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探究5E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作者: 李晨晨
作者简介:李晨晨(1995~),女,汉族,安徽阜南人,南陵县籍山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摘 要:新时期,教育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一种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育人导向的强化、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驱动下,5E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深度的学习及学生心智的发展。在小学英语课堂实践中,阅读教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学科核心素养下的5E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和多元思维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5E教学模式;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8-0100-04
一、核心素养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发挥核心素养的引领作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是所有学生应具备的、学以致用的基础能力素养。而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是文本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呈现文本,解读文本,帮助学生获取文本信息,培养阅读技能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问题和活动来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文本内容,提取概括文本信息,分析作者意图和思想,辩证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多元思辨的能力。
二、PWP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信息、积累知识、认识世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及情感的表达。因此,阅读文本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方法。
当前,教师教学较多采用的是PWP阅读模式,把阅读教学分为三部分:Pre-reading(读前活动),While-reading(读中活动)和Post-reading(读后活动)。读前的任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文化背景知识,触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并开始理性思考;读中活动是组织学生利用快读、细读等方式提取文本信息,提升梳理总结、归纳文本的能力;读后活动,主要是针对阅读内容进行语言输出和应用性的活动。
然而学生在阅读中仍然存在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困难、阅读效率很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教学过分注重词汇和句子的表达教学,忽视语篇本身的意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完善和充实读前、读中、读后各个教学环节,精细化地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建构起教学效果佳、教学效率高、教学氛围好的深度课堂。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发展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5E模式。
三、5E教学法的内涵及深度教学
它是基于“先前概念”的建构主义理论。书中提出了由“初步探索”“概念引进”和“概念应用”3个环节构成的学习环教学模式。
5E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5个E分别代表了Engage(参与)、Explore(探究)、Explain(解释)、Elaborate(迁移)和Evaluate(评估)。
5E教学模式(表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学习过程,多元化评价方式,让课堂教学走向深度,走向思考。
深度学习体现了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自主性强,乐在其中。学生通过习得新的知识技能,在认知和实践中建立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图1),解决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生活问题。
四、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5E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具体性、可操作的实践性英语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学习多样化的语篇文本,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等能力的培养(图2)。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引下,使用5E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体系,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帮助学生深度学习主题,建构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5E教学法有助于将英语活动观落实到小学英语阅读课,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人教PEP五下Unit 1 “My day”阅读教学为例。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属于“人与自我”范畴,涉及“学习与生活的自我管理”“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学生已经学习过时间和日常活动的询问与回答,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材以主要人物在谈论别人和介绍自己的一天的情景展开教学,呈现出本单元要学习的核心词汇、句型及其语用环境。通过主情景导出大任务“My day”,谈论他人或介绍自己的日常生活,功能是询问与介绍。本单元主题突显,话题和核心语言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情景也和人物安排较为集中,主要谈论Pedro's day, Sarah's day两个西方家庭,并加入了Robin's day和Zip's day。
(二)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围绕单元主题,深挖各课时话题,在单元大任务(Make more friends, Talk about the colorful life)的统领下,划分成三个活动:了解学习日、周末和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作息,整合教学内容和资源,明确单元总目标和课时分目标,设计问题解决的任务清单。
任务1:谈谈学习日的日常活动。任务2:谈谈周末的活动。任务3: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并以任务解决所需要的时间划分课时内容(图3)。
(三)文本分析
1. 语篇的文本主题是人与自然
教材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书信主体和插图,要求学生借助图片获取信息;二是练习,包括判断对错和给Robinson回信。
学生要学会运用本单元的句型和短语进行日常活动描述。
2. 文本的体裁是记叙文,语法时态是一般现在时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达日常活动,合理安排时间,了解英语书信的格式,并像小说主人翁一样在困境中也展现出勇敢乐观的精神。
What:语篇通过Zoom和Robin表演一部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戏剧展开,学生阅读语篇,了解鲁滨逊和他朋友星期五的日常生活。
Why:通过阅读Robin的书信,培养学生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学生通过文本学习、介绍自己的日常活动,感受日常活动的乐趣。
How: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掌握阅读方法,运用于写作环节中,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语言文本的输出和迁移。
(四)核心素养的培养
1. 语言能力
文章呈现了与日常活动相关的词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日常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与复习语言知识,通过思考进行推断,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2. 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通过略读、精读寻找建立知识结构,通过自主练习与小组合作表演等形式梳理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文本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文化意识
语篇通过讲述Robinson流落荒岛后的生活,呈现了他非同寻常的毅力、耐力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他优良的精神品质,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怕困难,用智慧去化解难题,创造美好的家园。
4. 思维品质
文本有它的逻辑思维线,其隐含的思维品质训练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进行把握,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5E引领的教学路径
活动一:依据背景,导入文本故事
询问学生日常活动之后,从“读书”入手,切入《鲁滨逊漂流记》,引出主人公,播放视频,让学生感知鲁滨逊的故事,然后询问:“他住在哪里?预测一下,在岛上会做些什么?”如:
Do you like stories? What story do you know? Do you know this book? Do you know Robinson Crusoe? There are two characters in the book. He is Robinson Crusoe. He is Friday. This is the brief introduction.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is book? Let's enjoy the video.
活动二:由图及文,猜测文本内容
教师出示一封信但是不出现文本内容,课件呈现Robinson,引发学生提问,再由其他学生戴上Robinson的头饰用Robin的声音猜测回答。通过提问与猜测引发学生联想,培养发散思维,并有意识地让学生关注起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文本信息。如:
Guess: Who wrote this letter?
What's the letter about?
活动三:自由默读,探寻主要内容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但是在对文本细节信息提取上可以看到差别。如果缺乏语篇意识,过于关注其中部分细节,就会导致语言的碎片化呈现。对这类记叙文的信息抓取,教师要给学生搭好脚手架,依次呈现who、where、when、what和how让学生按图索骥,就会非常简单。至于最后一个how的设问,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品质,Robinson在岛上生活开心吗?他会不会感到很孤独?换作你在那里会做些什么,有何感受?如:
Who is in the play? What roles do they play? Where are they? What does Robinson do in the daily life? What do they do in the morning/afternoon?
活动四:朗读判断,细析文本内容
出示三个判断句先读一读,再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模仿朗读,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及意群朗读短文的习惯。朗读后完成判断题。解析判断题时联系课文内容详细分析,如对反义词late与early,sometimes与only的理解,Friday在文本中的含义,以及前后文义的合并理解。
活动五:读后表演,复核文本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板书的思维导图进行复述,通过思维导图提取关键词梳理文章脉络,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建构知识,也便于学生接下来的戏剧表演。
可以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进行对话表演,学生可能会一人演Robinson一人演Friday,也可以是旁白和Robinson等。通过表演可以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强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What do you think of Robinson?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Robinson Crusoe? Look their faces, they are smiling, they are happy on the lonely island. When you meet the difficulties, never give up. Do you want to be Robinson's friend? You can write a letter to 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