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游戏建构中的幼儿教师介入研究

作者: 桑文英

摘 要:幼儿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介入,不仅可以作为游戏的主导力量,引导幼儿感知游戏的乐趣,带领幼儿从游戏活动中汲取技能与素质的发展,还会因为游戏介入时机、介入次数和介入时间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指导引领价值。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建构价值,使幼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文章从幼儿教师介入自主游戏的必要性、介入时机以及介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入手,展开对具体介入指导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游戏;幼儿教师;介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6-0154-05

自主游戏主要以幼儿为主体,给予幼儿足够的游戏权利和游戏空间,其建构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幼儿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收获自主意识的强化、自主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的认知、社会、情绪等方面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意义。但幼儿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各方面发育还不够成熟,完全放任自流式的自主游戏引导难以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仍需要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时机,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从而使幼儿既能够遵照自己意愿参与游戏活动,又能够在与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的互动中,切实感知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推进幼儿自主与独立意识的发展。基于此,笔者便从自身的教育指导经验出发,展开对幼儿园自主游戏建构中幼儿教师的介入研究,以供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一、 幼儿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调动幼儿的游戏热情

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中的主要组成,同时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内容,但在实际的游戏参与中,幼儿很容易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游戏问题,不仅影响幼儿的游戏心情,还不能保证游戏建构质量。进而,在自主游戏的建构过程中,幼儿教师既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与游戏空间,又要做好游戏观察、做好游戏介入指导,在为幼儿提供适宜且感兴趣的游戏材料的同时,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用不同的方式介入游戏,给予幼儿差异化的游戏指导。从而使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支持与引导下,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自主游戏参与中,激活对自主游戏活动的参与激情,切实推进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有助于启发幼儿的游戏思维

即使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还是比较小,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成熟,而且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支撑,对外部世界仍然比较陌生,以至于他们在面对一些生活化自主游戏主题,或者参与一些与自己的生活认知比较远的游戏内容时,如果没有幼儿教师的介入指导,幼儿很可能会陷入游戏“瓶颈”。这也就使得幼儿教师在为幼儿精心筛选游戏内容、游戏主题的同时,做好对游戏过程的观察、对幼儿游戏参与过程的指导,从而使幼儿顺利地参与自主游戏当中,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充分感知游戏乐趣的同时,更加明确游戏目标,也能够在有效拓展幼儿游戏思维的同时,推进自主游戏建构质量的发展。

(三)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多元能力

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建构,主要是对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但其在自主游戏的参与和建构过程中,幼儿能够从与游戏材料、游戏伙伴以及教师的互动中,收获多方面能力的增长。但如果只让幼儿自己参与,在有限的游戏空间、游戏材料中,很容易消磨他们的游戏兴趣,不能切实体现自主游戏的真正价值,仍离不开幼儿教师的游戏指导。而且幼儿教师在具体的介入中,也会根据幼儿游戏中的反应、遇到的问题,进行临时性的游戏调整。比如,在幼儿用废旧纸盒制作小汽车时,教师可以为其投放涂色颜料,让幼儿的创造丰富多彩;当幼儿在自主游戏时间比赛叠飞机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在广阔的空间试飞自己的作品……从而可以在多元化的自主游戏指导中,推进幼儿环保、动手、审美、实践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 引发幼儿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具体情况

(一)出现安全隐患时

安全是保证幼儿顺利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幼儿园和幼儿家长都非常关心的一项教育内容。但幼儿园的幼儿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即使教师在自主游戏开始之前会给他们一再强调安全问题,会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但在实际的自主游戏中,还是会经常出现一些安全隐患(攻击行为、争抢玩具、不安全环境、不遵守规则……),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做好游戏观察与游戏记录的同时,及时发现幼儿的游戏问题;并在尽量保证幼儿游戏连续性的同时,及时介入并消除游戏中的安全隐患,让幼儿能够继续在安全的游戏环境中,安心、开心地参与活动、增长知识。

(二)反应消极内容时

幼儿园的幼儿学习能力强,对周边环境、事物变化的感知也非常敏感,但同时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教师和家长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而且现在是“爆炸性”信息化时代,幼儿从社会生活中接收的信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在具体的自主游戏指导中,教师要能够从幼儿的游戏表现中及时发现他们的消极反应(过家家游戏中离婚,让女生干活男生歇着,认为小女生没有能力……),并及时介入,通过语言或者平行游戏的指导,让幼儿发现自己游戏中的问题,在改正的同时,引导其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逐步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难以继续延伸时

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的建构,虽然可以给幼儿带来非常多的快乐情绪体验,但也正是因为整体游戏过程的自主性,很容易给幼儿带来游戏难题。比如,在小组游戏中没有获得相应的游戏角色分配;原本热闹的“餐厅游戏”突然没有人来了;本来扮演交警的幼儿被别的游戏吸引走了,整个“交通主题”游戏一片混乱……这些游戏问题的出现都会造成游戏过程的无法继续与深入,需要幼儿教师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给予幼儿适当的介入指导。启发幼儿换个角度、换个方法去调整游戏过程,重新唤醒幼儿的游戏热情,在丰富幼儿游戏经验的同时,促成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三、 幼儿教师在具体自主游戏介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介入过度

是不是幼儿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越多、知道越多,幼儿的游戏过程就能更高质量呢?恰恰相反,而且在现阶段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幼儿教师在游戏介入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介入过度”,他们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设计游戏主题,会不自觉地以“家长”姿态去指导幼儿的游戏参与过程,认为幼儿年龄较小,不能完全理解游戏内容,不能自主建构游戏过程,甚至会因为某些幼儿不遵守规定、某些游戏不符合设定预期而随意终止游戏,这不仅影响幼儿游戏参与过程的完整性,还不能让幼儿的游戏兴趣得到满足,大大降低了幼儿日后对自主游戏的参与兴趣。

(二)角色偏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获得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但是,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不难发现,部分幼儿教师虽然可以在思想上认同《纲要》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游戏介入实践中,还是会不自觉地站在游戏引导者的角色去控制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容易忽视幼儿的自主游戏意愿与自主游戏节奏,会更多地考虑自主游戏的进展与结果是否与预期创设目标一致。这不仅会忽视对幼儿游戏兴趣和游戏倾向的感知,不能作好游戏过程的适时调整,还可能会造成幼儿的“不领情”,使得最终产生的游戏价值与预期目标相悖。

(三)不够精准

幼儿教师对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的介入,往往比较关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关注游戏的建构价值,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介入价值,但事实上这种介入方式并不精准。幼儿会因为年龄的差异、性格的差异、性别的差异等产生不同的游戏认知,形成不同的游戏反馈。比如,小女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也喜欢在游戏中帮助别人,与人分享,而小男生则好胜心强一些,喜欢建构创造性游戏,这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的介入时机选择上,作好对幼儿和游戏过程的精准分析,利用差异化的介入指导来保证自主游戏质量,推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均衡成长。

四、 幼儿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主要指导策略

(一)给予幼儿语言启发

语言是我们人类参与社会生活、学习并积累知识的必备技能,同时也是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育指导的主要“工具”。因此,在实际的自主游戏介入性指导中,幼儿教师可以在把握游戏介入时机的同时,尝试利用不同语气、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语言来给予幼儿游戏引导、游戏启发,使幼儿可以顺着教师的指导顺利地参与自主游戏活动的建构,也能够在边玩、边想、边听的过程中,找到游戏方向,收获丰富的游戏经验积累。

例如,在以“小记者”为主题的幼儿语言教育自主游戏活动的建构过程中,虽然幼儿对教师准备的话筒道具、摄像道具、小记者服装等都非常感兴趣,都想要参与其中,感知“小记者”身份的趣味性。但是,部分幼儿在这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这个职业,不知道该如何践行“小记者”工作,除了话筒道具,对其他“小记者”道具的使用方法、人员安排都一无所知。因此,在具体的自主游戏指导中,教师便可以给予幼儿适当的语言提醒:“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游戏主题是小记者,什么是小记者呢,小记者主要承担的是采访任务。比如,这边有一个新饭店开业了,小记者可以带着自己的摄像机去采访一下饭店的老板,去拍摄一下饭店的就餐环境,去问一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开业优惠活动;也可以去那边的积木建构区,采访一下那里的小朋友正在搭建什么内容,问一问他们为什么要搭建这个……”从而让“小记者”的工作内容可以在幼儿脑海中慢慢清晰,使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采访任何自己喜欢的主题,使幼儿可以在边玩边学的游戏过程中,不断丰富社会经验,认知记者这一职业,产生对社会不同职业的探究好奇心。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语言介入指导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气,不要用命令和生硬的语气进行游戏引导,以免增加幼儿的游戏压力,影响幼儿的游戏参与积极性。

(二)给予幼儿材料支持

材料是幼儿园各项游戏活动建构的重要物质保障,更是保证自主游戏正常开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因此,幼儿教师在为幼儿精心筛选自主游戏主题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分析幼儿的自主游戏参与过程,能够根据幼儿的游戏反馈,在具体的游戏介入中,为幼儿适当增加或者减少游戏材料,以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材料支持。

以笔者本人的具体教育经验为例,在班级自主游戏的建构过程中,笔者与配班教师合作,为幼儿建构了他们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海底捞小餐厅”,并且为了让游戏场景丰满,我们还为幼儿专门配备了与海底捞工作人员相似的工作服,在环境建构上也增加了主题墙、吧台等生动场景材料,这让“海底捞”在开业的第一天就非常受幼儿欢迎,不光是餐厅内人满为患,餐厅外也有很多幼儿排着队打算去“海底捞”大吃一顿。这种比较疯狂的场面,让“海底捞”的小服务员们大惊失色,他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种茫然的态度让等待的“客人”又着急又生气:“你们这个饭店还开不开啦?”“有没有人管呀?我们等了好久了?”于是笔者便搬了几把小椅子放在餐厅门外,提醒“服务员”让门外等位的幼儿坐着等,这一提醒他们也马上联想到了自己和爸爸、妈妈外出用餐的等位场景,不仅让客人们坐下,还去玩具区拿来了“五子棋”“跳棋”“飞行棋”等,让等位的幼儿一边玩一边等。与此同时,笔者还拿了一些硬卡纸过来,指导小服务员们制作等位牌,引导他们按照顺序给每一位等位的客人都发一个等位号,可以先让客人们去忙其他的事情,等轮到他们“用餐”时,再叫他们过来……从而在介入游戏,在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的同时,给予他们生活化的活动启发,帮助他们切实解决眼前的游戏问题,让游戏变得更加有序、更加有趣。

(三)给予幼儿角色引导

教师在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建构过程中,不只是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更应该本着“以幼儿的成长为根本”新型幼儿教育改革理念,在认知幼儿游戏主体地位的同时,做好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因此,在具体的自主游戏建构中,幼儿教师便可以尝试以“角色”的身份去参与游戏,用自己的游戏行为,让幼儿的自主游戏建构过程更加丰满;用自己的游戏反应,给予幼儿更多的游戏启发,以让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是自主、快乐、高质量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