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探究
作者: 林珉微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学评一体化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初中英语课程中,教师要深入把握教、学、评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三者的融合,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化的英语课程体系。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对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和意义进行分析,并结合教育实践经验,对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4-0006-05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协调好教、学、评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的协调发展。教学评之间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过去的初中英语课程中,教师普遍比较重视自身的讲解和教导,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关注度不足,评价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评价结果上具有片面性。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相关要求,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英语课程。
一、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包括教授、学习、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而言,“教”就是指教师设计与开展的教授活动,包括教学的理念、内容、资源、方法等;“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等;“评”指的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活动设计、教师行为、学生表现等多个方面。三者的融合统一,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前提。
在推行教学评一体化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学”“怎样评价”等问题,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课程内容,确立整体的教学方向和目标,然后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简而言之,可以从“what, why, how”三个角度出发,思考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要注意的是,“一体化”并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一种彼此交融、相互影响的思想。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有的教师会先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做练习题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最后留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评价,这种模式看似兼顾教、学、评三个方面,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不强。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将三个要素充分地融合起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在教授过程中,要适当地渗透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指导,并对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做出评价。只有将教授、学习和评价深度融合起来,才能构建出真正的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实现英语课程质量的提升。
二、 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评价,要求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造素养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核心素养已然成为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的要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让教育回归对人的培养。在过去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大多比较重视词汇、语法等知识内容,偏重于教师的“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评价则不够重视。这种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但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难以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改变应试化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度,以完善健全的评价指标,引导师生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推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新课标的推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过去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难以适应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教师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新课标落实的保障。教学评一体化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行为以及各种教学活动,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基础和需求,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设计好解决的方案,并根据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习相关的教育政策文件,通过观察、交谈等方式,了解班内学生的整体情况,同时还要掌握教育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技术设备,设计出具有可行性与实效性的教学方案,有助于促使教师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专业素养。此外,在评价环节中,教师能收集丰富的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发现自己授课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案,优化自身的专业结构。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学评一体化对初中英语教师来说,既是一项较大的挑战,也是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一次机会。
(三)增强英语课堂教学实效
近年来,教学评一体化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如部分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不够全面等,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教学评一体化不仅强调多个教学因素之间的融合,也对各个环节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目标中的体现。教师根据课标、教材、学情等因素,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确定评价指标,师生围绕共同的目标交流,与教学资源、教育环境进行互动。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英语课堂的交互性和活跃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根据教师、同学的评价以及自我反思的结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以此来提升英语课教学的效果。
三、 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优化授课过程
1. 做好备课环节,预设课堂流程
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中,教师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所以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协调好各项教育因素,并对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做出预设,安排好各项教学活动的时间、内容,才能确保英语课堂有序高效地推进,实现教、学、评之间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在课前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情况制订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案,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
例如在教学“Having fun”一课的时候,教师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根据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确立本课的总体学习目标:(1)掌握关于日常活动的词汇;(2)能够听懂、读懂关于日常活动事件的英文材料;(3)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喜爱的活动;掌握查读、跳读、略读等阅读方法;(4)学会运用互联网搜索关于动物和环境的信息,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可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picnic, jump rope, fly a kite, skate”等。然后,教师重点围绕学生提出的这些关键词设计教学活动,开放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围绕兴趣活动的主题进行讨论,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相关英语词汇形成初步的认知,再引导学生利用“What do you want? I want this/that... I want these/those...”等句型进行对话训练。通过精心的备课,可以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加高效,也能够为评价提供明确的指标和依据。
2. 开发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需要借助合适的教学资源,才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以往的英语课堂中,教师通常将课本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能够运用的资源数量和类型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下,教师既要充分运用好教材,也要打破教材的限制,积极开发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为英语课堂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动教师授课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教师可围绕教学主题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搜集不同季节和天气的图片,将其整合到多媒体课件中,并配上对应的词汇,如“rainy, snowy, cloudy, windy”等,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英文单词的含义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天气预报的画面,随机指出其中的天气表示,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说出对应的英语单词。接着,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yesterday?”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感受出发,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表达,教师将学生答案中的一些句式、短语整理出来,作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进一步丰富英语课堂的内容。
3. 运用现代技术,提升课堂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并将其融入英语课堂中去,这对教师授课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现在的初中生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习惯于通过信息技术来查找和获取信息。初中英语教师将现代技术融入课堂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形成直观的认知体验,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的多种功能,引导学生与教学资源进行互动。同时,与板书相比,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加快速地呈现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的视觉效果,也有助于节省时间,提升英语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学“The birthday party”的时候,教师可播放关于生日的英文歌曲,如“Happy Birthday to You”“Birthday”“Birthday Song”等,将其作为教学导入的素材,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走进英语课堂。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的歌曲好听吗?你知道歌名是什么意思吗?”借此引出本课的教学主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自己过生日的照片或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和大家分享快乐的回忆。教师还可以展示各式各样生日蛋糕的图片,并提问:“What do you do before you eat the cake?”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答,如“make a wish”“blow out the candles”“cut the cake”等。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技术,能够营造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英语教学的主题和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学习环境中掌握英语知识。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自学意识
1. 抓好课前预习,培养自学习惯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比较轻松地跟上整体教学进度,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但当前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预习习惯,主要依靠课堂听讲来获取知识,这既不利于学生本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导致“教”与“学”的失衡。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环节的指导和管理,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习惯。
例如在教学“Making friends”时,教师可设计导学案:
(1)目标导学
①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怎样和他人打招呼?
②你怎样向他人介绍自己?
③你会写A~Z的字母吗?
(2)英汉互译
Good morning( )I’m( )
中国( )谢谢你()遇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