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的选择与组元对策析谈
作者: 石宇作者简介:石宇(1981~),男,汉族,贵州金沙人,贵州省金沙县源村镇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
摘 要: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都是以课本为依据的,而单纯地从课本上进行的阅读教学不仅局限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还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群文阅读”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提出了直接的挑战。文章以文本选择和组元的原则为出发点,分析选择群文阅读文本和组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文本选择与组元的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文本选择;组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0-0016-05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美又有意义的文章,但大多篇幅较长又比较难读懂,这就给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选择文本的空间。选择什么样的文本来构成“群”,这对教师的阅读视野、品位和阅读的观念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语言基础。群文阅读中,教师要正确理解文本,合理选择文本,精心组元文本。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可知,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为目标,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取丰富多元的信息、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为宗旨。选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群文阅读中的选文包含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文本的选取;二是文本的成分。
一、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文本选择和组元的原则
“群文阅读”是指选取若干篇具有相似主题或相同表达方式的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来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知识、能力与方法。因为群文阅读是从文本出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多种主题或多种表达方式的文本,所以教师在组织教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
(一)文本选择的标准
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处于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学生应该能够对一篇课文有整体把握,但也不能要求对所有的文本都是这样。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要选择群文阅读呢?群文是由若干单一的文本组成的,所以首先要正确地进行群文的选题。总体上,群体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遵循以下要求:在语言和思想内容方面,要做到“文质”与“美”共存。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要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要尽可能地以维果斯基(苏联心理学家)提出的“最近的发展区域”为原则,挑选能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而不是只有心灵鸡汤的作品。所选的课文应尽可能地与现有的教科书联系,特别是作为一种有效的扩展材料,使老师使用起来更方便,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笔者将文本选择标准简单概括为:与教材主题相关;文本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文本内容能够体现思想和情感上与课文主题相一致。这三个标准相互关联,但并不是严格的逻辑关系,而是灵活地运用在“单元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我们可以将它简单地归纳为“一篇一单元、一课一主题”原则,也可以说为“一个主题原则”或“一个单元多篇课文整体设计原则”。但如果在教学中遇到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教材中某几篇文章的情况,此时我们就可以考虑把它放在单元群文阅读中了,因为它是群文阅读教学中最适合的文本。
(二)群文的组元原则
群文阅读是一种基于目标和文本的阅读教学模式,而目标和文本是紧密联系的概念。教师在组元教材的时候,应该以目标为依据,以文本为基础,从整体出发,通过对不同主题内容以及不同表达方式的阅读来进行整合阅读。首先要遵循整体意识原则,我们知道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难点、疑点,这些难点和疑点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少了对单元文章主题内容的深入研究。如果学生在选择文本的时候就不能准确地把握单元课文主题内容的话,那就不能准确地理解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有效组织所学内容。因此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我们要注重把单元内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个单元课文之中。
在群文阅读中,如何实现多语篇的组元是一个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总体上,群体文本的组成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确保主题统一。被选入的各个文本都应统一在统一的主题下,换个角度说,即每篇文本都应包含指定的主题。比如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四季美景”,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包含“四季美景”主题的,我们如果要增加外部文本作为群文成员,也要确保其包含“四季美景”主题。比如鲁迅的《秋夜》就可以入选,而他的《藤野先生》则不宜入选。也就是说,群文是一组内部相互联系的文本,在进行组元时,必须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主题联系,依此将它们结合起来。二是确保文本间有差异。多个文本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群体,主题是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但共同点之外必须确保它们有差异。有同有异的文本放在一起,才能真正有对比学习的价值。
二、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文本选择和组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选择和组元来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选择存在以下问题。
(一)阅读量太大,阅读任务过重
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量大,阅读任务过重。学生读书过程中,有的教师没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读,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将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解决的问题作为主干线,让学生根据个人实际确定一个或者几个最能解决问题的重点段落进行学习。教师不明确哪些内容可以作为一个重点段落进行学习。
(二)文本选择范围狭窄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省事和更快地确定群体文本,也为了课堂上容易把控,在群文选择时刻意缩小范围。比如笔者观摩的某老师所执教的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春》,教师就只选了沈从文的《春》来对比分析。这样两个单篇文本进行对比,课堂操作固然容易,但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更好的发展。而事实上,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迟子建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季羡林的《春满燕园》都是写春天的,都可以纳入构成一个以“春天”为主题的群体文本。这样以丰富的群文引导学生阅读,才能确保群文阅读有质量。
(三)文本组元存在片面性
在进行文本组元时,没有对文本选择的集中性与选择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群文阅读总是基于教学主体文本而进行,所选择的群文也都与主体文本在主题上相同。但具体选择时,教师可能会着眼于某一方面片面选择。比如执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天净沙·秋思》时,某老师就只选择古代诗词曲中关于秋天的作品。这样选出的文本在体裁上大体相近,但这样就偏于片面。学生处于当代,平时接触更多的是现代白话文,没有白话文作品参与,这个群文阅读就显得有局限。所以,应当适当选择一些现代写秋景的白话文作品参与到群文中,让学生对秋之主题下的古诗词及现代白话文均有了解,从而获得较丰富的认知体验。
(四)在文本选择时,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个人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群文阅读教学文本选择中,教师往往会在第一时间选入自己认为最好的文本。但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在第一时间选入了自己认为好、符合自己阅读能力的文章,而其他学生往往会从这种阅读水平高的学生那里寻找帮助。另外,教师也忽视了学生个人阅读能力和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比如上面提到的只选古诗词中关于秋主题的作品,在执教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快速阅读理解,而有的学生则阅读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考虑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扶持,但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教师注意到这些现象并予以解决。
(五)对文本组元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其他因素组文中文章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影响
有的教师没有良好的文本组元意识,简单地认为群文阅读就是按主题选择一些文章拼凑在一起让学生阅读的过程。事实上,文本组元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需要教师充分研究主体文本后,科学设定议题,然后根据议题及学生认知水平,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文本。对不同的文本,需要教师关注到什么,这要教师提前有所研究和准备。可见,文本组元不是一个简单的拼凑过程,而是一个科学探究分析和选择组配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文本之间的差异成因,要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甲作者这么写,而乙作者那么写。这个探究,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关注到这些因素,以致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其形而无其神。
三、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的选择与组元的意义
群文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教师在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文本,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选择与组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对文章进行归类,使其更具有代表性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文本进行教学是很重要的。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选择合适和符合学生阅读能力、年龄特征的文本,这样才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有全面了解。比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引入鲁迅的《雪》、茅盾的《冬天》、法国乔治·桑的《冬天之美》等构成群文组织学生阅读。这些文章都写“冬”,但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民族对冬天有不同的感悟,将他们组元到一起,群文代表性较强,有利于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二)有利于对文章内容进行比较,使之更加合理
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可以找到较好的文章组合。通过对同一群文进行对比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章在内容上存在的不同之处进行具体分析。如上文提到的《济南的冬天》教学中所用的群文,涉及不同作家,作家又分属不同国籍。于是相关作品呈现给读者的内容就各具特色,虽然都是写冬天,但法国乔治·桑的《冬天之美》具有巴黎情调,而鲁迅的《雪》、茅盾的《冬天》富有现代中国气息。经组元选择出来的这些文章,用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有利于学生在差异比较中实现深度阅读理解。
(三)有利于将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组合与选择,使之形成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文本群组
按群文组元一般规则,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文本时,要尽量考虑文本的同和异。在异的方面,不仅关注内容,还应当关注文体、作者等的不同。确保一个群组中的文本具有不同特征,即体现为多元化的特征。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文本群组,提供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不同类型文本进行综合比较,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发展。
四、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文本选择与组元的方向
(一)群文阅读的选择方向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将课本进行优化和整合,以文本为中心,以点带面的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在实施初中群文阅读时,有的学生并不喜欢这种形式。为切实推进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老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与要求,从而使群文阅读教学能够在有效提升初中生综合能力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 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目标方向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课程,教师在实践中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其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时,必须要确保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老师还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和制定。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以能力为中心进行分解和制定。比如初中语文群文中就包含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发展等内容,所以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这些内容。
2. 明确群文议题方向
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开始进行群文组元选择前,就要明确群文议题。群文议题一般由主体教学文本的主题来生成。比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时,主体文本就是朱自清的《春》,其主题就是“春”。所以“春景”可以作为群文的议题,后续群文组元操作就要紧扣这个议题来进行。议题就是群文选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