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王青

作者简介:王青(1988~),女,汉族,贵州毕节人,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第二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摘 要:写作是学生进行语言知识输出、表达个人想法的一种方式。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词汇及语法知识基础,写作时不太容易出现严重的语法错误,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个人的想法与观点。在实际写作过程中,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语篇衔接的连贯性弱、句与句之间的关联性不强、作文结构松散、整体表达缺乏逻辑性。为解决上述问题,英语教师应在写作教学中引入衔接的连贯理论,培养学生对作文结构的敏感性,切实提高其写作能力。因此,文章围绕着衔接连贯理论的内涵、高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衔接连贯问题、衔接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实际案例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旨在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关键词:衔接连贯理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2-0089-05

一、 引言

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媒介,全球化背景下,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关注。写作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模块之一,能够集中反映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情况,同时,写作也是一类与人交流的工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写作表达个人情感与思想,也可以借助写作与他人分享信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性。

高中英语新课标强调了语篇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学习语篇知识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新课标也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习得的语篇知识进行写作,衔接连贯句子与段落,形成高质量的篇章。可见,引导学生深刻掌握语篇知识、指导学生创作出连贯性强的作文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写作过程中,作文的衔接连贯是十分必要的,但实际上,许多教师都没有系统讲解如何提高语篇衔接的连贯性,往往只要求学生准确使用语法、高级词汇及句型。还有部分教师直接给出范文,要求学生自行模仿、背诵,对衔接连贯方面的知识讲解不足,只要求学生记忆一些常用的连接词。上述做法都会导致学生的衔接连贯意识不佳,写出的文章结构松散、逻辑混乱。鉴于此,教师应从问题出发,以衔接连贯理论为指导优化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案,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 衔接连贯理论的内涵

研读高中英语新课标可知,语篇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载体。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句子与句子的构成是研究者研究的重点内容,语篇衔接及句子连接问题并未得到过多关注。但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篇的交际功能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参与到语篇统一性的研究中。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中提出了以衔接手段提高语篇连贯性的想法,这标志着语篇衔接理论的建立。根据韩礼德与哈桑的研究,衔接是语义层面的概念,指的是语篇内部的意义关系,如果语篇中的部分要素能帮助我们理解另一部分要素,那么该语篇就存在衔接关系。也就是说,衔接体现了语义层面上语篇中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语篇的衔接手段主要有词汇衔接、语法衔接、逻辑衔接这三类,词汇衔接手段有词汇复现、词汇同现等;语法衔接手段有照应、连接、替代、省略等;逻辑衔接手段有递进、转折、增补、因果等。此外,衔接还可分为结构衔接与非结构衔接。

三、 高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衔接连贯问题

(一)语法衔接错误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合理运用语法衔接手段能够达到连句成篇的效果。但实际上,学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语法衔接错误,比如照应错误、替代错误、省略错误等。照应指的是相互解释或参照对应对象,实现句子衔接。在写作时,学生可能会混淆单复数的应用,或者错误使用定冠词the,这些都属于照应错误。替代指的是为确保上下文的连贯性并避免过多重复,适当替代语篇中的词汇。高中阶段,替代主要包含了动词性替代、名词性替代、从句性替代三类。在写作时,学生常会出现替代模糊、替代误用的情况。此外,省略错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方面,部分学生因担心出现错误而很少使用省略,导致文章存在较多重复的内容,显得拖沓烦琐,不够流畅;另一方面,学生在使用省略时误将重要的成分省略掉了,导致文章叙述模糊混乱,读者很难看懂文章的观点及内涵。

(二)词汇衔接错误

韩礼德与哈桑将词汇衔接划分为词汇复现及词汇同现两类。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的词汇衔接错误主要有两种:一为很少使用衔接词汇,用词缺乏变化,导致文章内容枯燥,缺乏亮点;二为误用衔接词汇,混淆上义词与下义词、同义词与反义词、概括词与具体词,导致文章逻辑混乱,语义不明。

(三)逻辑联系语的错误

逻辑联系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反映句子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展现语篇语义联系。由于英语中的逻辑联系语较多,要准确辨别并运用这些逻辑联系语的难度较大,学生常会出现误用逻辑联系语的情况。比如,有的学生不善于写作复合句,难以准确运用连接词体现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或是用连词体现语际关系;也有的学生会遗漏连接词,导致文章表述模糊。

四、 衔接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语篇衔接连贯意识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对语篇的深刻认识,若学生不去认识学习篇章结构,没有关注语篇的连贯性,就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衔接连贯理念,增强学生的衔接连贯意识。例如,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篇章向学生传授语篇衔接连贯知识,如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及逻辑衔接,引导学生找出语篇中的衔接机制,进而感受到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流畅衔接的魅力,将衔接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时,教师也要对语篇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根据语篇中的关键信息推断出语篇的语义逻辑关系。比如,教师可带领学生辨别语篇类型,分析语篇的谋篇布局。面对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标题推测文章的语境及话题,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找出其中的主旨句、主题句或标志性词语,得出语篇类型。在高中阶段,主要会接触到问题-解决型语篇、现象-原因型语篇、一般-特殊型语篇以及主张-反主张型语篇。比如,当语篇中出现了result、problem、obstacle、solution、consequence等词汇,该语篇大概率为问题-解决型语篇。掌握了语篇类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深挖语篇细节,推断语篇的语义逻辑关系。除了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语篇衔接连贯理论,在写作前后,教师也应该进行相关的指导与教学。比如,在写作前,教师应提醒学生作文的各部分应衔接自然。在批改环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法及词汇的使用情况,也要指出学生作文存在的衔接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改正。

(二)形成衔接连贯的读写教学模式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编排的文章大多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清晰,具有较强的连贯性。教师应利用好这些优质的写作资源,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在阅读环节引导学生探索文章的衔接机制,再指导学生应用到后续的写作中。首先,在精读课上,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结构与语句之间的衔接连贯方法,这样不仅能增进学生对衔接连贯理论的认知,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鉴赏能力。一般情况下,文章中的每个段落都围绕着同一主题展开,在各个段落中都会出现与主题相关的词汇,这些词汇相互呼应、相互衔接,使文章具备整体性与连贯性。当学生充分理解认识了篇章结构,教师可要求学生模仿教材文本的衔接机制进行写作,逐步提高学生写作的总体水平。

(三)加强衔接连贯方面的写作训练

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文本的衔接连贯机制,让学生了解记忆一些常用的连接词,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学习活动。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内化语篇衔接连贯知识,并能在新情境下灵活运用知识,教师应适当加强衔接连贯方面的写作训练,让衔接连贯知识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存档,成为学生的长期记忆,以此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提升。在衔接连贯写作训练中,教师可先给出作文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作文内容及基本观点,教师则负责汇总各小组的观点。接着,教师指导各小组围绕着写作观点拓展句子,利用各类衔接手段让作文具有连贯性,并通过小组的反复讨论、修改完善作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设置、文章连贯性等角度审视作文,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再一次完善作文。

(四)突出作文观点,做好整体布局

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及难点部分。当前,高中生的英语作文中普遍存在着结构松散、思维跳跃、写作随意、偏离主题、没有准确表达个人见解等诸多问题。在英语写作测试中,若学生不能连贯、清楚地表达事情或观点,显然是难以获得高分的。比如,部分学生为了节省写作时间,审完题便动笔写作,想到什么写什么,导致文章观点不明,结构松散,缺乏看点。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学生需要在写前做好谋篇布局工作,确定好作文的主题与观点,据此展开写作,实现观点一致及结构一致。换言之,作文内容应围绕着主题展开,每个段落应有分主题,全文的观点要一致,文章结构应有逻辑且衔接流畅,语言使用则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列提纲、立足整体视角构思作文的习惯,在写前明确自己要写什么、该怎么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条理。此外,实际写作中,很多学生都会不自觉地运用汉语思维方式选择时态、词汇及句式,作文表达不符合英语使用习惯,读者读来不够连贯自然。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引入优秀范文,分析他人的作品,提醒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英语思维,提高作文的连贯性。

(五)注重作文逻辑,做到结构连贯

结构连贯性是评价英语作文是否衔接连贯的重要维度之一,结构一致指的是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这种结构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点状发散型的。在一篇文章中,段落与段落的相互联系,有助于读者读懂文义。每个段落中,句子与句子围绕着主题展开,顺序安排合理,表达自然流畅,有助于读者把握作文主题与观点。高中生思维活跃,常会有新奇的想法产生,在写作时,有的学生会“灵光一现”,进而在作文中加入自认为吸引人的内容。但实际上,这些内容大多都不贴合作文主题,反而会显得作文层次混乱,跳跃性大,出现文不对题的问题。鉴于此,教师应定期进行作文材料选择方面的教学,同时加强学生对过渡段、过渡句的掌握,确保学生能写出内容精炼切题、语言流畅连贯的作文。

为帮助学生判定作文结构,教师可给出一篇高质量的例文,让学生尝试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再详细解析例文的结构层次,指出结构与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先模仿、后独立创作,摸索出高效的作文结构设置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是表达个人想法与见解的工具,有着灵活多变的特点,英语写作有一定的模式可供参考,但学生不应局限于模式或模板,而要充分活跃自身思维,围绕着主题进行多元表达。当前,部分教师的写作教学理念较为功利,为确保学生写出流畅连贯的文章,常要求学生按照模板进行写作,虽然做到了结构流畅,但缺乏思想性与生动性,难以体现文章的逻辑之美。

(六)表述清楚明白,力求语义连贯

用词准确、语义连贯是写作连贯的基本条件,可通过使用关联性词语实现。语义连贯指的是文章提出的观点与表达的思想具有一致性,当前,许多学生写出的作文看起来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但读完一遍很难理解学生想要表达什么,这就说明该作文的语义不连贯,写作意图的表述不清。鉴于此,教师在写作教学时,不仅要强调正确使用语法与句法,精心设计作文结构,也要要求学生写明写作意图,做到语义连贯,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流畅沟通。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准确使用词汇,选择贴合主题的写作素材,并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进行表达。当前,不少学生认为作文的字数越多越好,在写作时常为增加字数而加入一些与主题关联性不强的内容,导致作文观点模糊,语义不连贯。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写作字数问题,通过范文对比让学生意识到机械堆砌词语、重复啰唆对作文表达的消极影响。在实际写作教学中,有的作文虽然以简单句构成,但其结构明确完整,思路清晰明了,关联性词汇使用恰当,这样的作文也是一篇好作文。关联性词语的使用能够让句子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密衔接,表述清晰且指向明确,整体文章逻辑严谨。在英语写作中,连接性词语可用于文章的开篇、中间或结尾,也可使用在其他需要起、承、转、合的地方。

(七)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写作前的输入与写作时的体会,也要重视写作后的评价总结环节,以科学客观的评价巩固学生对衔接连贯的认识,提高其写作水平。比如,教师可在批改环节选出几篇连贯性强的作文作为例文让学生进行点评,识别出文章运用了哪些衔接手段,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互批作文,指出他人作文中的亮点及不足之处,着重查找其中是否存在衔接问题,以此强化学生的语篇学习意识。在范文点评及学生互评之后,教师应开展学生自评活动,让学生从多角度评价自己的作文,并展开修正与润色,形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