成校内巩固练习,针对部分写作业慢的学生,教师要开展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作业的效率。

3. 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分层作业

自“双减”政策贯彻实施以来,分层作业设计成为热门话题。与传统“一刀切”的作业模式相比,分层作业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作业模式下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消”的问题。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教师在设计校内巩固练习的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提高作业实效。

例如,笔者在开展二年级学生校内巩固练习的过程中,A校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等契机,设计了校本“数学分层作业习题册”。翻开习题册可见:A校的数学作业习题册,主要分为三个层级:必做、选做、拓展。其中,“必做题”,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的习题;“选做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主;“拓展题”,重点是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学生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