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思考
作者: 孙红霞作者简介:孙红霞(1976~),女,汉族,山东青州人,山东省青州第三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摘 要:在新时期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对当前的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创新,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往的化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课堂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缺乏深度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基于此,文章主要从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现状,课堂提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提问的原则以及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以期能为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提问;教学互动;有效性;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2-0104-05
一、引言
新时期,一些教师要认识到课堂的教学效果之所以没有获得显著的提升,一方面是受当前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并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创新,使得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科学的互动,使得化学课堂成为教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载体。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如果不加以干预和调整,就很有可能会对课堂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化学教师需要认识到课堂问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价值,要能够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能结合问题针对性地开展知识教学。对学生来说,在化学课堂上回答教师的问题,本身就是良性的互动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观点的同时,培养主动思考的意识,让学生在面对一些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加积极的探究行动。因此,教师需要从课堂问题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在其中重点把握课堂提问的原则,发挥提问的优势,以促进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问题互动中得到落实。
二、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现状
在当前教学背景下对高中化学课堂的提问策略进行分析,会发现其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一些教师给学生设置的课堂问题过于简单,含金量不足,一般都是一些课本上直接呈现的概念性知识,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缺乏思维引导效果;还有一些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并未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因此在给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有的教师将提问作为学生不认真听讲的惩罚措施,随机提问,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威慑力,导致学生更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打击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在化学课堂上甚至还会出现课堂问题环节欠缺的情况,教师以灌输教学模式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吸收,但是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化学课堂上本末倒置,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课堂提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新时期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之所以要采取提问的方式来开创全新的教学,主要是因为以往的化学教学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因此要致力于激发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在此过程中能够同步培养学生形成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因此,课堂提问板块的设计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其深入学习
在当前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之所以将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因为问题相对以往单纯的知识灌输而言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不仅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还可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便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除此之外,课堂问题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尤其是在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更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学生可以理解并且可以解释清楚的内容。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深入学习,能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有利于开展差异教学,基于提问把握学情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明确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能力和表现是不同的,需要结合优质的课堂问题展开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化学问题的提出可以具体分析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疑难杂症,尤其是对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问题激发其学习自主性,树立起学习化学的信心,从而跟上课堂的教学进度。课堂提问也有利于教师在化学实践中开展差异化的教学,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问题难度中收获学习成果。也可以帮助教师基于提问来把握化学课堂的真实学情,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然后通过后期学习探究的方式来弥补不足。
四、课堂提问的原则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虽然课堂提问的作用非常大,但这必须建立在有效提问的基础之上。对此教师必须在提问的时候把握好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让提问的效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第一,课堂提问要有应变性。化学教师在教学之前必然会围绕本节课的内容设置诸多问题,并设想课堂会如何发展。但是学生毕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在面对陌生知识的时候,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不一定会朝着教师预想的方向去发展。所以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灵活,并不一定要频繁提问,如果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中有更多的想法,就可以停下来让学生分享,而不是急于进入下一个提问环节。
第二,课堂提问要把握好时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并不是每一分钟都提问才算是高效的课堂。事实上,提问需要贯穿在化学课堂的整个过程中,抓住时机提问才能让问题更好地彰显自身的价值。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几个关键节点来提问,例如课堂一开始以问题作为导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他们大致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讲到一些重点内容的时候,可以设置几个问题,这是提醒学生要注意听讲。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这是对化学课堂的一种延伸,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更多的化学知识。
第三,提问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化学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样的现实情况,设计多样化以及难易不同的问题。这样一来才能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锻炼自己。这样的提问充分尊重了每一个学生,会让全体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化学,有利于提升学习成效。
五、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
(一)明确树立提问目标,发挥思维的作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一方面是为了能够了解高中学生在化学系统化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以便于采取更适合学生的教学举措;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以往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无法深入学生群体中进行知识的讲解,导致有些学生对化学知识一知半解,也难以在课堂上主动地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勇于打破这样的教学状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先对问题以及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思考,然后再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的提问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展现出自己的学习潜力,让教师在潜力挖掘的过程中获得惊喜。因此,在设置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给学生明确树立起当前化学课堂的提问目标。在课堂上为什么要进行提问,选择什么样的提问方式,提问想要获得怎样的教学效果等,学生在明确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质量。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重点强调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在思考一些高难度或拓展性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在其中发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学习鲁科版高一必修一“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师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别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此过程中可以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现象和案例引入,在其中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通过案例的展示,还有利于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把握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以此为基础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可以整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现象进行思考和回答。这样的课堂提问对学生来说是对课本重点知识的有效梳理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化学问题,也能够为教师之后的化学教学打好基础。
(二)建立专项问题环节,完善化学课程结构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在给学生构建课堂环节的过程中往往以对课本核心知识的讲解为主,在此过程中完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听讲,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真正调动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更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及在化学课堂上对知识进行开放性探究。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且可以根据化学课堂的现状给学生创设起一个专项化的课堂问题环节,借此机会可以给学生展开系统化的提问,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来梳理化学知识点,并且建立起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在后期的解题过程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这样的问题环节还能够促进化学课程结构的完善,让学生在问题整合背景下可以深入探究一些化学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这对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发散思维的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教师可以在原本的化学课堂中给学生开辟出一个专门的提问版块,可以放在课堂的中段,承上启下,让学生的思维受到科学的引导,也可以让在课堂结束之前,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总之,化学课堂上的提问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顺应课堂的进展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铁的多样性”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结合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去分析硫酸亚铁固体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引入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探究,并在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回应解决课程伊始提出的真实问题。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对学生多元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前期建构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来进行综合学习研究。课堂问题环节的设计还有利于完善当前的化学课程结构,在教学中加入专门的提问环节,让整个课堂有更加清晰的目标导向,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加鲜明的指向性。
(三)精心准备课堂问题,合理设置难度水平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需要重视给学生提出更多优质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能够代表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学习和思考方向,也有利于通过对问题的整合来分析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这要求教师能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尤其需要在备课中给学生精心准备相应的化学课堂问题,可以选择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作为备选,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积极探究问题背后的化学知识点。对高中学生来说,如何在课堂上设置更加适合学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能够全面了解学情,为他们设置合理的问题。对一些化学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在问题设计方面应当以基础性的概念理论为主,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掌握情况。对一些化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设计问题难度的过程中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综合探究类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由此可以评估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过程中的实际能力。如果在课堂上教师选择不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不仅会打击他们在化学学习中的自信心,还会让学生在课堂思考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境,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课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围绕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规划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问题中展开思考与探究,能够努力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在自身原本的学习基础上获得显著的进步。
(四)积极开展双向提问,增强举一反三能力
在一直以来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所强调的课堂提问一般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课堂互动氛围,通常是由教师单方面发起的,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并不能完全达成课堂活动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也需要充分转变课堂提问的观点和实践,在此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提问:一方面可以由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课堂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随堂思考,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之间展开交流,共同完成对问题的探究;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提升起来,基于这种教学现状,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核心知识让学生对化学反应进行思考和推理,由此可以强化学生的问题逻辑能力,从而梳理自己的思路去回答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不仅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加外向的表达特点,更有利于在一些基础化学问题层面上增强学生对知识点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对教师来说,能够收获更好的化学课堂教学反馈,对学生来说,有利于让他们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形成真正有效的互动,降低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畏惧感,充分建立起学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