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在小学英语深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作者: 安蓉蓉

作者简介:安蓉蓉(1985~),女,汉族,甘肃庆阳人,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庆城镇北五里坡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摘 要:小学英语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思维,而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置问题链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也能够朝向连续性、深刻性的方向发展。问题链通常是指一系列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定的梯度与联系,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也能让他们真正地将知识进行内化。在英语课堂设置问题链既是在给思维搭建支架,同时也为学生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小学英语;深度课堂;问题链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0-0113-05

当前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着肤浅理解教材文本的现象,他们认为学习英语只要读读、背背就可以了,没有深究文本的内在含义,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没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尝试通过设置问题链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将课堂教学的深度提高,同时也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

一、 问题链在小学英语深度课堂中的作用

在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着一些教学内容不够深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而问题链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发展思维品质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问题链的设置能够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整体性、逻辑性、层次性和创新性。教师对问题链的设置进行研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目前,有学者依据问题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功能对问题链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分别是引入式问题链、递进式问题链以及探究式问题链,这样的分类体现出在设置问题链时应当是以学生本身为出发点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发挥着引导的作用,通过设置问题链,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主动的探究,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也有着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对问题链在小学英语课堂当中的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意识到在设置问题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合理的问题链,明确在课程教学当中设置问题链的目的,以及问题链在小学英语深度课堂当中的作用,以此来推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二、 问题链在小学英语深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在先学中设置问题链,训练学生思维

教师在设置先学任务时,通常只让学生背一背单词,仿一仿语音,读一读课文,写一写短语,这些环节虽然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识记能力,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英语成绩的提升,但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就需要在先学当中设置一定的问题链,以具像化的问题来引发他们的思考,锻炼其英语学科学习的思维品质。从课堂引入部分的整体效果来看,在先学环节中设置问题链,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预习并思考,能够真正地保证先学的质量,发挥先学的作用。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其实先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读读单词,听听录音,更多的是要引发他们先展开思考,进而带着一定深度的问题走进文本。

在单元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先设置问题串,让学生在阅读题目的同时,感知本单元的主题以及某一节内容主要讲的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因为问题串对准的是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又都能有所作为。教师不要求学生回答所有的问题,只要求所有的学生沿着问题去探究。在课堂中,教师设置的问题中除了一般疑问句,还有特殊疑问句,这就意味着有的问题学生可以简略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他们进行缜密地思考。这些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根据相应的问题展开更多的思考,让其在先学环节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促进其知识和思维的共同增长。与此同时,教师设置的问题中有些需要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体验,有些能巩固他们学过的认知,有些则需要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即使是相同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先学效果,每个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能力不同,他们在先学环节中获得的内容和能力也各有不同。比如,教师提出的问题为:“What day is toda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da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nday?”学生就会开始思考今天是星期几,这时就会得到一个固定的答案,之后教师再进行提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day?”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们可能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示范并引导学生们拓展思维,教师可以先举例再继续提问:“Today is Tuesday, we have English this morn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nday?”这样的形式就能够让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发散,也能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想和运用,例如当老师问到“What day is today?”的时候,学生们就可以将之前所学的关于“星期几”的单词进行运用,同时在教师的举例以及提问之后,他们又可以对应着日期介绍一下自己的打算,转入新的认知,扩展认知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可见,问题链的设置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又将他们的思维推向纵深,让学生的学科思维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进行日常英语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先学部分,让有质量的先学为后面各个环节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内容和能力基础。

(二)在互学中设置问题链,发散学生思维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互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互学环节中,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总结问题的过程中再发现新的问题,触发其英语学习思维的发展。互学让英语教学从过去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中走出来,将之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恢复学生英语课堂主导地位的同时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互学的效率,教师也可以设置适当的问题链,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让他们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以自主讨论进行问题解决的互学过程能让学生的学科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各种观点和见解的交融能让思维碰撞出美丽的火花。显然,问题链的设置提升了互学的效率,也驱动互学的深入。

互学环节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提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些问题是依据他们自学中回答问题的状况而设置的。教师设置的问题以串联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进行层层递进式的讨论,引导他们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学。例如,在学习“My favourite season”这个课程后,教师呈现了这些问题:“Which season does the woman in the picture like best? Why does she like this season best? What your favourite season and why do you like this season?”对学生来说能说出书中所呈现的主要内容就说明他们能够做到基本理解,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当遇到问题无法确定时,就可以在互学环节进行探讨。另外,涉及书上没有呈现的内容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探讨,相互学习,能使学生迸发出更多的想法,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全面,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惊喜。教师设置有层次的问题链,以逐层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互学,能够有效减小学生的互学阻力,提升学生进行互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全员参与到互学中。这三个问题也构成了问题链,只是在问题之间给学生留着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在预留好的空间里充分合作与思考。预设好的互学空间是教师科学规划英语教学的结果,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学生的英语学习会进入一定相对科学的扩充范畴,其思维品质和合作精神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有效锻炼。比如,当学生能够说出画面中人物喜欢的季节,他们先是讨论对不对,然后解决下一个问题,再说出画面中人物喜欢这个季节的理由,之后分享自己喜欢的季节以及喜欢这个季节的理由。这样的问题是具有开放性的,每个人的答案只要具有一定的依据都可以被看作是正确的,学生们也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可能,学习到更多的表达,从而使自身的水平得到提高。可见,这个环节中设置问题链,能将互学落到实处,能让学生充分地展现他们思维的特点,进而能让他们在别人的见解之上,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一言以蔽之,互学中教师设置问题链能敦促学生的深度思考,提升其英语互学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在展学中设置问题链,拓展学生思维

展学环节对学生来说,就是跳出文本的一个过程,也是将认知生成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摆脱传统小学英语教学的陈旧观念,以创新调研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英语展学,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当前的英语水平及认知程度等来设置问题链,以符合学生拓展学习需求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入高质量的展学当中。很多时候在展学中设置问题能让学生的素养得到充分展示,也能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深度学习。除此以外,小学英语展学中的问题链还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也就是说,问题链当中设置的几个问题所涉及的侧重点要不一样,培植学生的思维要不一样,学生获得的体验要不一样,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的多样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Ways to go to school”的展学环节中,教师提出问题:“How can you be a good pedestrian? What do these traffic signs mean? Where can you see them?”明显地这需要学生展示出概括能力,也就是学生要将本课学到的认知进行归纳与总结,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来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不仅是考验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还会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练习。比如有学生说“follow the rules and stay safe”,这就是他对You must not play on the road because there are many cars and bikes等内容的总结。学生的总结性回答能让教师看到其英语能力的提升,并能根据其回答做好下一步的教学安排。教师接下来就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拓展,换言之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深化这个问题。教师问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交通标志的一些含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们进行角色代入,体验怎样做一个警察来指挥交通,这其实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角色表演中体验哪些交通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又要怎样去纠正。角色扮演的趣味性教学能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学习感受,能增强他们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升他们的展学能力。最后教师抛出第三个问题,让学生将教室布置成马路的样子,再让他们演示一下如何过马路。他们会站在路口,先左看看,再右看看,同时说出:“You must first look left, then right and then left again。”这三个问题侧重点不同,锻炼的能力也不同,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及班级的整体学情,适时合理地调整问题链中各个问题的侧重点,从而让问题链在展学环节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展学的整个环节中,教师要聚焦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特点,要能精准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在展学环节中教师设置的问题链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学生就不能将认知转化为能力,但同时也不能过于艰深,这很容易挫伤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信心。总之,在展学环节当中,教师也要依据前面的教学环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适切的问题链,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展示,让深度课堂展现,促进学生深度思维的发展。

(四)在自学中设置问题链,提升学生思维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很大程度上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而教师引导效果的好坏则是由其运用的引导方式的科学与否决定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优化日常英语教学的方式,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选择科学合理的引导与教学方式。而在众多引导方式中,“问题链”的合理设置是效果较好的方式之一。“问题链”的多样化设置和运用能给学生带来多种不同的教学体验,让他们的英语学习思维得到足够的锻炼。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英语的整体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英语学科素养,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自学环节中设置英语问题链,让英语学科在问题链的“穿针引线”下获得更加优质的自学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