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舞蹈在中学开展普及和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作者: 玄彩梦摘要: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开设了音乐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作为艺术教育的构成,舞蹈教学有所不足,只有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不少学校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可是,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普及舞蹈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对舞蹈在中学开展普及的意义进行介绍,并立足一线教学分析了舞蹈在中学开展的现状,随后从身体健康发展、心理健康发展两个层面论述了素质教育舞蹈对学生的影响,最后就素质教育舞蹈在中学的开展普及提供了四个方面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中学;普及;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09-0154-05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开始普及素质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不仅蕴含了一个民族的内在文化,也有着较高的教育价值。可是,受到传统功利化教学思想的影响,不少学校还是把教学放在突出位置,压缩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时间,舞蹈教育更是被不少学校拒之门外。要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就有必要改变当下错误的教育观念,普及舞蹈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教学。
一、 舞蹈在中学开展普及的意义
(一)可以改善学生不良体态,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在中考、高考压力之下,学生投入学习中的时间比较长,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写作业时存在不良的姿势,长此以往则会导致学生驼背、含胸,严重的甚至导致学生身体发育受阻。而舞蹈教育中会涉及大量的肢体训练、动作表演,这些训练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特别是对韧带、肌肉、骨骼的训练,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良姿态,帮助学生塑造一个挺拔、有气质的身体,这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对个人来说,发展不仅包括智力的发展,也包括思想道德、体育能力、艺术素养等多方面的发展。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课程,有助于继续开发学生的智力,并在此基础上去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学习能力、创新素养等,有时候还会涉及很多学科文化知识。比如一节舞蹈课程,理论知识需要学生掌握音乐节拍、韵律节奏、不同舞蹈派别等,实践方面则需要不断练习舞蹈,熟悉其中的动作、顺序,以及在不同舞蹈动作之间实现情感的转化,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持续集中注意力。可见,舞蹈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有帮助的。
(三)有助于充实学生精神世界
舞蹈教育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舞蹈学习中学生可以切身去体验美、表现美,从舞蹈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外部世界,并运用舞蹈的方式去展现自己的审美观点、价值取向,这种精神层次的交流可以释放学生的内心情绪,让他们以一种更积极、热爱的方式去对待学习、面对生活。可以说,每次的舞蹈就是一次与美的对话,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一次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实现个性的发展。
二、 舞蹈在中学开展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不少学校开设了舞蹈课程,可是深入舞蹈教育一线,发现由于多种因素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这制约了教育效果,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一)舞蹈课程开设方面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在舞蹈课程开设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整体上来看,中部、东部地区学校开设舞蹈课程多于西部地区学校,同一个地区学校在舞蹈课程的内容方面,也存在较高的多样性,这说明不同地区中学具有自己的文化、地理优势。以本地区为例,当地教育厅提出加强中学美育工作的开展,在2018年要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具有足够的美育教师,保证美育方面的课程开够课时,其中舞蹈就是美育课程的一部分。其实大多数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舞蹈教育开展和普及的重要意义,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舞蹈教育进入中学成为一个必然。可是在当前本地区的中学之中,对艺术教育来说,美术、音乐课程开设比较多,舞蹈课程开设还是比较少的。而且,美术教育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很多时候是在音乐课上来渗透一些舞蹈方面的教育,或者在学校的艺术节、晚会上,舞蹈通过节目的形式出现,参与人也只是一部分,并没有普及到所有的中学生群体之中。
(二)学生对舞蹈教育态度方面
通过对中学生的调查,关于对舞蹈教育态度上,我们发现有29%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40%的学生表示喜欢,2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11%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这说明,对舞蹈课程一多半的中学生是比较喜欢的,不少学生甚至为了满足对舞蹈课程的喜欢,在课下有报班的经历。而那些不喜欢舞蹈课程的学生,不喜欢的原因有耽误成绩、身体不适合等。舞蹈课程不仅仅是学习跳舞,还包括了一系列的艺术理论知识、审美技能等,显然不少学生对此是缺乏认知的,进而影响到他们对舞蹈教育的态度。
(三)中学舞蹈教育的设施配备方面
不同于一般性的课程,舞蹈课程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经过对本地区几所中学的实际调查,我们发现整体来说舞蹈课程的硬件条件还有待完善。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整体上课(容纳大数量学生)的舞蹈教室、舞蹈训练的器材比较陈旧、舞蹈需要的音响设备不足。很多学校的舞蹈训练室只有1个,有时候难以照顾到全校的学生。而且,不少学校的舞蹈课程只针对特长生开放,目的是训练特长生的艺术能力,提高他们的本科上线率,其他的学生则很少有机会使用到。
(四)中学舞蹈教育的师资方面
师资会直接影响到舞蹈教育的开展和普及。经过对本地区中学的调查,我们发现现有的舞蹈教师学历多为专科和本科,研究生以上的舞蹈教师比较少。现有舞蹈教师从艺术类学校毕业且是舞蹈专业的教师只有65%,部分教师通过在职进修了舞蹈专业,部分教师只参加过工作之外的培训班。不少学校没有专职教师,只是从现有教师队伍之中选拔具有艺术特长的教师,经过培训后上岗。这些都说明现有中学缺乏专业的舞蹈教师,现有的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很高。
(五)中学舞蹈教育学生参与度方面
经过对本地区中学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地教育机构每年都会举办1~2次有关舞蹈方面的艺术性比赛,比如艺术节大赛、联欢晚会等,不少中学都会准备1~2个节目,舞蹈节目最少有一个,参与学生3~18名左右,指导老师一位。一般情况下,当地重点学校都会参加,城镇地区中学参与比较少,这其实并不利于舞蹈教育的普及,反而会造成学校之间艺术教学水平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在日常学校的舞蹈活动中,有课间操、兴趣班、日常教学、艺术社团等多种形式,87%的学生表示至少参加过一种,只有37%的学生表示参加过两种及两种以上活动。
三、 素质教育舞蹈对学生的影响
(一)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开展素质教育舞蹈的基础。舞蹈作为一种追求形体之美的艺术,对改善人体姿态、提升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考察一个学生的体形好不好,一般情况都会从身高与体重之比、身体线条、身体各部分协调能力这三个方面入手。我们对现有中学生(13~18岁)的身体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参加过舞蹈训练的中学生与普通中学生相比,他们的脂肪含量比较少,而普通中学生则容易出现偏胖、超重等情况。而且,大量的科学研究也表明,舞蹈中的很多训练是科学的、系统的,长期训练可以消除学生含胸、驼背等不良姿态,帮助学生形成优美的体态。这说明舞蹈教育有助于学生减少脂肪,保持比较好的体形。
(二)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衡量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中学生进入青春期,面临身体、心理上的变化,同时也有中考、高考的压力,此时他们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一旦不能得到及时梳理,可能会造成心理疾病。这几年,中学生焦虑症、抑郁症频发,这无不说明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舞蹈教育不仅是一种关于肢体动作的训练,也包含了很多文化和情感元素,在这一社会教化功能之下,学生借助舞蹈艺术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自由表达内心情感,这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个性养成都很有帮助。而且,很多时候舞蹈作品的完成需要多个人员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家彼此交流、配合,通过集体训练最终实现动作的整齐划一。因此,在素质舞蹈教育之中,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去交际、合作,特别是对一些性格内向、情绪敏感的人来说,舞蹈教育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促进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这些都会间接地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 素质教育舞蹈在中学开展普及的方法
(一)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推广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为了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我们需要加强素质教育舞蹈在中学的开展普及,进一步丰富学校的艺术课程内容,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在塑造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作为一门艺术课程,舞蹈教学受到更多人关注。我们需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推广,激发学生去理解舞蹈教育、认识其重要价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教育模式下,素质教育舞蹈的推广主要依靠线下。比如素质教育舞蹈的对象是学生,老师是学生接触比较多的人,且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力。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影响力,召开班会为学生讲解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内容、意义、考评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借助教师对家长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广素质教育舞蹈,那么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当然,在很多活动中,我们也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素质教育舞蹈的推广。比如在国庆节、元旦等主题晚会中,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多种多样的舞蹈节目,那么我们借助这些演出去宣传素质教育舞蹈课程,去激励那些感兴趣的学生参加相关课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互联网引入素质教育舞蹈的推广工作之中,助力其创新变革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对中学生来说,这个时期正是他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养成的关键期,这就会直接关系他们日后的学习效果。特别是作为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可以说是新学科。那么在现代化社会,教师需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进行素质教育舞蹈推广。比如通过学校的官网、官博去宣传素质教育舞蹈的课程计划、内容特色,加强对教育文件的解读、舞蹈教育意义的介绍,让大家能够转变旧有的思想观念,不一味地只盯着分数,而是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
(二)改善舞蹈课程教学条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地中学的舞蹈课程硬件条件还有待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整体上课的舞蹈教室、舞蹈训练的器材比较陈旧、舞蹈需要的音响设备不足。那么,我们就需要不断改善舞蹈课程教学条件,助力舞蹈教育的开展。当然,由于各个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不一样,那么在舞蹈教学条件的改善过程中需要遵循差异化的原则。比如本身教学条件比较好的学校,那么我们就要注意维护现有的舞蹈教室,尽量去购买质量好的、多元化的舞蹈教学器材,满足课程需求的同时,努力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舞蹈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条件不好的学校,我们则首先要解决舞蹈训练场地的问题,比如可以将一些空余的教室改成舞蹈室,或者选择校园的空地来建设一个训练的场所,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努力去将舞蹈课程开起来。在教学的设备方面,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比如大屏幕、特写摄像机等,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大屏幕全面展示舞蹈的动作要领,利用特写摄像机平滑跟踪拍摄学生、老师的特写镜头,方便他们了解自己的舞蹈学习情况,不断更正动作、提高动作的优美度,尽情展现舞蹈之美,提高学生的舞蹈自信心。
除了舞蹈课程的硬件设施建设,我们也需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平台,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舞蹈、深入学习舞蹈。比如,每次学校、县级乃至市里举办的艺术比赛,多鼓励学生参与,让他们主动报名,参与舞蹈表演之中,从而促进他们艺术素养的发展。对舞蹈教育来说,这是一门艺术课程,那么就需要一个开放、和谐、宽容的环境,教师要努力创设这样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去尽情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展现自己的个性化才能,这样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发展,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创造和训练之中把握舞蹈的艺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