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构建策略探究

作者: 吴港盛

摘 要: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而今如何设计高效的学习任务群成为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从“结合学段特点,设计高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丰富任务形式,构建高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融合课外时间,构建高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构建策略进行探究,旨在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07-0024-0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学生能力发展规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活动。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注重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教学方法,其倡导以生活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将学习内容、情境、方法等结合起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能力培养要求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需要。在分类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三类,并对每一类学习任务群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要切实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构建多种模式的高效学习任务群,在以学生为本位的任务探究中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 结合学段特点,设计高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基础性学习任务群主要指的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任务群,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经验,学习关于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奠定后续学习其他语文知识的基础。这一学习任务群有着明显的学段特色,从生字上而言,三个学段学习生字的量和难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段的特点,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

(一)结合游戏创设任务,培养学生兴趣

生字词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前两个学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当关键。而如何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较为枯燥的学习任务群中有效提高活动的趣味性相当关键。据调查,有相当多的学生第一个兴趣与游戏相关,在小学低年级,学习者年龄较小,游戏活动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作用。所以,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基础性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中,教师需要积极将生字词的学习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任务群中的参与度,切实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学生需要会认“坝、戴”等五个生字,会写“坝、戴”等十二个生字。在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游戏。如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构建连连看和森林运动会两种游戏。在连连看这一游戏中,屏幕左侧为生字,右侧为拼音。学生代表需要依次点击左侧的生字和右侧的拼音,如“坝”和“bà”。森林运动会这一游戏则为中间是两个奔跑的小动物,右边为“坝、戴”等生字,当然,有的生字书写是错误的。学生需要选出书写正确的生字,如果选择错误,中间代表自己的卡通角色立即会受到电击、锤击等惩罚。相比单纯的生字词学习活动,这种结合游戏的任务有着足够的趣味性。在任务群的完成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基于学段安排任务,体现教学重点

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相比,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有着明显的学段特色,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数量上,也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在小学前两个学段的学习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识字的兴趣;而在后两个学段中,教师则要重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在这两种要求下,教师所安排的教学任务也应当是不同的。因此,在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段与知识基础,妥善安排内容和量都合适的学习任务。

例如,相比第一学段“重认而轻写”的学习方法,第二学段一方面延续了第一学段注重学生识字兴趣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则重视学生以正确的方法书写生字,这就需要教师构建一系列关于生字书写的学习任务。如在书写生字中,教师可以构建“观看视频,写下生字书写的笔画”以及“结合游戏,看一看哪边的笔画是正确的?”这两个学习任务。在这种符合学段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任务中,学生一方面能培养自身书写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培养自身对写作活动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三)融合姿势构建任务,注重习惯培养

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学习任务群中,学生不仅需要会识字,还需要学会写字。而在“写字”这一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书写正确、端正、整洁,相当必要。小学低年级正是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中,教师需要积极设计写作姿势与习惯培养的任务,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借助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书写姿势的教学活动,当然,教学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实际的表现。比如,在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师发现经过一个假期,部分学生有了驼背书写的习惯,这很容易导致学生近视,教师需要借助课后服务时间讲解驼背写字的危害,并在日常的学习任务群中加入相关的内容。如在“斗、艳”等生字的书写中,教师可以构建“以正确的姿势书写生字”的任务。在任务清单上,教师还要提出正确书写姿势的要求。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巡视的方式对学生的姿势进行监督,对书写姿势不标准的学生进行及时纠正。这样一来,通过结合书写姿势的学习任务,教师能在学习任务群中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满足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要求。

二、 丰富任务形式,构建高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种。其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标对学生的多种要求,构建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的任务,以高效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一)积极结合单元主题,创设主题任务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要求围绕多样的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在如今的教学中,单元整合教学愈发受到重视。而部编版课本的单元内容构建本身就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群文阅读活动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中,教师不能随意组织任务,而应当在多项任务的设计中突出主题,将多项任务整合起来,提高学习任务本身的逻辑性和递进性。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以“中外神话故事”为主题构建群文阅读活动。在这一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基于这一主题设计一系列有着密切联系和递进性的任务。例如,在第一个任务中,教师可以基于“神话”故事这一主题,询问“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神话故事,你会用什么词语呢”,向学生布置略读文章,寻找共性的任务。在第二个任务中,教师则可以向学生发放以神话故事、主人公、神奇的事情、人物特点为内容的表格,让学生总结几篇神话主要讲述的内容。之后,教师则可以向学生布置对比中外神话故事不同的任务。最后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完成神话改编的写作任务。这样一来,以单元主题为中心,教师有效将多个任务综合起来,更好地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二)考查多项基础技能,培养语言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教师需要积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从总体而言,语言能力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其互为输入和输出的对立双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只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应当将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所以,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多项技能,设计合适的任务,以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例如,在《清明》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构建培养学生多项语言能力的学习任务群。在听和说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观看《清明》朗诵视频,选择合适的方式朗诵古诗的任务。在读方面,教师要向学生布置自主阅读的任务。在这一阅读活动中,学生需要阅读的素材不仅包括古诗,还包括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的对照、作者经历和关于清明这一传统节日习俗的介绍。在写方面,教师则可以布置“你知道清明节吗?请将你印象中的清明描绘出来吧”这一任务。通过多种形式任务构建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全面地培养了学生语言能力。

(三)基于学生认知基础,设计合适问题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要求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任务的主题和内容不能完全一致。而如今,生本主义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认知基础设计合适的问题和情境,以让学生能基于自身发展获得更多的收获。

例如,第二学段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短文,学会用口语和书面语言的方式客观表述生活中的见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猜拳的奥秘”这一主题的学习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猜拳的材料,询问:“你们知道影响猜拳胜负的原因有哪些吗?”而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以语言干扰对方”“闭眼避免干扰”等方法进行猜拳活动,与其他学生交流。最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在刚才的实践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有效?”并让学生完成写作活动。这样一来,结合第二学段的要求,教师设计了相应的情境和问题,更好地构建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四)结合多种探究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延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合适的。如今,探究式教学的理念充分深入人心,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设计阅读、讨论、演讲、写作等多种形式的任务,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和探究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进行鼓励。只有构建多种模式的探究式任务,教师才能切实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

例如,在“我们与环境”这一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可以构建任务群引导学生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展开探究。当然,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任务让学生探究。如针对“一次性筷子的危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开展“优先发展经济还是优先保护环境”这一辩论活动。在“如何做”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能完成的作业写到“环保卡”中,并讨论其可行性。教师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我们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有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五)鼓励应用信息技术,拓展知识渠道

在“以学习者为本”的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愈发受到重视,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积极渗透方法的教学。如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逐渐推进,利用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能优化自身教学设计,还能拓宽学生知识渠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自主收集和利用线上的资料,以有效支持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的讨论和辩论更加高效,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慢性子”和“急性子”为切入点,构建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手慢抢不着热豆腐,想到的事要立即去做”两个观点为主,布置辩论任务。在任务开展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就自己支持的观点收集论据。在后续的辩论活动中,教师明显发现学生辩论得更加激烈,同时,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其他学生小组的观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学生有效拓宽了自身知识渠道,以更加高效的辩论活动培养了自身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辩证思维能力。

(六)利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在引导学生反思方面,教学评价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转变评价的方法,丰富评价的主体与指标是相当关键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要求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讨过程中交流、探讨、分享与演讲等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评价不能再延续过去那种单纯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方法。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多种评价方法,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