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思维工具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研究

作者: 余稳

可视化思维工具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研究0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要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审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为考而教、割裂文章结构、文本信息碎片化、课堂活动设计思维层次偏低、教学模式固化”等问题。可视化思维工具是指将大脑中发散性的思维进行图像表达的一种工具,一般包括思维地图、核心思维工具、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等。在日常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把学生无序的思维变得有序,把局部的想法构建成全局的想法,从而优化认知过程。围绕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借助可视化思维工具使说明文的关键信息可视化、记叙文的事件顺序可视化以及议论文的中心思想可视化,以饼状图、时间轴、鱼骨图为例对其进行了探究。研究认为,在实施过程中践行者需要在检查完学生应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呈现的作品后,对其及时做出判断、指导、修正和评价,在学生们了解阅读文本的信息之后需要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的输出工作,需要根据学生学情以及教学实际对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进。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可视化思维工具;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1-0124-04

“阅读理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要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审视自己的英语阅读教学和听取同行的课,笔者发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为考而教、割裂文章结构、文本信息碎片化、课堂活动设计思维层次偏低、教学模式固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使达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显得尤为艰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结合自己日常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习真正发生,就要让思维真正发生;要让学习看得见,就要让思维看得见;要让思维看得见,就要把思维可视化工具融入英语教学之中。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不同形式的可视化思维工具,提炼出阅读材料的主要线索,进而更好地理解材料和更高质量地升华阅读材料。例如,学生可以运用图画、表格、文字等图示形式将阅读文本中的重要信息提炼出来。这样阅读材料就显得更容易被接受,也便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注意力,促进知识结构化,并激发联想与创意,提高学生综合信息的能力。“可视化”一词来源于英语单词“visualization”,意为可以看得见的。思维可视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如: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国外可视化思维工具主要有八大思维图示法、概念图、鱼骨图和思维导图。我国对可视化思维工具的研究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常见思维训练可视化工具,即思维地图、核心思维工具、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有效方式就是用“图”把思维呈现出来。文章以饼状图、时间轴和鱼骨图为例,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具体实践加以论述,旨在交流与共勉。

一、 巧用饼状图,说明文关键信息可视化

饼状图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模型,用于显示一个数据系列中各项的大小和所占比例。它侧重描述各数据在整个系统中所占权重,能较直观地展现整个系统层次中各部分结构的数据。将多个数据填充到“图表数据”中即可生成对应的饼图,操作较简单,因此,是一种较常见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在英语学科中,饼状图较多运用于调查报告类的说明文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What Do No.5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in Their Free Time?这一篇阅读材料中就运用了饼状图这一可视化思维工具。本篇阅读文章呈现了一份有关“学生课余活动的频率”的调查报告,它分析了调查结果,还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阅读活动2b部分要求学生摘取报告中的数据信息,并以饼状图(图1)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个饼状图(图1)分别从运动、网络使用以及看电视三个课外活动来呈现调查结果。读文章内容时,学生需要面对很多的百分数和活动频率,虽说阅读难度不大,但是信息点太多,学生在面对如此多信息时难免感到厌烦。但将繁杂的信息转化为饼状图时,所有信息立马可视化,增强了学生解码信息的能力。利用饼状图填写调查结果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们搭建了一个解决繁杂阅读信息问题的基本框架,学生通过寻找百分比,摘取到了关键信息,提高了阅读速度,培养了阅读策略,对统计类的语篇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巧用饼状图,可以使说明文关键信息可视化。

二、 善用时间轴,记叙文事件顺序可视化

俗话说,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时间轴是一种依据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将事件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记录体系,再通过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它是使用图形表示事件发展先后顺序的一种极好的方法。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 9 Sad but Beautiful一文为例,展示如何将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

本篇阅读文章讲述了阿炳凄惨的一生及其凄美的音乐作品。文章第二段讲述阿炳的生平时,以时间线索展开。这么多的时间点和事件,一定会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感受到有障碍,从而没有阅读兴趣,更难以完成笔者布置的文章复述任务。于是,笔者就想到,在历史学科当中学生经常会用到大事年表的记忆方法,我们的英语课堂上何不也尝试用一用这种方式呢?

因此,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文章内容的介绍,依据时间先后顺序,绘制出大事年表(图2),从而更系统全面地了解阿炳的生平。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这一活动收效甚好。然而理清语篇中事件的先后顺序只是一种低阶思维,因此在学生制定好大事年表后笔者趁热打铁,再次回归到文章的整体,提问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阿炳的悲惨生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得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思想上的升华。学生课后反馈,这样的方法让他们觉得寻找阅读信息原来可以如此简单、直观,同时能很好地将大事之间串联起来,因此后面复述文章的任务就变得唾手可得了。通过完成口头输出任务,学生们自身的语言运用技能也得到了加强。

时间轴这一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作为支架,使看似烦琐的阅读内容趋于直观、简单,从而帮助学生厘清文章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分析文章主旨大意,加强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辅助学生对文章进行转述。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语篇内容的评价、分析甚至对语篇进行重新构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 活用鱼骨图,议论文中心思想可视化

鱼骨图,亦称石川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明的一种像鱼骨架的简单的图形。常用的鱼骨图有三种: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原因型鱼骨图、对策型鱼骨图。本研究所指鱼骨图为整理问题型鱼骨图。这一类型鱼骨图只是针对问题,罗列原因,各要素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在使用鱼骨图这一可视化思维工具时,教师会依据文章内容,从what, when, where, how, who, why六个方面提问。学生们通过回答鱼骨图中列出的“什么”“何时”“何地”“如何”“谁”以及“为什么”这六个细节问题了解文章大意,并通过整合信息,在鱼脊柱上写下主题思想。这种模式使信息可视化,让学生对整个文本信息一目了然,进而能够对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整合。笔者的具体教学运用如下:

人教版八下Unit 5 3a的阅读文章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讲述了美国亚拉巴马州在遭遇了一场暴风雨袭击之后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故事。本单元的语法重点是过去进行时这一时态的用法,词汇学习聚焦于一些居住场景,情感价值观是让学生们知道自然灾害是无情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却可以将灾难化为情感,因此在灾害面前要更团结、更友善、更懂得互相帮助。阅读前笔者出示了一幅空白的鱼骨图,并附上以下几个细节问题:(1)Who suffered the rainstorm? (2)Where did the storm hit? (3)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4)Why did they become closer together? (5)What were they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6)How did they feel after the rainstorm?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在找出答案后,将答案记录在图表纸上。记录信息以后,教师以某一学生的鱼骨图为例(图3),与学生一起探讨文章并适时修改。鱼骨图中罗列的细节问题,大大降低了对文章理解的难度,使文章的脉络结构以及大体内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在读后活动中,笔者让学生以鱼骨图为载体进行小组活动,尝试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出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从低阶思维训练自然过渡到高阶思维训练的过程。

通过运用鱼骨图进行阅读教学,笔者发现这种新型的阅读形式广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活跃了。学生们回答鱼骨图上的wh相关的六个问题就是对文章脉络进行梳理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在学生们逐步熟悉这种模式后,笔者又鼓励学生们自己搭建鱼骨图甚至是其他图形组织,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展现,同时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鱼骨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可视化思维工具的有效运用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学生角度来看,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可视化思维工具创造性地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梳理、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认知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掌握了不同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后,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比、联想等方式,顺利理清群文之间的关系,变线性阅读为网状阅读,快速有效地理清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使得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这就大大降低了知识的遗忘率,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同时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如比较、类比、分类、理清顺序等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的同时,学生的精读、泛读和浏览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总结和概括能力都得到了加强,阅读速度得到了提高,其对海量文本信息的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不同的大脑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可视化思维工具的选取上,学生不必拘泥于某一特定形式,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运用各具特色的可视化思维工具。这样定会易于学生创新,使英语阅读教学形式更加多样。二是从教师角度来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可视化思维工具打破了传统教师精耕细作的阅读教学方式,让知识点变得更加清晰、直观,降低了英语学习的难度。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法和词汇上,而忽略了对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引入可视化思维工具后,沉睡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点立马活起来了,趣味性增加,英语阅读课堂旧貌换新颜。值得注意的是,在可视化思维工具的引领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元素,区分知识点的难易和重要程度。与此同时,可视化思维工具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的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教学过程更加整体化。同其他学科一样,英语学科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不能仅仅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发展。在引入可视化思维工具的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大胆地打破单元、教材甚至学科的限制,创造性地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使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来说,引入可视化思维工具,能促进教师课堂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合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可视化思维工具的引入,可以使阅读教学更加简易、多样化和系统化。

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非常值得践行者加以重视。首先,教师在检查完学生应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呈现的作品后,要对其及时做出判断、指导、修正和评价,以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劣并做出改进。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悉心指导每一位学生,并允许学生具有不同于自己的意见,百花齐放。其次,在学生们了解阅读文本的信息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的输出工作。在语言输出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抓住可视化导图的核心内容,不能偏离导图的主要内容,同时要进行内容的创新,变低阶思维为高阶思维。最后,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的设计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实际,对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进,以便可视化思维工具引导下的英语阅读课堂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钱丽华.思维可视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2(42):67-68.

[2]王丽珍.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四),2022:470-477.

[3]秦培霞.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思维可视化阅读教学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Z2):24-29,33.

[4]边雪梅.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

[5]陈铭耀.思维可视化视角下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2022(4):20-22.

[6]钟小艳.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可视化工具调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

[7]金施琪.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3):59-62.

[8]王爱玲.思维可视化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1):203-204.

[9]王颖婷.“思维可视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参考,2020(3):72-77.

[10]沈丽琴.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浅析[J].考试周刊,2019(29):11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