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作者: 余津珍

作者简介:余津珍(1975~),女,汉族,福建南安人,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实验中学,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英语教学的难度,学困生的数量也会有所增加,降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会影响教师上课的教学氛围。新课改强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共同进步,但学困生的存在与该要求极为不符。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7-0077-05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时关注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英语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尺,尽量避免强弱分化明显的情况发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予以支持和帮助,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逐步跟上循序渐进的整体学习节奏,帮助他们树立英语学习自信心,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此爱上英语。

一、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意义

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全体教职工达成一致共识,即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以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中心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确保他们能获得全面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学困生的转化,而这也逐渐成为素质教育全面落实与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的主要课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影响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因素

(一)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

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由其英语基础来决定。很多学生自身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学习信心,最终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大多由兴趣所决定,兴趣越低,就越缺乏学习动力,慢慢就会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脚步。当跟不上整体的学习节奏时,这些落在后面的学生就成为学困生。随着英语学习难度的不断提升,落后的学生也会逐渐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学习动力逐渐降低,很难转化成学优生。由此可见,学习动力会对学困生的转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缺乏学习英语的方法

大多数学困生的英语学习信心和兴趣较为低下,所以教师虽然传授了学习方法他们却不敢或不愿意去尝试,最终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困生学习方法的不当运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业负担,与学优生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愿再继续学习英语。甚至还有学困生抵触学习英语,不愿意再学习更多学习方法,相应的学习任务也就无法完成。

(三)转化工作流于形式

初中英语教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但有教师认为,少数几个学困生并不会对班级学习质量造成影响,因而忽视了对学困生的关注,使得转化工作流于形式。也有部分教师由于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格外重视学优生,不仅忽视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甚至还会在转化工作中使用严厉的语言和带有批判性质的行为,阻碍学困生的转化。

(四)教师的转化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受其教学方式及理念的直接影响。教师对转化工作理解得不够透彻,对学困生的转化能力也会降低,不仅会影响转化工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顺利进行,还会增加转化难度,降低转化工作的效率。

三、 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一)关注学困生,激活学习动力

部分教师认为,应该在课堂上开展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注重与他们之间的互动,课后就没必要再与学困生去沟通交流。其实,学困生的英语水平一般,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他们,并与其进行英语交流,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影响转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只有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课后多帮助他们适应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并把这些课后的互动内容合理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有利于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习动力。

以Unit 7 Food festival的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Id like hamburger(我想吃汉堡)”为主题,了解学生前一天或当天的饮食情况,并就饮食与饮食习惯和学生进行交流,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教师也可以在设计教学导入时,融入与学生交流时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想要与教师交流互动的热情,从而喜欢上与教师交流。教师通过在课前与学生分享自己喜欢吃的零食,提出问题“What kind of snacks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 to eat?”让学生回答,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然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食物,并鼓励他们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之后,借助网络搜寻学生喜欢的食物的图片,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活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就要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困生在日常学习中,学习自主性普遍都很低,学习知识的兴趣严重不足。为了提高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满足学困生的学习需求,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尝试创设有趣的、吸引力较强的情境作为新课导入,通过情景模拟,促使学困生主动学习知识。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猜谜语、做游戏等趣味性的方式,有效地激发学困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当学困生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卡壳”的情况时,教师需要适当地给予一些提示,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本次的学习任务,使其更好地投入知识学习活动中。

以Unit 1 Playing sports的学习为例。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Im going to play football(我要去踢足球)”为话题,引领学生将所学过的运动项目名称都复习一遍。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适当筛选一些与运动有关的图片,让他们猜测图片中的人物正在进行什么运动。如,出示一张踢足球的图片,并提问:“Do you know what theyre doing?(你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以此鼓励学困生根据图片内容,主动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有学困生回答:“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他们在踢足球。)”然后,教师再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询问道:“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你喜欢踢足球吗?)”以此调动学困生参与话题讨论活动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再展示学生打乒乓球的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当学困生在这一过程中“卡壳”时,教师可以从旁辅助他们进行回答,并由此导入本节课的新单词之一“Table tennis(乒乓球)”,以此帮助他们顺利进入新词训练环节。这种借助图片导入新课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促进个体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多样,培养学习自信

1. 游戏教学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困生的兴趣,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教学环节,让他们不再讨厌英语学习,并从中发现学习英语知识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更具针对性。

在“Unit 7 Food festival”中,涉及了很多关于食物的单词,如曲奇饼干(cookies)、蔬菜沙拉(salad)、寿司(sushi)、面条(noodle)、海鲜(seafood)等。这些都是本单元需要学习的主要单词,因此教师在本单元的教学结束之后,适时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深化记忆的小游戏。提前让学生背诵一些关于食物的英语单词,告知他们本单元的学习结束之后,会以小游戏的形式让大家进行PK。在游戏中,学生两两一组,写出或大声说出自己记忆的食物单词。如果下一组所讲出的食物名称与上一组的单词出现重复,则需要画掉重复的部分,最后哪个小组背诵的单词最多,哪个小组获胜。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的形式,不仅能有效加深学困生对所学单词的记忆,还能在趣味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

2. 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习动力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英语学习中,单词是其素材库中的基本单位,而学困生的词汇量少之又少,甚至还有读不准、记不住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合理运用碎片时间进行单词记忆,可以通过摘抄单词加深记忆,也可以借助App软件中的闯关、录音以及测试等功能自主学习单词,如不背单词、百词斩、英语趣配音等App软件,既能提高学生的单词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记忆单词的习惯。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在运用多媒体以图片或音频的形式呈现单词时,把游戏、竞赛等元素融入其中,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和对话,提高学习动力的同时,还能增强单词的记忆效果。例如,在教学“Unit 7 The birthday party”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了解班内学生的生日情况,并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英文版的生日歌(Happy Birthday),师生一起歌唱。简单又熟悉的歌词,很快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学习氛围也在音乐的渲染下变得更加轻松、活泼,单词birthday(生日)也由此引出。之后,教师带领班内学生一起为最近要过生日的同学唱生日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播放英文的月份歌,结合月份日历,带领学困生一起学习相应的月份单词,提问:“What month is your birthday? Do you know how to say it in English?”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并举例示范英文年份如何表达,指导他们的学习。接着,要求学生在各小组内相互分享自己的出生日期,并运用所学新单词和句型进行相互问答。be born的用法由此引出,提问“When were you born?”帮助学困生深入理解的同时,引导他们回答问题:“I was born in+月份。”以此帮助他们初步掌握如何询问和回答生日,加深对月份名称的掌握,并一起总结其中的规律。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表达自信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困生并不是没有任何闪光点,如学生A记忆力强,学生B分析能力好,学生C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只是在整体的英语学习能力上稍微落后于其他的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不仅能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优势,还能更好地弥补他们的短板。但是,很多学困生害怕因为单词发音不标准或错误的句式表达,引起其他同学的嘲笑而不愿意开口说英语。且早读课上也是默不作声,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他们的表达自信。基于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定人员带着学困生一起读,让每个学困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久而久之,开口表达的自信也会逐渐提高。

“Unit 1 Playing sports”中讲述了NBA(美国篮球协会)的成立过程。其实,很多学生都很喜欢运动,尤其是男生,对篮球运动更是兴趣浓厚,但由于文章中的陌生词汇较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难度。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困生在阅读中感知篮球运动的乐趣。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组长领读,其他同学跟读,然后再各小组成员分句朗读,每人一句,轮流展示。长期坚持,学困生逐渐敢于开口讲英语了。通过在合作学习中的逐步深化,学困生的表达也随之不断进步,自信自然也会不断增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