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视野阅读新方法

作者: 林思妹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推动课程的数字化改革,创新性地将数字资源引入现有的阅读课程框架中,对传统的教学机制进行多角度的调整,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前沿优势,带动学生收获更加良好的阅读体验,进而在阅读中实现个人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将数字资源融入阅读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结合阅读教学目标以及阅读教学逻辑做好数字资源的针对性开发工作。建立崭新的数字教学视野,寻求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与方法,搭建高质量的教学平台,切实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数字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0-0027-06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领域也出现了明显的数字化变革趋势。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环节,数字化改革浪潮中不断出现崭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以更有针对性的技术形式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供全新支点,为课程质量的提升与优化提供重要推动力量。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阅读教学实践,教师应开阔视野,在教学中融入数字资源,在课程中结合阅读教学的实际目标与课程结构做好对信息技术的针对性开发工作,打造现代化的课程框架。通过这种方式,阅读课程将从技术层面实现由内而外的变革,真正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的学习支点,从整体层面强化阅读教学的质量。文章将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例,简要论述教师应如何合理地构建科学的数字化阅读教学平台。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之所以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数字化改革,是由于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

(一)阅读教学的组织方式比较单一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语言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中,教师有时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不同教育技术的功能,所以导致整体的阅读教学方式是比较单调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渠道是比较少的。同时,阅读教学方式的单调性容易使学生感到阅读活动比较枯燥,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阅读教学中的师生课堂角色定位不合理

师生关系是影响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定位无疑可以反映出双方的关系以及各自发挥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时会突破阅读教学组织者的权利界限,对阅读内容进行过度的讲授。受此影响,学生的课堂主体角色往往会被弱化,导致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被动理解文本内容,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活动流于表面。

(三)阅读活动存在封闭性

一方面,阅读活动的空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往的阅读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中,尽管教师有时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但很难及时对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阅读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封闭性。教师有时会将教材阅读文本视为全部的阅读教学内容,对阅读资料的拓展不够系统。

(四)阅读评价有待改进

以往的阅读教学评价过度依赖教师的直接观察,且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障阅读评价的精准性。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数字化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数字化改革能够使阅读教学的方式更加丰富,增强阅读活动组织过程的趣味性。同时,在数字化阅读教学中,能够引入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从而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多样的阅读体验,进而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参与程度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相比,数字化阅读教学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参与阅读活动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学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的直接干预参与阅读活动,而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展开阅读。利用这样的方法,阅读教学不再仅仅是几个学生的舞台,而是能够让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中展示自己。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数字化改革,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阅读方式的变革。其中最突出的作用之一,就是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阅读空间,并使学生经历更加完整的阅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并对相关的阅读资料进行分析与整合,从而逐步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

教师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所以数字化阅读教学的改革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视野下,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并不断调整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逐步提升。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数字化改革的原则

(一)主体性

主体性是小学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要。同时,要利用恰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阅读空间以及丰富的阅读资源。这样能够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文本的解读,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并使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

(二)多样性

在网络视野下的阅读环境中,阅读教学从整体上要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阅读方法、工具、资源、平台等各个方面的丰富多样。只有在这一原则的引领下,才能实现阅读路径的多样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

(三)适度性

尽管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教师应该明白,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所以在应用过程中要遵循适度性原则,分清教学过程的主次,准确把握开展数字化阅读教学的时机,避免过于依赖信息化阅读手段。

(四)渐进性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数字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不难理解,这一目标的落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组织数字化阅读教学时要遵循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及时调整信息化阅读教学手段的应用方法。

四、 基于智慧环境,创新阅读教学机制

(一)利用教育信息系统,提升磨课质量

在智慧环境下推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机制创新,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磨课环节的重要工具,推动现有磨课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提高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质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磨课阶段,教师应将视野聚焦于当前完善的教育信息系统,通过对智慧教育环境中数字信息技术资源的合理利用,使阅读教学设计指导下的课程结构更具针对性,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以《花的学校》一文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除了要结合课程标准做好文章基础教学框架的设计,还应尝试利用智慧教育系统中的教育信息整合平台对教学设计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如教师可以首先利用线上数据库技术,获取对应《花的学校》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材料,通过对各个材料中学生课内学习信息记录的分析,更直观地看到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反馈。如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尝试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花的学校”并将其以文字进行记录与描述的微写作形式导出本篇文章的内容,然而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快速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在实际的写作活动中学生所写的内容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结合这一信息,教师可以选用最佳的阅读课程导入方式以及不同环节的教学方式,通过基于信息的优化与调整推动课程质量的不断优化,真正为学生设计出最佳的课程框架。另外,通过信息资源的获取,教师可以更精准地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有意识地调整课程的教学侧重。如体会文章具有童真童趣的整体风格,以及通过阅读探究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等阅读理解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均衡性较强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在课堂中预留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诗歌的写作风格与表达形式,实现对课程框架的合理优化,在数字化磨课方式下推动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运用微课视频,组织前置学习

在阅读教学全过程中,前置性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后期阅读活动的开展会产生直接影响。为了有效改进阅读教学机制,教师可以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翻转课堂。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对前置性阅读活动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

比如教学《火烧云》时,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可以录制相关的微课视频,对本课的背景等基础性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段与火烧云这种自然场景有关的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在前置性学习中结合火烧云的实际场景进行阅读。此外,可以设计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导学案。在导学案中主要包括文章的阅读目标、基础语文知识、阅读问题等内容。教师要将上述内容“打包”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前置性阅读中根据微课等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思考。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文本内容,从而为后续的深入阅读做好铺垫。

(三)结合信息技术设备,优化教学机制

在教育教学的数字化改革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尝试与试错寻找数字化教学方法,社会与校园可以通过积极推动物质资源建设的方式构建智慧校园环境,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为教师的数字化改革活动提供客观的硬件支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动阅读课程的数字化创新,教师应立足智慧校园环境,充分结合信息技术设备,对传统教学机制进行技术优化,为学生搭建更高效的学习平台。

以《守株待兔》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在课程中可以先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播放《守株待兔》的相关动画视频,对传统课程的导入机制进行优化。通过对农夫经历的动态化趣味演示快速激发学生对这篇寓言故事的学习兴趣,并初步了解这篇文章讲述的内容,以立体的导入方式驱动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后续课程的学习。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希沃白板的合理利用,为学生展示课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在带领学生搭建《守株待兔》课文的思维导图框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在希沃白板上为学生展示一个只有简单结构并未填写内容的空白框架,引导学生尝试走上讲台,利用希沃白板的电子交互功能去填写文章对应的主要人物、事件发展经过等信息,创设崭新的课内互动方式。这能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中搭建思维导图框架的主体,借助希沃白板这一数字化设备优化课内的教学机制,以高质量的学习流程优化学生体验,真正在数字设备的辅助作用下清晰地梳理这篇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其实际的寓意以及寓言体裁的文字结构,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阅读难点

从学科特点来看,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并且具有极为明显的开放性,涉及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阅读文本中介绍的内容是学生不了解的,所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读的难度。若仅仅按照传统的方式组织阅读活动,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阅读教学,将阅读内容化抽象为具体。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难点,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质量得以提高。

比如教学《冀中的地道战》时,这篇文章最主要的阅读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地道的结构特点以及地道战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学生的认知积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实地参观地道战遗址的经历,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文本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模型对地道的整体结构以及细节之处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地道的结构特点。同时,要依托互联网引入一些与地道战有关的历史资料。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使其获得更加深刻的阅读感悟。

(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落实精准评价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合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动进行更精准的分析,准确定位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课程中落实更具导向性的评价。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学生提供精确的指导,带动其树立自我反思意识,最终真正实现个人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