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作者: 张顺清

基金课题:市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证书号,项目编号:2014080。

作者简介:张顺清(1970~),男,汉族,福建南靖人,南靖县龙山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摘 要:基于新课标的提出与落实,教育部门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逻辑性、概念性较强,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方式,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以此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小学数学综合能力和思维意识。基于此,本文基于新课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以便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综合水平。同时,也可为小学数学层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创新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4-0092-06

一、 引言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科知识及成绩比较重视,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着重讲解数学知识点,此方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不太显著。而新课标背景下,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及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要求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敏捷。所以,数学教师需要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还需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在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尤为重要。

二、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新课标背景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有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小学生好奇心、能动性较强,在玩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学习。所以,小学生对待知识的学习态度可能会更加严肃,数学教师若是利用小学生的此心理特征及需求,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及发展的个性化差异,结合此类特征,科学制订差异化的教学计划,也可应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创设多样化、趣味性的数学主题情境,从而可以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探索欲激发出来,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数学教师也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收集并汇总学生的成绩及爱好,由此,不但可以确保信息的精准性,而且可以将教师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让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也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需求。同时,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通常是由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讲解重要的理论知识点,或许在短时间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然而对于学生数学的长期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小学生很少接触系统化的知识,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数学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情况与兴趣爱好,才可针对性实施差异化教学。由此,可以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显著提升,还可以让每个层次基础的学生进步和成长。若是教学方式不合理,则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需深层次挖掘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实时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此来满足小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需求,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最后,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符合社会对低学段学生的基本要求。

随着人们对教育认知程度的不断深化与提升,义务教育备受大家的重视与认可,在教育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启蒙作用,随之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及素质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信息化教学用具也逐渐增多,不仅可以使得教师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对于学生人格发展及能力培养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数学教师授课也需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常由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则是被动听讲,所以,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遇到数学问题很难独立思考,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会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教学内容问题。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概念性和实践性,其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广播、报纸等都会牵扯到相应的数学知识。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适时地更新教育方式和理念,注重学生数学能力及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和数学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灵活地自主实践和解决,在此过程中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还能够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数学课堂实践过程中,数学教师并未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而是以教材为核心,专注讲解抽象、概念性的数学知识点。再次,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综合影响,当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整个课堂,若是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则很难把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化成通俗易懂的内容讲解给学生,只能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接受情况并不太关注,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很难有效发挥,与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理念及要求相偏离,还会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很大影响,更无法谈及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最后,学生课业负担较大。基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成绩和分数的提升,通常会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使得学生业余、休闲时间大幅度减少,还会影响学生课堂听讲的质量及效率。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以教材为主,布置作业通常是题海战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好奇心、能动性较强,正是身体及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为其布置大量的作业会使得小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和课业压力,久而久之,不仅无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甚至还会使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排斥、抵触心理。除此以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氛围及情境创设,通常使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教师主导讲解,学生被动听讲,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较差,甚至还会让学生的认知心理产生偏差,对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品质培养、习惯养成以及素养提升都很难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四、 基于新课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兴趣、能力及发展的个性化差异,多样化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及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参与数学实践、探索,从而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质量及效果,让小学生能够真正爱上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基于数学主题,为学生创设趣味性、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直观、生动地了解数学知识点和体系架构,由此,还能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果。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可引领学生发挥想象,假设自己身处球类的运动环境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分析和球相关的运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分享之后,数学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提问:“运动的球类有哪些共同点呢?”引领学生回忆并探讨。由此,可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掌握球体外形的特征,而后引入新课,让学生能够理解圆的相关内容,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期间,还要注重创设和数学课堂内容相关的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如引入多媒体软件,为学生展示各种球类相关的视频及图片,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果事半功倍,实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其好奇心和能动性较强,通常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有效集中注意力。但数学这门学科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念性,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要我学习”逐步转变到“我要学习”,可以积极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实践,而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了解到知识结构与体系构成的整个过程,能够让学生数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还能为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相关的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可引领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点,而后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以此来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式进行探究,也可以提出大胆的猜想和推测,而后教师可结合各个学生的推测与提问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够让学生了解图形再次组合及变化的多种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创新之处,还能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有效激发出来,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锻炼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除此以外,为了充分保障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开展分层教学,结合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基础及发展差异,把分层教学应用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以此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步和成长,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创新数学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通常由教师灌输式地讲解数学知识点,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学生仅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此教学方式相对滞后,很难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目标,适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及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开展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协作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和学习的新技巧。首先,把创新策略具体化。相比较其他学科来说,数学这门学科极具抽象性和概念性,抽象性的数学概念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由此,才可以深层次理解和掌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采用不同的方式及形式,尽可能把抽象性、概念性的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呈现到学生面前,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深化。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期间也可采用数和形融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此方法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点直接转化成具象图形,从而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将复杂性的问题以简单且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到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小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能够对图形进行综合性分析,而后把问题逐步简化并解答。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灵活地解决实践问题,由此,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解题思路与学习方法,可以全面提升小学教学的综合水平。同时,这些方式对于学生问题分析、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又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图形面积计算的相关教学时,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填涂颜色的方式分析图形,而后判断图形需填入的颜色。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深层次探究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以多维视角认识、观察并理解图形的整体特征,由此,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实践的自主能动性,还可以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为未来数学层面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其思维及意识还未趋于健全和完善,很难理解综合性、应用性以及抽象性较强的数学概念,而直观、形象的图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具体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趣味性、多样化的数学课堂氛围,还能为学生创设符合小学生兴趣、年龄等特征的数学情境,可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还能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数学环境中感知和体验,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高效学习新知识,还能清晰地认识到知识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角形面积”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和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借助现有经验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层次理解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可应用转化法,从而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应用、实践的综合能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入多媒体软件,为学生展示趣味、动态性的三角形相关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并回忆和三角形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而后通过课件展示,引领学生对想法进行验证。此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授课节奏,集中注意力,还能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引领学生提出设想并验证解答,由此,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