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的优化研究
作者: 安敬作者简介:安敬(1986~),女,穿青人,贵州织金人,贵州省织金县猫场镇第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摘 要:语文是贯穿教育始终的重要科目,其中蕴含的教育内容丰富,能够实现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和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标,对学生发展进步产生的积极作用显著。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关注即时性评价能够在发掘学生潜能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教学优化,对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结合实际的教育会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即时性评价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造成具体的评价效用难以发挥,也会造成学生学习发展受阻,因此注重即时性评价优化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06-0019-05
一、 引言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强化,旨在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标,为未来的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即时性评价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目标,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积极融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但是在实际的评价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即时性评价时出现不科学现象,难以满足实际的教育需要,甚至会导致学生消极心理加重,反而不利于后续的学习与发展。针对此,文章就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为核心点,探讨具体的优化和革新方法,以供参考。
二、 即时性评价概述
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够发现,即时性评价是小学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教育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融入课堂,对强化教育教学实效有着积极的作用。所谓的即时性评价是指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具体表现进行的即时表扬和指正,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能够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目标,促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体验,对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强化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一教学模式有着普遍性、随机性和瞬时性特征,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重大,相较于一般的评价模式,该模式的类型较多样,根据具体的教学分析发现,其评价的类型主要包括依据评价主体划分,即教师在教学中点评学生,或者师生进行互动评价、学生自评以及互评等;依据评价形式划分可具体分为有声语言评价、肢体语言评价等,一般情况下会使用有声语言评价,通过语言的表达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际的评价中还会借助无声语言评价进行辅助,能够强化评价的有效性,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一评价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应用,能够对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发展实效进行诊断、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借助这部分功能能够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对提升学生语文探究实效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问题分析
(一)评价较局限
即时性评价的应用符合小学时期学生的发展特征和具体需要,其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实现针对性评价,对实现学生课堂参与实效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产生的积极影响显著。但是结合实际的评价能够发现,很多教师在实际的评价中没有联合学生的具体特征和发展需要进行优化,导致评价出现主体单一现象,如课堂教学中仅是进行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自评等,组群之间的多向立体评价出现匮乏现象,难以满足学生具体的发展需要。并且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对评价的内容以及视野较局限,仅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没有关注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意识等,同时也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造成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发展中出现片面现象,难以满足具体的发展需要。而且教师在实际的教育中出现评价用语单一的现象,没有结合学生需要以及艺术性特征进行,这无形中会造成学生在学习探究中难以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也会对学生发展产生阻碍现象。
(二)教师不关注即时性评价
结合上述观点的分析能够发现,即时性评价有着显著的应用优势,并且适合小学时期学生的具体发展需要,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和重视这一评价模式效用的发挥,立足学生发展特征和实际需要进行,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结合实际的教育会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关注即时性评价的应用,教育教学中呈现出重知识讲解、轻学生评价等现象,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发展中出现各种问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也会产生阻碍现象。虽然部分教师关注了即时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但是评价中并没有深入,仅是进行表面功夫,造成具体的评价效用得不到发挥和体现,无形中也会对学生发展产生阻碍现象。即时性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教育中有着显著的教育价值,对学生综合素养以及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和重视学生发展特征的分析,立足教学标准和要求实现教育优化,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积极融入,由此强化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三)课堂教学评价不深入
具体来说,即时性评价的应用重在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意识及行为,由此实现助推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目标,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实现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建设。但是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会发现,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浅表性评价的现象,使得即时性评价拥有形式化、浅表性特征,对学生发展也会产生制约现象,难以凸显其具体的作用。例如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会出现自满现象,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回答问题,部分教师仅是关注了积极评价,用以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不良学习意识纠正,造成学生不良的学习意识以及心理持续加重,反而会对后续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产生阻碍作用。还有部分教师针对学困生的评价仅停留在课堂中,并没有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出现学习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现象,无形中也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应注重评价深入,剖析其中的深度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由此强化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的意义分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教育教学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了革新,学生不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和意识,真正意义上落实学以致用的目标,为其后续学习发展提供助益。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保障学生学习探究实效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始性机制,只有保障学生的课堂地位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才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课堂中获得更多的学习能力与知识,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其中保障学生的主观性、主动性并不是简单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小学时期的学生,其生理、心理建设不完善,在学习探究中极易产生思想抛锚现象,难以满足具体的教育标准。针对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即时性评价,一方面能够利用有声、无声的评价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意识集中在课堂中,积极融入课堂才能够保障教育实效;另一方面,借助即时性评价能够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与教师积极互动交流,体会知识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趣味性,由此既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力,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还能够实现学生获得感、体验感强化的目标,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产生的教育实效显著。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应用即时性评价,发挥其具体优势,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由此助推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总的来说,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发展进步产生的影响重大,并且评价也是发现教育问题并及时改正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应关注和重视教学评价的开展。即时性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重要部分,其能够对学生的课堂具体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发展中的不足与问题进行针对性优化,及时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树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其意识与习惯的培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即时性评价开展,发挥其具体引导效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以及效果等进行评价,发挥具体的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作用,为学生构建适宜的成长氛围。
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即时性评价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即时性评价教育效用发挥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高速时期,也是养成学习意识和习惯的重要阶段,为保障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在其中积极应用即时性评价,发挥其具体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由此助推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例如在学习《曹冲称象》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和课堂表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标准进行即时性评价,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由此为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特征设置了探究问题,如曹冲为什么要称象?他使用了什么方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借助问题的设置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时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举手的方式回答。在问题回答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表述进行针对性评价,一方面能够树立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信心,在未来的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提升学习质量和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在相应的评价中,即时性评价能够调动其他学生的探究信心,在学习中积极融入并参与,对实现课堂教学氛围优化和教学实效强化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开展即时性评价,为学生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育教学实效显著。同时教师还要关注课堂即时性评价模式优化,不能仅是进行教师评价,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听听大家的意见,也能够实现学生学习实效强化目标,对学生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显著。
(二)注重即时性评价用语多样性
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会发现,小学时期的学生是非常敏感的,其能够根据教师说话时的语气判断或者感觉教师是不是喜欢他们,因此在实际的评价中需要教师注重评价用语的语气,并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用语,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注度,在后续的学习发展中也能够积极融入,产生的教育积极性显著。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合文本进行问题探究,并回答相应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用语以不错、很好、非常棒为主,部分学生回答后教师会说非常好,部分学生回答时则会说不错,教师是认为这样的评价能够体现出多样性特征,但是学生则会认为非常好的学生更好,反之获得不错评价的学生则会出现消极心理,反而会影响最终的探究实效。针对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评价用语的优化,在评价中要使用充满关爱的语气,并且评价时要面带微笑,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评价,如“小小回答得真棒,非常全面,大家可以向小小学习,并辅助鼓掌动作”“小军回答得非常好,但是你是不是忘了一个点,是的,这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由此能够发现,前面的评价较短,不仅会呈现出敷衍现象,而且还会造成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探究质量的提高,反观后面的评价用语,不仅能够体现出教师进行了认真观察,而且还能够针对学生的优劣势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并改正,由此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实效,对学生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显著。因此在后续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和重视评价用语的丰富,促使学生能够在针对性的评价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由此助推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
(三)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进行评价
具体来说,学生受到成长环境、学习思维以及意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会产生个性化特征,相应地在实际的探究和学习中也会呈现出差异现象,若是不关注对学生特征的分析,不仅会导致教学质量降低,还会造成学生发展受阻,对其后续的发展和进步也会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特征分析,立足学生个性化特征实现针对性教学和评价,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由此助推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例如在学习《观潮》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构建了相应的学习情景,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知识探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对实现教育质量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结合实际的教育会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体验就会沾沾自喜,而部分学生因没有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而郁郁寡欢,为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体会更多的知识体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使得学生能够正视自身的优劣势,帮助其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如在本课时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出现沾沾自喜的现象,教师要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剖析,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改变错误的学习观念和意识,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平常心,针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优势入手,如字写得非常工整、课堂中积极融入、坐姿端正等都是优异的表现,利用积极鼓励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融入,改变负面的学习心理。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评价深入,对学生产生学习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从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指导,帮助学生逐渐克服困难,由此也能够实现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和调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