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对策探微
作者: 曾荧作者简介:曾荧(1981~),男,汉族,福建漳州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靖圆草前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多给学生布置一些趣味性强的作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基于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富有创造性的作业,以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语文;作业设计;趣味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0-0001-05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双减”政策的落地,使社会和教育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轻一代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国家也在不断提高对年轻一代成长和发展的重视度,落实减负,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传统的作业设计,作业量大,质量欠缺,给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这里笔者将着重探究如何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轻装上阵。在众多学科中,语文作业相对枯燥乏味,由此,教师应探究设计趣味性强的作业,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以提升学习效果。
一、 学生语文作业现状
作业一直是学生学习路上的伙伴,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始终会有作业陪伴。传统教学模式下,作业机械重复、量大,重数量,轻质量,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拓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对语文作业的布置,老师可算是绞尽脑汁,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都要兼顾,这也是学生作业非常多的一个原因。对一年级的学生,老师会布置拼音、组词、笔顺以及语文学案、语文模拟卷等作业。这对刚处于学习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无疑是个很大的工作量,通常拼音组词都要花费将近1小时的时间,再加上资料上的作业,学生最少要花费1小时。二年级的学生和一年级的差不多,用时一般都会在一个多小时,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写作业的时间增加了0.5小时,通常情况下会花1.5小时进行写作业。那么长时间的作业压力,无疑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原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作业中,学生的思想逐渐变得固化。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创新,在作业方面也是如此。然而,学生受作业量大、效率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味地为了机械地完成作业而变得麻木,对生活失去热情,创新性不足。因此,相关方面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能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后时间,如可以有时间去参加各类有益于成长的社会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沟通能力等,进而逐步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从学生现状考虑,老师应该抓好语文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快乐,减轻学生作业的压力,更好地去发挥学生本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去学习,去遨游知识的海洋。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么进行作业的设计呢?笔者觉得应该布置更加生动和贴合实际的作业,既可以让学生体会作业过程中的快乐,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而不是像做习题那样,只是对书本知识的复制再粘贴。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给相关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 语文作业设计类型
语文作业的设计多种多样,但是之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枯燥,甚至考试考什么老师就布置什么作业,让学生总是在埋头学习,学生慢慢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业的设计要突出教育的重点,要考虑到学生的健康以及全面发展。
(一)无纸化作业,让学习不枯燥
无纸化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礼貌地与别人交流。因此,通过口语表达作业的练习,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式方法。培养操作能力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深层理解课文,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快乐,更有活力地去学习。学生成长过程中,也需要学会分享与表达,而看电影就是这样的方式,通过观影和讲解影片,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影片中的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电影中所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业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更好地掌握这段时间学生的情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纸质化的作业已经使学生变得麻木和烦躁,家长和老师对繁杂的作业都很头疼。为了减负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无纸化作业的作用。
1. 口语表达作业
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建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巧。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情景对话的方式,让学生们身处一个场景中去进行对话交流;也可以通过布置手工任务,来让学生流利和有序地表达自己所做物品的步骤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以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为例,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交流“都喜欢哪种动物、它有趣在哪儿”等问题,对这样的任务,老师要让同学们想好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且说出自己喜欢这个动物的原因,然后要求学生按照顺序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个同学讲完后,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模块,还有其他的作业形式内容,比如,通过做手工来讲解手工步骤,要求条理清晰;也可以通过给予同学们一个读书借阅的场景,让同学们用礼貌的语言去借阅自己想要的书籍。
口语表达作业与纸质化作业不同,没有纸质化作业的标准和要求,旨在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交流的习惯,也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反应能力,教导同学们现实中处理问题的做法和思路。因此,口语表达作业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2. 实践操作作业
纸质化的学习,能使学生收获知识,让同学们可以从书本上学习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导方式其实只是让学生了解了一个概念,而没有真实的体会,很快会忘记。因此,我们需要布置无纸化的实践操作作业,来更好地让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1)根据书本内容进行实践操作
例如:在同学们学习到《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时候,对里面的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拟出来。老师可以布置“仿照曹冲的办法去称一个苹果的重量”的作业。当然,这可能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给孩子提供作业材料,一个苹果、一盆水、电子秤等家中常见的物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在旁边陪伴孩子,孩子自己动手来做这个作业,最终记录下来苹果的重量。
这样的实践操作作业有利于让孩子更深度地理解课文,并且也会长时间记住这个知识点。这也是一种亲子小游戏,家长也可以摆脱监督孩子纸质化写作业的枯燥,更好地陪伴孩子,增进亲子关系。
(2)随堂小测验实践操作
例如:在教师检测学生课文背诵情况和识字情况时,可以制作小卡片,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给学生打分。
操作步骤:
测试一:把5张识字卡片反盖在桌上,学生用翻牌的方式决定认读内容,读对一个得2分。
测试二:将10张识字卡片进行“组词对对碰”,每完成一个词语得2分。
测试三:将需要背诵的课文题目写到小卡片上面,学生进行翻小卡片背诵,根据背诵流利程度和完整度进行评分。流利又完整得10分,流利不完整得8分,完整不流利得6分,不完整不流利不得分。
得分高的学生可以获得小红花和奖品,以此来鼓励小朋友。类似于这样的操作步骤,可以很好地检测同学们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更浓厚的兴趣。
3. 观看影视作品作业
实现学习不只是依靠书本和课堂,电影的教育和启迪也可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通过看电影来学习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但是,电影是讲述的思想和道理,需要学生自己看完去思考、理解和记忆。而理解和记忆最好的方式就是复述,去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电影里的场景,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影的体验和在电影中学到的东西。
例如:观看《朱德的扁担》《刘胡兰》等经典影片,能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这些人物的伟大。观看《狐假虎威》《坐井观天》等能让同学们知道成语的意思和其中的道理。学习不只是对书本知识的泛读,更重要的是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思想的传播,只有让同学们理解了课本里的知识,同学们学习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家里找一部电影观看,然后在课堂上分享电影情节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表达力,并且还能收获分享电影后的成就感。
学生看电影是个很好的事情,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不利因素。电影种类繁多,需要老师和家长给孩子找合适的电影去观看。把课本中的内容带入电影中,把自己看的电影分享出来,就宛如一遍一遍地去复读,去记忆,去理解。
无纸化学习和纸质化学习的区别不是说改变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兴趣培养和能力养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个阶段,相对纸质化的填空和造句,学生应该会更加喜欢这样的方式,进而会更热爱学习。
(二)亲子作业,让学习有感情
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有时需要父母的陪伴,甚至有的父母,也陪伴着孩子把作业完成,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爱。因此,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的作业,这样让孩子完成作业的同时还会增进亲子关系。有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比较冷淡,甚至充满抱怨,那么我们布置一些这样的亲子作业,让孩子与父母一起完成,既能增加他们的感情,又能让孩子更加喜欢做作业。有的父母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方法去和孩子交流和沟通,有的是因为太忙了,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去做一些事情,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人可以说是孩子的依靠和底气,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多地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但是,有的家长是真的很忙,他们也想陪伴孩子,无奈因为工作,一直没有机会和孩子进行交流。对不同的家庭,老师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要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来安排每个学生的作业,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应考虑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要去了解情况。
1. 种植作业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家庭小种植作业,并让学生写出种植过程和心得感悟,这相当于小作文的改版,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历,写作来源于生活,小作文也是,让学生去写自己的事情,学生会思如泉涌。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从找到想要种植的植物到给它一个生长环境,再到一个植物的完整长成,需要父母和孩子不间断的呵护,这个植物也可以成为孩子与父母联系的纽带,这不只是种下了一棵植物,更是成为一种情感的寄托。
一个小小的作业,既帮助了学生学习语文,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增进了父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到家庭更加温暖,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所期盼的东西,有了自己想要呵护的对象,也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责任意识。作业是很简单,时间花费也很少,收获却不是像布置好多枯燥乏味的习题那般单一,可能这不会让孩子有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业类型的好处将会更多地体现出来,如给了孩子动手操作的锻炼,培养了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对作业不再畏惧,而是变得兴奋,变得想要更多的作业。
这种语文作业方式为孩子和父母之间表达情感提供了平台,父母不再因为要辅导孩子功课焦虑,也不会因为工作的繁忙与孩子之间出现隔阂。在种植过程中,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解种植方面的知识,让孩子知道该怎么种植,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更好地帮助孩子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它会让孩子思维变得活跃,会让孩子情感得到满足,更会让孩子的创造力和理解力大大提高。所以,亲子种植作业,在对待学生学习这一方面,是个很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