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学说理课堂 促进数学深度学习

作者: 洪彩云

作者简介:洪彩云(1982~),女,汉族,福建南安人,福建省南安市大新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当中,针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教学上,还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每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提问,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养成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为了让班级内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更有深度,需要教师愈发关注说理课堂的打造。既要从良好说理氛围的构筑入手,为学生设计一定的导入环节,又要研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针对性极强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更好地激发学生进行说理的需求。此外,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巧设留白,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自行进行思考,进而充分地挖掘学生的说理潜能。当然,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深度学习,离不开说理情境的设置,因此,在教学环节需要教师从增强学生在说理课堂上的体验入手,适时为学生构筑一定的说理情境,通过鼓励和引导班级内学生在说理情境中大胆地“说”,进而在“说”的过程中提高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程度,真正做到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说理课堂;学生;深度学习;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2-0055-06

新课标提倡学生在课堂上要敢于质疑,敢于提问,不仅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而且要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敢于培养学生大胆“说”的能力。说理课堂模式作为被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语言交互能力,让自身的思维走向清晰,数理得到明确。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利用说理课堂模式来辅助教学工作的进行。随着课程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说理课堂模式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深入学习与探究课程知识内容,势必会影响整个说理课堂的进行。鉴于打造小学数学说理课堂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为新时期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打造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度学习提供一些策略上的指导和建议。

一、打造小学数学说理课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落后

教师是否具备好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整个说理课堂的好坏。从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形式来看,尽管部分教师已经调整和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将学科教学不再局限于过去,开始尝试创新。但是,依旧部分教师受传统理念的影响较深,很难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过度采用讲授式的授课方式,没有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导致学生很难在数学课堂上主动地去“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学习氛围的构筑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度学习。

(二)整个课堂氛围沉闷

在实施说理课堂时,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就是让自己或者学生一直在课堂上去说,只是对说的方法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变就足够了。在这种思想的作用和影响下,尽管学生相较于之前有了说的机会,但是具体应该说什么,怎么去说,学生依旧毫无头绪,整个数学课堂的氛围始终低迷。而课堂学习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加上数学知识的学习比较抽象且复杂,因此,容易让学生产生不敢向教师提问的想法,如此恶性循环,必将会给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其课堂学习的深度。

(三)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个性化学习是新课标以来被广泛追捧的教育口号之一,强调对学生特点和优势的捕捉,并随之调整和改变教学的措施。但是,要想彻底把教学的中心从教师向学生转变,有着巨大的挑战。尤其对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来说,他们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是说转变就转变的,很多时候,这些教师会不自觉地去使用讲授式的方式来进行讲课,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只能被动地去学习。尤其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和影响下,需要教师创新学科教学的模式,关注多媒体教学。很显然,依旧有教师存在着操作技能不熟悉、态度不端正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在说理课堂上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尚小,没有很强的自制力和自我管控的能力,无法在数学课堂上做到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势必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的学习中来,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选择一些能够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方式来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无法一直吸引学生,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出现不好好听课的问题。加上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了解不够深入,因此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而统一化的教学模式,也会让部分学生出现无法适应的情况,其势必会影响说理课堂的构建。

二、打造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可行性策略

(一)巧设导入,营造说理的氛围

小学阶段看重学生的启蒙教育,关注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育和提升。而说理课堂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好地展示问题探究的过程,尤其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说什么。鉴于此,在小学阶段,想要打造和构筑好的说理课堂,需要提高班级内学生对说理课堂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说理氛围,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说理课堂建设对自己在数学课上的深度学习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进而能够积极配合教师打造说理课堂,在课堂上大胆地去“说”。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一课的教学当中,为了在班级范围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导入环节尝试利用言语对话的方式来激起学生进行说理的欲望,使得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比如,教师在教学初始阶段,便弯下身子向学生问好:“同学们好!”此时,部分学生会出现茫然、手足无措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再次向学生问好:“同学们好!”此次,一些胆子大的学生便会回复老师,随之,带着全班的学生回答:“老师好!”紧接着,教师便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和学生进行对话:“同学们辛苦啦!”“老师辛苦了!”“同学们棒棒哒!”“老师棒棒哒!”此时此刻,整个班级内的学生都被教师的一番操作变得活跃起来。对此,教师把握住时机,以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会数数吗?”学生回答:“会。”“那么,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学会数数的?”“从幼儿园。”学生回答。“那还有没有更早的呢?”教师提问。“有,刚出生就会数数了!”有的学生大声地说。此时,整个班级始终在一个热闹、充满欢声笑语的环境中进行。就是这简短的问候,不仅极大地降低了班级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时所面临的心理负担,达到了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致和热情的目的。同时也让班级内更多的学生变得大胆起来,敢于和教师大胆地进行说理,直接为接下来知识的学习作好了铺垫,让整节课的教学始终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二)巧设问题,激发说理的需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多尝试向学生提出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其不仅可以更好地把学生的目光集中在课堂上,有效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容易走神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答疑和解惑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继续学习与探究的信心和动力。鉴于此,在课程教学阶段,需要教师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求知的欲望入手,通过指导班级内的学生经历自我了解、说服他人的说理过程,进而更好地解决疑难问题,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

例如,在“小数除法”一课的教学当中,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便就本节课的内容,直接向学生抛出问题:“小明在甲文具店花费4.8元可以购买4支圆珠笔,而在乙文具店花费3.6元可以购买2支圆珠笔,请问,小明应该去哪家文具店购买圆珠笔?”在这一问题的指引下,鼓励和引导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各种猜测,并举例进行讨论。比如,可以把4.8的小数点去除,为48,48除以2等于14,再加上小数点,即为1.4,也就是说到甲文具店购买圆珠笔的价格为1.4元。同理,到乙文具店购买一支圆珠笔的价格为3.6,除以2为1.8。可以看出,甲文具店购买水彩笔的价格更便宜。随后,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进行说理的需求,教师根据班级内学生对问题的交流和讨论情况,继续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了“某个水果店内正在出售一种水果,现已知,该水果的价格为每千克14.6元,如果小明购买这种水果一共花费了67.2元,那么,小明购买了这种水果多少千克?如果花费的钱数为46.4元,那么,则购买了多少千克的该水果?”“某个养猪场内饲养了一批即将出栏的肉猪,现已知,这批肉猪每天需要吃掉精饲料1.84吨,如果该养鸡场一共饲养了260只猪,那么,每只猪平均每天需要吃掉多少千克的精饲料?”等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和鼓励班级内的学生继续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着重说一说自己在面对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具体是如何列式和计算的,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在分享自己的做题思路和经验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做题解题的技巧,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说”变成常态。

(三)巧设留白,挖掘说理的潜能

在小学阶段,想要让说理课堂的构建有意义,有价值,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就说理的内容进行思考,反复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出学生的说理潜能,让班级内更多的学生在说理课堂上学会如何去说、具体应该怎么说,说什么。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一课的教学当中,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教师便利用说理的方式鼓励和引导班级内的学生试着回顾之前所学内容,试着说一说具体学习过哪些图形。在此期间,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进行说理的潜能,教师则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思考“如果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那么,你会把它们分为几类?具体是怎样分的?”的问题基础上,试着在课堂上大胆地将自己的分类方法说出来。比如,学生A:可以按照图形是否可以滚动进行分类。学生B:可以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其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可以分为一类,而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圆锥可以分为一类。根据学生对图形的分类情况,教师继续与学生进行对话:“你能把这些平面图形再进一步分类吗?”然后再次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就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如可以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类,其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分为一类,而圆等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可以分为一类。“那么,是否可以将由线段所围成的图形进行再次的分类呢?”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鼓励和引导班级内的学生继续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学生A:可以按照是否有直角来进行分类,长方形、正方形、直接三角形为一类,而平行四边形、非直接角三角形可以分为一类。学生B:可以按照被围成图形的线段的实际数量来进行分类。其中,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为一类,而三角形为一类。通过鼓励和引导班级内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地说,进而更好地让班级内的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对三角形或四边形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提高其说理的收获。

(四)巧设情境,增强说理的体验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说理课堂的建设,需要关注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不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还可以指导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集中对一些数学问题展开分析和思考。其中,为了让学生在说理课堂上获得好的体验,还需要教师充分考虑班级内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试着将学习好和学习差的学生进行互补,以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和探究,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加强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在推动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多在课堂上进行思考的机会,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想法来大胆地说理,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的发展与提升。

例如,在“乘与除”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说理情境。在这一情境当中,鼓励和引导班级内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着交流和讨论:“如果我们将1万朵玫瑰花进行捆绑,然后利用飞机的方式从某个玫瑰花种植基地运往大城市进行销售,如果每一捆的数量都是10的倍数,那么,一共可以有多少种捆绑的方式?”对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教师可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来将所有的可能性全部罗列出来,而罗列出所有可能性的小组则可以通过举手的方式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这一问题,而其他学习小组的学生则可以针对该小组的回答来提出质疑,以充分的理由来否定其中的错误答案。如此一来,不仅为班级内的学生在说理课堂上的“说”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和讨论中获得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充分意识到合作学习的好处,并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上通过与其他学生的积极配合来进行说理,以此来更好地锻炼和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