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的培养路径
作者: 张千阳摘要:文化素质对英语核心能力的培养来说非常重要。学生必须加强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在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学习提高对汉语的认识度,学习国外优秀文化。文章的研究将在新课程改革的框架内展开,主要阐述了原文化品格的具体概念,以及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学现状、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意识差以及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重点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文化品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3-0116-05
文化品格在英语素养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主要强调了学生对中外文化的认识和不同理解。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增加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文化品格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正确的方法,提高英语能力,同时学到课外的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的影响,过度重视成绩,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使得学生降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成为应试考试的机器,不利于以后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薄弱,交际能力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中融入不同的文化主题及思想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格,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将英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 文化品格的含义
文化品格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可以体现英语学科的价值取向。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应该了解不同的文化现象,进而用其来解释和反映社会发展的现状,通过对比和归纳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学生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以及行为取向,吸取不同的文化知识,并将其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品格。文化品格的主要目标为提升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以及育人思想,提高学生的内在精神取向,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文化品格,获取不同的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吸收优秀的文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的认同感,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二、 文化品格培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学科较为特殊。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官方语言,加强对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对学生的个人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的相关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重要体现。做好此项工作将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站在世界的角度对外国文化进行了解。同时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在此方面文化品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英语教学工作,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课堂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场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的独特优势,要求教师在英语讲解过程中,积极融入文化涵养知识点,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强英语知识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方面的健康发展。通过为学生创设独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种特定的情景模式下开展教学工作,培养自身文化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强调自身人格的塑造。要求实际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包含文化品格教学工作。比如,通过阅读中增进学生学习思维,通过阅读大量的外国名典名著,了解外国文化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在教室里面对世界文化有着详细的了解,增强自身的文化交际意识,打造自身独特的文化品格。
三、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品格的现状
(一)文化教学体系及评价系统不完善
当前教育模式下,文化教学体系不完善,无法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英语学科素养是在新课标改革下逐渐提出来的,因此文化教学体系及评价系统并不完善,教师对学生每一个阶段的文化品格水平不够了解,使得教师很难进行相应的文化教学。同时,英语中考对学生文化品格的考查较少,所以学校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反而对词汇、语法、听力、写作等方面重视较多,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偏重于英语语言的运用以及技巧性的教学,这样学生可以提高自己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了解中西方的文化。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语言知识以及技能的教学,安排了许多题海式的训练。这样一来,忽视了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淡化了英语学科的价值取向。
(二)教师意识较差
学校教师的教学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好英语起到关键作用,学生能否学好英语,应对文化知识进行了解,首先要做好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传统的讲解方式、练习等手段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没有充分利用教材资料,向学生渗透文化教学的内容,使得学生不能有效提高文化品格能力,从而弱化了文化品格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其次,由于教师自身英语文化储备薄弱,对英语学习国家的文化知识了解不足,不能向学生讲解相应的文化知识,使得他们没有办法适应现在英语教学的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能力。
(三)英语文化教育学环境较弱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英语学习以及文化品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教育模式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文化教育、学习环境较为薄弱,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教育,无法实现英语学习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这为学生文化品格的塑造,增加了限制条件,更加注重教学速度却忽视教学质量,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意识。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在面对有关国外文化知识的时候,教师为了提高效率,往往只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深入地挖掘,一起去了解其他相关知识,这样就忽略了课本为主题设置的情境教学法,使得学生对知识只是掌握了表面的意思,没有办法深刻地理解文化的背景知识以及使用语境,使得学生之间只有短暂的语言交流,缺乏浓厚的语言文化环境。从而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难以形成,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不能更好地迎合时代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为实际教学工作增添困扰,从而给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增添了困难。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影响下,无法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尤其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只能采用强制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不注重学生自我独立自主性的培养,实现学生被动学习。由于教师缺乏对新课改标准的相关要求的认识,对自身学科素养培养方面认识不足,尤其是学生的文化品格素养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在没有相关经验基础上,对此方面认识较为模糊,使得学生的文化品格培养效率偏低。
四、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中外文化,提高文化意识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深入挖掘教材以外的知识,融入核心文化素养的内容。其中,文化品格作为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的体现。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培养学生认识、了解文化的意识。更加注重文化素材的深化,并对现有的英语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英语文化质量,打造高效、高质量的英语教学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质,要从文化素材方面下功夫,通过对教材当中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的不同,并结合不同文化的特点进行学习,培养自身的文化品格。通过大纲教材进一步吸取优秀文化,并将教材作为文化品格素养的重要材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整体英语教学水平,并为学生文化品格塑造创造有利环境。比如,在学习“Chinese and foreigner”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国的名胜古迹以及国外的风景建筑进行对比,查找资料,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如在中国,学生可以了解黄鹤楼、泰山、长江、黄河等,对国外的风景名胜,学生可以介绍Big Ben、The Upper House等。在讲解这些建筑的时候,教师可以介绍它们的背景和相关的小故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文化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此外,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和内容,拓展教学方式,增加知识储备,培养文化意识。
(二)加强英语阅读,注重文化品格培养
英语学习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英语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做好学生英语阅读工作,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文化品格塑造提供良好途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结合学生的本阶段生长特点,针对性选择英语阅读素材。为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要求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并采用多种方式,营造文化品格培养环境。文化品格塑造是对自身人文修养的不断提高,并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识,而通过英语阅读,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学习环境,更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逻辑性思维和较强的独立意识,通过阅读更多的材料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实现跨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对西方国家的礼仪文化进行了解,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风俗习惯,对培养学生文化品格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在实际教学课程中,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文化,并以图片和音乐的方式呈现学习效果,直观地向学生进行文化输出,可通过截取不同国家文化的语言进行展示,对不同国家的相关礼仪进行了解。比如,在教室进行自我介绍时,可通过肢体语言向学生问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不同的国家的简单语言进行交流,并及时与多媒体礼仪图片配合,让学生对不同文化有所了解,从而促进自身文化品格的有效培养。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样的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文化意识,并对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思考和想法。
(三)组织学生进行文化活动,增加文化体验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实践的应用和经验。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对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内化起到积极的作用。文化品格的培养首先是将文化知识内化到内心,然后通过其他行为方式加以表达的过程。本课程可举办各种英语比赛,如英语语言比赛、英语故事的再现等,使学生的英语更加自然、舒适,体验英语的魅力。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文化素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体验西方传统节日的具体实施方法,了解西方传统节日的活动,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做好初中文化品格培养工作,注重文化实践体验活动,同时,还要积极转变教学思维,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做好素质教育各项工作,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以及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文化品格充满兴趣,大大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food”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按照课文中举办美食节的流程以及分工进行表演,学生可以在课下对本部分知识进行查阅以及进行相关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中外地区的美食进行表现,提高文化的素养。由此可见,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创新课堂的形式,采用多种方法教学,充分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增加学生文化才艺,提高文化体验。
(四)增强学生的课外文化时间,提升文化品格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英语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课外活动文化时间,为学生了解文化并提升文化品格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与实际结合,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通过英语进行不断交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设计课外实践活动,给予学生不同的英语体验,这样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文化,认识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品格。例如,在学习环保这篇课文之后,学生可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教师组织一场环卫工人的实践活动。在这次实践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如何为环保作贡献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语的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组织课外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例如,在学习如何拯救地球的相关课程后,学生认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在学完“Saving the Earth”之后,学生已经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就组织了一次“我是一个小环卫工作者”。在实践课上,学生被邀请打扫学校和学校前面的街道,让学生认识到,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小事和自己做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卫生专业人员的辛勤工作,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在中学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借此机会组织文化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