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策分析
作者: 刘长芃
摘要: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施必要的阅读教学活动对促进高中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推动其阅读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英语文本的有效技巧和方法,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掌握语篇内容、获得关键信息,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笔者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以所带班级学生为教学对象,重点探讨了以“问题”为核心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策,旨在让学生在问题导向下获得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3-0088-05
一、 引言
英语阅读是对每一位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反映,同时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受陈旧教学思想的束缚,习惯于采取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在拿到一篇文章后,先引领学生学习其中的词汇,然后逐句翻译文本的意思,接着就是挖掘其中的语法,最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这种千篇一律的模式逐渐磨灭了高中生对英语阅读的热情,使其丧失了阅读的动力,也不利于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稳步提升。而基于问题的问题导向法强调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多种能力,彰显其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文章尝试将问题导向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具体探讨内容如下。
二、 问题导向法的特征分析
(一)完整性
一方面,在将问题导向法应用于阅读教学时必须有确切的依据,这里的依据主要包括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合作学习三个理论,教师应对重要理论进行深入研讨和学习。另一方面,问题导向法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第一,主题思想。该方法的主题是“问题”,教师必须将问题贯穿英语阅读的各个环节。第二,目标。应用问题导向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某个或多个问题产生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使其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推动其全方位的发展。第三,策略。在运用这一教法时教师不能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由“问题”引入,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展开积极探索和主动建构,提高其阅读的“主动性”。第四,特定的程序。在应用这一教法的时候,教师应遵循“抛出问题,构建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共同解决问题”的程序来完成,这样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有意义的。
(二)针对性
与传统的教法有所不同,问题导向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位置,所设计的一切问题都必须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服务,所以这一教法有着针对性强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健全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本班学生的已有水平、阅读基础和学情来设计适宜的问题,确保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主动对语篇内容进行思考、对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使其通过自己的思维来找到解题的方式,从而推动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它的作用在于可以转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英语阅读的“主体”,使其通过自主建构、合作探讨掌握英语学习的综合技能。
三、 应用问题导向法的一般过程
(一)问题情境
在组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对所教的文章进行认真研读,准确把握语篇的内容和关键信息,这样才能确定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力、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情境中,从而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索和解决。除了由教师单向提出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对所学的语篇材料进行预习和阅读,让其结合自己的阅读来提出一些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彰显高中生在阅读课中的“主体”地位。
(二)问题分析
针对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或者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应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探索,让学生结合对语篇的理解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解决,则可以开展小组学习,鼓励学生与组内成员相互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形成对问题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其合作学习的重要能力。
(三)问题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对语篇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处理,小组中各个成员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所得出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发散学生的英语思维。当然,对问题的解决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定的探索,学生必须对问题进行反复、深入的分析,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发挥科学指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其快速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总结反思
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程中所发现的语言知识、存在的不足等进行回顾、反思,总结自己解题的方法。通过总结反思可以促使学生把课堂上比较零散的知识点聚集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促进高中生反思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四、 问题导向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基本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 教师应转变角色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独断专行、过于权威的角色,习惯于单向给学生灌输知识,在课上总是突出自身的“讲”,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但是,问题导向法倡导让教师改变过去的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进行转变,从课堂的“管理者”向问题情境的“搭建者”进行转变,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来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就是说,要想提高问题导向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助推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自主建构。
2.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问题导向法倡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与身边的同伴合作,尤其是在难以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将其解决时,更应该与人合作来进行探讨和分析,这对发展高中生的交际能力、合作品格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基于问题导向的英语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团体合作意识的训练与培养,给学生提供与人合作、交流研讨的空间和时间,提高每一位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程度,同时还能让阅读课上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促使学生在开放、和谐的氛围中习得知识、掌握英语综合能力,最终使他们得到共同进步。
3.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
在运用问题导向法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的文本展开建构,为学生提供自由成长、展示自我的空间,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通过展示自我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阅读课上的参与感,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英语的自信,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获得与人沟通、交际的关键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多给予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空间。
(二)对学生的要求
1. 学生应增强主体参与意识
为了提高阅读学习的实效性,作为学生必须增强自身的参与意识,能够主动地投入阅读活动中,对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思索,为自己的英语学习担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应紧紧抓住教师给自己提供的展示的机会,积极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尽可能地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必要时可以与身边的同伴合作探讨,从以往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进行充分转变。
2. 学生应学会自主学习
由于高中生在学习基础、阅读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所以必须根据自己的进度和经验来调整自主学习的方式和策略。比如,一些基础稍弱的学生应该在课前自主地对语篇材料进行预读,从而为课堂上的学习作好准备,这样才能有充分的铺垫;到了课后也要对自己课上的阅读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以找出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利用课余的时间对英文读物进行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并积累更多的词汇等,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五、 基于问题导向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教学前
1. 教师方面
(1)选取课题,设置问题。开展基于问题导向下的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就是选取课题。一个好的课题通常需要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现某个重要的知识,所以在确定教学主题时,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并对所使用的北师大版英语教材内容进行梳理,从中寻找适合开展问题导向教学的课题,并针对教材中的语篇内容设置难度适宜的问题,确保问题既符合材料,也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2)分析学生,尊重差异。要想通过问题导向的模式来改进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对本班学生的学情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分析学情掌握学生在阅读基础、学习风格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阅读学习的目标,确保目标是学生可以“蹦一蹦”就能达到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教师要把学生在阅读能力、已有基础上的差异当作实施教学的切入点,根据学生发展的个性特点设置问题、制定目标,从而让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的方向,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的机会。
(3)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分析在阅读教学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比如对一些复杂的问题,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将其解决,那么教师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合作探讨;又如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应如何对他们进行指导、调整教学中的策略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正式授课前作好准备。
2. 学生方面
(1)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适当的课前预习可以为课堂上的英语阅读作好充分铺垫,避免某些基础稍弱的学生出现跟不上进度的现象,而且还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学生接下来建构新知、解决问题创建好的学习窗口,减少阅读学习的难度。
(2)学生分组。在对学生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学情,尽可能地在每个小组中分配优生、差生,发挥优生的带动作用,同时也要把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分成一组,这样会避免有的小组叽叽喳喳、有的小组沉默不语的现象,从而促进问题导向法在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运用。
(3)分配小组任务。为了改善个别学生在小组内对学习任务敷衍了事的态度,教师需要针对所设计的问题的难易度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他们分配小组的任务。比如有的负责相关资料的查阅,有的负责对信息的分析,有的负责总结、汇报等,确保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有事可做”,并积极与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课上的阅读任务,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教学中
本次阅读教学选择的是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Unit 3Celebrations》,组织学生对这一单元中的语篇材料展开阅读。基于问题导向的阅读教学包括创设情境、分析问题、合作探讨这三点,具体的案例如下。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情境的设计是任何学科教学中都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环节,教师应该让问题贯穿英语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鼓励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在此过程中激活高中生的主体思维,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当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和引领下不断探索、分析语篇材料中的信息,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Lesson 1Spring Festival”时,教师利用媒体资源给学生展示了一些贴春联、置办年货、包饺子的图片,结合图片给学生设计了相关的问题:
①What festival is it?
②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ink about what people do during the festival?
③How do you and your family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
教师创设了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思考,使其知晓图片上的内容是春节,了解到人们在做什么,接着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作回答,如有的学生说:“book tickets to go home”“offer sacrifices to the kitchen god”“clean the house from top to bottom”;还有的学生说:“have a family reunion dinner”“watch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do shopping for food and clothes”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接着,教师针对教材中带有图片的阅读材料给学生出示了以下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