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
作者: 宋智明作者简介:宋智明(1976~),男,汉族,福建屏南人,福建省宁德市屏南第二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摘 要:在当前的“双减”政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这项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其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空间。同时,它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更加科学、灵活的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因此,文章将探讨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制定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双减”政策;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4-0086-06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学需顺应变化,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需要采取新的教学策略。文章旨在推进并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 “双减”政策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一)“双减”政策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高中数学教材作为全国数学教材的代表之一,必须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
1. 挑战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减负的政策使得原本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减少,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在减轻学生学业和作业负担的同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在课上学习的兴趣以及课下积极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其次,减重的政策使得原本需要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减少,但是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最后,减少考试的政策使得原本需要学生备考的知识点减少,这也意味着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首先,教师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培养,教师应该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激情。例如,教师可采取游戏模拟、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和重点知识。通过活动探究以及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启发,扩宽思维方式,也可以采用PBL(问题驱动学习)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其次,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2. 机遇
“双减”政策是指国家实施的减少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过重课业压力的政策。这项政策对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一方面,减轻课业负担和过重课业压力,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自主学习,拓展课外知识。高中数学教学可以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实践性学习,例如参加数学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减轻课业负担也意味着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更加精细化、高效化。教师需要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和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更少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双减”政策可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教师应该积极地创新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式教学等方法。同时,高中数学教师也可以更加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创新,例如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创新,让学生在更少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二)“双减”政策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影响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受到了影响。高中数学教材也不例外,下面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双减”政策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1. 教学内容
(1)精简教材内容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高中数学教材也进行了精简。过去,教材内容烦琐,重点难以突出,学生在学习时难以抓住重点。而现在,教材内容更加简明扼要,更加突出重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强调实用性
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数学知识都是为了应试而学习。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高中数学教材更加注重实用性,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数学。
(3)强化素质教育
在过去,数学教学主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和应试能力培养。现在,高中数学教材更加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2. 教学方法
(1)引导式教学
过去,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缺乏互动和思考。现在,高中数学教材更加注重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课堂互动式教学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课堂互动式教学。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探究式学习
高中数学教材也更加注重探究式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综上,“双减”政策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精简教材内容、强调实用性、强化素质教育、引导式教学、课堂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方面。这些变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实践
(一)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创新方向
在当前的“双减”政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进行创新和实践,以适应新的教育要求。
1. 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在“双减”政策下,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创新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在“双减”政策下,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知识的主人。这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例如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或者让他们自己上台讲解知识点等。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实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以《直线的斜率》一课为例:
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斜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两个点的坐标来求出斜率,或者让学生观察不同斜率的直线在坐标系中的表现形式,从而理解斜率的含义。
②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教科书和课堂讲解,我们还可以借助多种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斜率的概念和应用。例如,可以使用数学软件来模拟不同斜率的直线,并让学生自己调整参数,观察直线的变化;或者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山路的坡度等,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斜率的概念。
③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斜率的概念和应用。
④引导学生创新思考: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将斜率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及思考如何创新应用斜率的知识。例如,可以让学生研究如何利用斜率来优化建筑物的设计,或者如何利用斜率来解决交通流量控制等实际问题。
(3)结合实际应用
高中数学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概念。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来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等。
(4)提高教学效率
在“双减”政策下,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更多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教学效率。这可以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实现,例如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等。
(5)注重思维训练
高中数学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思维训练。这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思维导图、逻辑推理等训练来实现。以《等比数列》一课为例:
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②多角度呈现概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等比数列的概念,如图像、实例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③强化问题解决能力:可以通过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⑤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在“双减”政策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挑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以《概率及运算》一课为例:
①引入生活实例: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生活实例,如猜硬币正反面的概率、抽奖的概率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②探究性学习: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抽奖游戏,然后让其他同学来玩,通过实践中的探索,让学生深入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③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实践、讨论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体验到数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创设情境,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创设情境,增强学习的互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习的互动性。以《空间的几何体》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