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肖植林

作者简介:肖植林(1982~),男,汉族,贵州兴义人,贵州省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建设,微课成为教学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介之一,其时间短、趣味性强、生动性强等优势,使学生无形中生成学习兴趣,保证了教学的效果。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应重视微课的应用,并提高微课应用的质量。文章从特点、现状、价值、策略和注意事项五方面,对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微课;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2-0006-05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虽然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也能够达成知识目标,但是由于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同时无法获得音乐学习中体验和审美的机会,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对此,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应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微课这种短小而实效性较强的教学手段融入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愉快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不断对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美进行鉴赏,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所以,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突出作用。

一、 微课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微课之所以能够成为受到广大师生喜欢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媒介,与其独特的教育特点有着密切关系,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微

微有“短”“少”等含义。其中,“短”指向的是微课视频的时间比较短,不会超过10分钟;“少”指向的是微课视频中的内容少,甚至只指向某一个重要知识点或是某个教学环节。

(二)小

相较于其他辅助教学资源,微课资源的容量十分小,一般控制在几十兆内。为了彰显微课“小”的这一特点,教师在选择微课视频制作主题时,要小,同时微课内容的选择也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相符,以确保微课“小”且有效特点的发挥。

(三)简

这里的“简”其实是“精简”的缩写。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由于视频时间短,视频中涉及的语言、图片等,均要体现出精挑细选的特点,这样随着知识点被精准讲述之后,学生在精简视频的辅助下,才可以进行严谨且正确的学习,从而确保以较短时间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并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 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以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来分析,主要的教学方式是知识灌输、教师范唱,这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学习地位,再加上教学内容并未与教材有任何不同,课堂教学氛围既僵化又压抑,这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抵触与厌倦的不良心理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学生便不会再参与到各类音乐学习活动中,让音乐课程的教学越来越边缘化,这与素质教育的落实要求相悖。所以,微课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将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各个问题,具备十分突出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信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音乐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而微课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原本抽象笼统的乐理知识能够以学生可以接受的立体形象、情境、案例、真实故事等进行具体展示,这样学生便可以找准音乐重难点的突破口,随着学生音乐学习难度的降低,不仅形成了音乐学习的自信,还产生了音乐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知识的构建与情感的表达打好了基础。

(二)丰富音乐教学资源

在过去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间都是围绕教材教学,虽然这样的做法也没错,但是却存在学生课堂中知识面未得以拓展的问题,不利于音乐课程教学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同时也与当下音乐教学的要求不一致。微课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中,教师能够结合音乐作品的内容,将与之相关的民族民风、歌舞视频等进行展示,这让学生明确了音乐课程学习的本质,并感受国内外不同音乐文化的特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态度,提高文化的自信心。所以,微课在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教学资源得以丰富,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广度、深度中,学习质量得以提高。

(三)深化学生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音乐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利用音乐对个人真实的情感进行表达。所以,音乐教学中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极为关键。而通过微课辅助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能够将音乐作品中所涉及的内容以直观化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容易与音乐作品中主人公以及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进而正确体会音乐中流露的情感。

三、 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尽管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越来越频繁,是辅助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概括为如下几点。

(一)微课时间长,内容过于复杂

就微课的“微”“小”“简”三大特点而言,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其时长不能过长,内容也要更加精简,这样学生才能够集中注意力观看视频内容,并精准把握视频的要点,在深入学习中,使微课价值得以发挥。而在音乐课堂上实际应用微课时,却存在微课设计的时间超过10分钟、涉及多个内容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准确把握视频内容的重点,音乐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不高,不利于微课这一创新教学工具应有作用的发挥。

(二)微课应用范围狭小,多种教学功能未发挥出来

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的微课使用局限在课堂导入环节,虽然在形象视频的播放下,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也产生了一定的导入作用,但是学生在针对微课观看的过程中,并未进行思考,无法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探究导向。所以,一旦微课单纯成为一种知识呈现载体,微课的引导、总结、启发等功能的发挥并不全面,自然也限制了微课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效果。

(三)微课资源的使用过少,与音乐教学整合的层次过浅

微课资源的多样化整理与使用,能够与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整合,深化微课与音乐教学整合的效果。而在实际的整合教学中,却存在微课资源使用少、无法与不同教学环节合理整合的问题,这导致微课使用的途径过于单一,也可以说微课使用层次浅,加强对微课创新使用的探索极为关键。

四、 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为了实现微课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深度整合,教师应进行更为细致化的教学,如从乐理教学、歌唱教学、乐器教学、节奏训练教学、欣赏教学和拓展教学等方面应用微课,从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微课在乐理教学中的应用

乐理知识好比音乐的钥匙,学生有了这把钥匙就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小学音乐乐理知识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如音符、读谱识谱、基本节奏等。对爱动、思维活跃的学生而言,他们会因为乐理知识过于抽象和乏味,而出现对其价值不了解以及对其兴趣不高的问题。此时,教师如果依然不能够改变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畏惧、厌倦音乐学习,并出现音乐学习自信心不足的问题,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利用微课进行乐理知识的教学,可以将学生原本难以理解的抽象乐理知识以形象图片与视频进行具体化展示,这样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态度将会发生变化,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自然对相关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也明显提升。

例如,在教学“音符”乐理知识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选择微课视频时,可以确定“音符儿歌”这一内容,学生在观看如此有趣的内容时,会主动跟随视频音乐不断扭动自己的身体,这是学生进行音乐表现以及对音乐中各种音符感知的重要体现。而后,教师在课堂中继续利用微课展示具体的音符图片,让学生对不同音符的外形差异进行了解,并说出各音符像生活中的什么物品,如四音符与平时生活中用的勺子十分相似,全音符与生活中吃的鸡蛋十分相似等。教师根据学生给出的回答,对音符与实物进行总结,接着利用微课播放自己整理好的音符知识顺口溜,促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音符知识,并深化对其的印象。

(二)微课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模块,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式,能够更好地领悟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为学生音乐学习效率的提高、日后利用音乐更好地表情达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以往的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学流程一成不变,先是由学生聆听作品,而后教师范唱和学生跟唱,最后由学生独立歌唱。这样的教学流程虽然也能够达成歌唱教学的目标,但是却会束缚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静态化和固定化的学习中,不具备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应重视微课与歌唱教学的有效整合,以便于通过教学流程的优化,让学生在活跃课堂氛围中获得体验、创造和感受学习的机会,这样随着歌唱教学由静态向动态转变之后,歌唱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也随之提高。

例如,在教学《丰收之歌》歌唱教学时,这首歌通过快节奏和优美旋律,对丹麦人民丰收时欢声笑语场景的展现,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丹麦人民勤劳踏实、互帮互助的品质。为了让学生正确感受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播放庆祝丰收的真实场景,让学生有充分体验与审美的条件。之后,教师让全体学生闭上眼睛,利用微课继续对音乐作品进行播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在大脑中构建自己看到过或是亲身感受过的丰收场景,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变化等进行感受,并在该基础上通过拍手、律动身体等方式,与音乐作品融为一体。通过微课的合理使用,学生真实感受到了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也在律动和打拍子学习中对歌曲特有的节奏特点进行了掌握。在以上歌唱学习环节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说一说演唱该歌曲时应以怎样的情感推进,之后由学生纷纷尝试演唱,未演唱学生聆听与点评,并做好对应的补充。在这一案例中,学生能够在微课的辅助下掌握歌唱、情感构建等技巧,这与传统歌唱教学相比较而言,教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得以提升。

(三)微课在乐器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音乐乐器教学离不开乐器的使用,但部分小学学校音乐方面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不足,导致乐器教学未受到重视,在一带而过的乐器教学中,学生的音乐特长未得以发展,音乐兴趣培养难度也极大,不利于学生音乐领域的个性化发展。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根据乐器教学条件不足这一点,借助微课资源的合理应用,提高乐器教学的效果。

在具体利用微课开展乐器教学时,教师先根据乐器知识烦琐众多的特点,将其制作为一段段精简的视频,让学生对不同种类的乐器以及对应演奏方式进行学习。其次,根据网络平台中教学资源极为丰富这一特点,教师应通过对多种教学资源的合理收集与整理,结合学情对教学安排进行合理调整。如,在学生对二胡进行学习时,教师应对二胡发展史和构造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了解该乐器的由来,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在该基础上鼓励学生对其深入学习与研究。而后,乐器编排与使用时,教师应将自己已完成的实际操作通过视频方式进行展示,在进行教学与解说的同时,各环节教学的衔接性也得以保证。最后,教师应为学生预留一定的学习时间,针对学生学习的困惑之处暂停视频,这样在针对性解答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可以更好达成。按照以上步骤实施微课乐器教学,学生乐器知识理解与运用效果将更好,并进一步提升了乐器教学的效果。

(四)微课在节奏训练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一大难点,而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比较薄弱,难以把握节奏,这导致学生在音乐歌唱与乐器学习中,均无法取得较好效果。对此,在节奏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一改传统的训练方式,将微课融入其中,增强训练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小鸟,小鸟》这首歌曲时,在节奏训练环节,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微课对其中的欢快跳跃节奏进行具体展示,如××|×0×× ×0××|×0×× ×0|,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 ×× × ××|×.××|×.|,学生对微课视频观看的过程,也是跟随小鸟做动作的过程,对跳跃或自然流畅节奏的把握十分到位。在学生进入对该歌曲演唱环节时,休止符停顿、附点时值的提示极为必要,以便于学生在更为轻松与自主的节奏学习中,实现对歌曲节奏特点的正确把握。通过在节奏训练中引入微课,学生不再抗拒节奏训练相关活动,会在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中,掌握更多节奏学习的正确方法,为学生深入学习与体悟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