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高考阅读理解命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陈彦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高考阅读理解命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0

作者简介:陈彦(1982~),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育教学。

摘  要:文章首先通过对高考英语理解阅读题型研究,了解考查内容和要求,分析命题依据和特征,其次针对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暴露出的基础知识不牢、思维能力欠缺、阅读技能薄弱等问题,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阅读教学改革密切结合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与测试、语言与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夯实语言基础、优化阅读教学、提升思维品质等意见,将学习语言与培养思维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解题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命题分析;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2-0091-05

一、引言

阅读对提高高中生英语水平、拓宽其知识面、培养思维品质、提升人文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所述,通过语篇阅读,使学生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阅读理解更是英语高考主要题型之一,尤其是2023年的试题,不仅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基本技能的考查,而且对学生创新性、批判性、逻辑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二、阅读理解试题特点

分析2023年英语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阅读理解题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选材新颖,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阅读理解所选语篇体裁多样,有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等。主题语境涵盖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A篇是应用文,介绍了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租赁和城市游览相关事项,倡导一种既便捷又低碳的游览方式。B篇是记叙文,讲述了John Todd从小就热爱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从自然界水体自净原理中获得灵感,发明了污水净化机,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保护环境,造福于民。C篇是说明文,介绍了一本帮助读者采用数字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书籍。通过案例分析,提出有效地养成数字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策略,帮助读者努力建立一种适合自身情况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精心选择在线活动,培养一种适合自我和可持续的数字生活方式。D篇是学术类科研报道文章,介绍英国统计学家Francis Galton的“群体智慧”效应,以及Joaquin Navajas对此效应研究后得出的新发现,旨在不断增强学生批判性、逻辑性和创新性意识。

(二)注重基础,强化学科必备知识

掌握《课标》所要求的英语基本词汇和基础语法是学生开展阅读理解的必备条件。《课标》对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词汇要求是学生累计掌握3000~3200个单词,并附词汇表。阅读理解语篇所出现的词汇均在词汇表内,否则标注中文意思,如:A篇文章中有brake(刹车),gears(排挡);B篇中有bacteria(细菌),sludge(污泥),sewage(污水);C篇中有cultivate(培养),solitude(独处);D篇中有twist(转折)。在语法知识方面,《课标》要求学生能掌握所学基础语法知识,如:非谓语动词、各类从句等。能准确理解语篇中出现的长、难句,并能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准确理解语篇的基本意义和深层意义。

高考阅读理解题型完全遵循了课标要求,在阅读理解语篇中出现了一些较高要求的词汇和词块,如:minimalism, philosophy, accurate, intolerable, encounter, dominant, statistician, ecological, sustainable, circumstance, draw on, capitalizes on。语篇中语句丰富,修辞精美,含有各类从句、非谓语动词等语法现象的句子比比皆是,如:You can view these practices as a toolbox meant to aid your efforts to build a minimalist lifestyle that works for your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 The key finding of the study was that when crowd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smaller groups that were allowed to have a discussion, the averages from these groups were more accurate than those from an equal number of independent individuals.甚至在阅读中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虚拟语气。语篇中最长的句子由42个单词组成,如:The goal of this book is to make the case for digital minimalism, including a detailed exploration of what it asks and why it works, and then to teach you how to adopt this philosophy if you decide its right for you.这些均体现了《课标》对语言知识的考查要求。

(三)把握核心,构建学科思维方式

根据《课标》要求,阅读理解考查不仅要求学生读懂与日常生活相关话题的语篇,而且能在更广泛的领域或不熟悉的材料中,围绕主题语境,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学习策略,从语篇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语篇主旨要义;获取和理解事实性的具体信息;根据语篇中的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词义;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等,这些要求均在试题中得到落实。语篇难度从A篇到D篇相应提高,问题设置的思维层次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如:A篇的三个题目仅是考查学生理解篇中具体信息的能力。B篇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篇中信息理解和判断的能力。C篇28题和30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主要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概括归纳的能力。29题是考查学生根据语境提供的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30题则主要考查学生提炼语篇信息,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D篇32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段内容的概括归纳能力。33、34两题为逻辑推理题,考查学生对例证的理解。35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能力。总之,C、D两篇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要求尤为突出。

三、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答题状况

本学期笔者任教两个高三班级,共计94名学生,我们利用2023年英语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对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进行了模拟测试,阅读理解部分答题情况见表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表1可见,A、B两篇由于语篇阅读理解要求不高,学生答题情况总体尚可。学生失分率最高篇目为C篇,其次是D篇,其中错误最多是29小题,一半以上学生答题错误,得分率只有41.5%;28小题和33小题平均得分率不及格;32小题的正确率也不到70%。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归纳学生答题错误原因如下:

1. 语言基础知识薄弱

从问卷中可知,不少学生认为C篇的内容本身就比较生僻,在阅读中又出现了一些其不认识的单词,如minimalism, philosophy,再看到结构复杂的长句子,产生了恐惧心理,难以对获取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更糟糕的是对选项中的关键词也不熟悉,更难作出正确选择。如:29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内容猜测生词“declutter”的意思,有些学生大概理解了语篇内容,以及生词的含义,但不知道四个选项中所给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又如32题的正确选项是B,学生不敢选择B,因为不知道其中的underlying是什么意思。个别学生不认识application这单词。不认识词汇,严重影响了阅读理解答题的正确率。

2. 语篇理解能力欠缺

部分学生在问卷中写道,他们对阅读理解中的细节理解题比较有把握。基本解题思路是:通过阅读,带着问题在文中找到信息源,并作简单的推理、概括和归纳,如第27题,What is the basis for Johns work?可根据语篇主题语境,尤其是最后一节John所说的话中寻找到正确答案,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概括具体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缺乏正确解答思维含量较高这类问题的能力,如:“根据文中语境线索和信息推测语篇内容(28题)”“根据语篇事实进行逻辑推理(34题)”“通过连接词判断和猜测语篇中上下文的语义逻辑关系(33题)”等。总之,学生比较缺乏通过辨析语篇具体信息,梳理、推断和建构新概念的能力。

3. 解题技能不够熟练

学生做题不少,但研题不多,尤其是对命题规律的探究。例如:文章内容的转折处一定是作者所强调的重点,命题者通常会在此处设计问题,它的特征词通常有but,yet,however等。如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33题得分率就不可能那么低。D篇的第1、2两节介绍了Francis的“群体智慧”效应。他的实验表明,大量独立估计的平均值相当准确,因而群体智慧要求人们的估计是独立的,否则估计的准确性就会下降。而文章第3节开头转折词but陈述了Joaquin团队对此效应研究的新发现,逻辑上不难推出“Navajas study found that the average accuracy could increase even if estimates were not fully independent.”(即使不是完全独立的,估计的平均准确率也会提高)。

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标准》提出:“发展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加强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将以下英语学习策略融入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并让学生学会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来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

(一)在语境中夯实语言基础

高中英语基本词汇和基础语法是学生学好英语、成功高考的必备条件,也是其英语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标》所列出的“词汇表”是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英语高考命题的词汇依据。学生词汇掌握的量与质直接影响英语阅读理解水平。量,指的是学生应掌握“词汇表”所规定的单词数量;质,则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单词的发音、词义、词性、拼写,还要掌握它的词性变化、构词方法、固定搭配,更重要的是学会在特定的语境中准确理解词义。例如:学生都知道rise这词的基本词义是“上升、提高”,但在“He was determined to rise to the challenge”(他决心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句中的rise to sth.意为to show that you are able to deal with an unexpected situation, problem, etc.又如:A creative person will almost never follow a set of pattern to developing an idea. To do so would tend to structure his thinking and might limit the creation of possible solutions.在这一语境中,structure显然有“束缚,框起来”之意。在语篇阅读时,时常会发现一词多义、熟词生义的现象,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理清多义词各意思的内在关系。因此,学生应打破“记单词就是记住单独的词”的想法,养成在语境中记忆词汇的好习惯,将词汇学习与提升思维品质融为一体。

正确的语篇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学生如掌握了英语句子的基本成分、理解了各类从句及非谓语等用法,就能比较容易地对长句和难句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的理解。在语法教学方面,《课标》倡导的是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主题语境,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真实情景,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输入,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语言特征和规则,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熟练、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尤其是应结合语篇阅读理解活动,加深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