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物理课堂的减负增效
作者: 林芳摘 要:为在农村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让农村初中物理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农村地区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履行自我职责,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减轻学生的压力,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背景;农村初中物理课堂;减负增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4-0107-06
一、 引言
物理是教学当中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一门学科。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扎实的学习基础作为铺垫,没有充分的教学设备进行深入探讨,也没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培养物理思维,这些都导致农村地区的初中学生对于物理的重点和难点难以进行理解。同时,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较为落后,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教学方式传统,习惯用大量的作业起到练习的作用。但是在新的时代下,这一方式已然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不适应“双减”的教育改革背景,反而容易引起初中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对于物理学科产生抗拒,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从而使得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农村物理教师应当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扎实农村地区初中生物理的学习基础,尽己所能,让物理走进学生,让农村物理课堂减负增效。
二、 “双减”政策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双减”政策的概念
为提高我国教育的质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该项政策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问题提出的一项减负政策。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减少校外培训,对在册培训机构进行严格审核。
(二)“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部署实施“双减”政策具有多重目的和意义。第一,“双减”政策的实施是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轻其课业负担,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第二,“双减”政策的实施是为缓解我国的教育不公平现象,让教学资源更多地向农村教育倾斜,平衡地区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第三,“双减”政策的落地,是为了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更多职业人才。第四,实施“双减”政策是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不仅是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也为职业教育引入了更多生源,有助于补齐我国职业人才缺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育理念落后
第一,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的教师受地区物质条件的影响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导致教师教学理念滞后。例如,在物理课堂当中,现代的教学理念提倡理论和实践结合。但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艰苦的环境、落后的设施以及教师物理实验实践能力的欠缺等各种原因,都使得这一教育理论很难落实到位。而且,部分乡村初中物理教师推崇题海战术,认为见到的题目越多,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灵活,也会更加深刻。虽然题目的练习是比较有好处的,但是有些中学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只停留在表面,未深入讲解知识的根本之处,反而是用大量刷题来达到学习效果,本末倒置。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养成了一个坏习惯,不管知识的难易程度,就去盲目大量刷题,忽略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取得成绩的进步,但是一旦遇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就无法打开,
第二,受时代发展的影响,新时代教育环境培养出来的教师更加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但是在农村地区,部分教师都是较为年长的教师,受学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跟上教育理念发展的节奏,甚至有些教师对当下的某些教育理念是不认可的,导致农村地区物理课堂教学理念的落后。例如,在师生关系方面。现代的教学理念强调亦师亦友的友善关系,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关系,拒绝体罚的和谐校园关系。这对于老一辈教师而言,抛弃既往的教学习惯和理念是很难做到的,时代的烙印不可能轻易地抹除,一个教师长达半生的教学习惯也很难进行改正。
第三,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教学理念的贯彻者,教师的教学实践经历和教学态度也是影响其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地区整体的闭塞环境,以及和城市不同的校园氛围,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得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当中逐渐形成固化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且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落后,农村地区的教师鲜少有机会得到教学培训,导致农村教师的不当教学的态度和教学活动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理念很难出现适应时代的转变,造成教学理念的落后。
(二)教学设备落后
农村地区物理课堂面临的现状还有教学设备的落后。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即使有当下乡村兴政策对于乡村发展的大力支持,乡村初中的教学环境与城市初中教育环境存在天壤之别,依旧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农村地区学校数量少、规模小且房舍破旧,部分学校未设立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更遑论做物理实验所需要的各种器材,以及安全保卫措施。教学设施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村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要做到农村初中物理课堂减负增效,就必须解决农村校园教学设施差的问题,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增添物理课堂教学设备,为课堂的增效提供物质基础。
(三)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当前,我国农村物理教学的师资问题不仅影响初中物理教学理念的落实,而且师资问题本身也是农村初中物理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现状。由于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发展不充分问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较为落后,相应地对教育经费的支出也减少。在这一经济前提下,农村地区的学校很难得到足够的经费和教育资源,而教师的工资待遇又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教师留不住的问题。除了人才队伍量的问题,农村地区教师人才队伍还存在质的问题。因为农村教师培训资源匮乏,教师晋升空间受限,农村教师人才流失异常严重。现有农村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调查显示,湖北省蕲春县一个县级区域的教师人才流失量就达到了8000余人。如此庞大的教师人才流失的背后,是农村师资队伍力量的削弱,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停滞不前。没有人才,农村就没有发展前景,没有发展前景,就不会吸引来人才。长此以往,农村的初中教育陷入恶性循环,初中物理教育作为其中的一环自然也无可避免。
四、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物理课堂的减负增效实施的可能性
(一)农村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偏低
目前,部分初中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淡薄,导致了他们在物理课上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物理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不高。而且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比较宽泛,涉及很多理论和公式方面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枯燥无味。除此之外,由于物理学的知识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深义,从而在考试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进而对物理学科丧失了信心。而且,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学生除了读书,可供选择的道路极少,这就导致传统应试教育在农村师生和家长心中产生极高的地位,课堂教学内容也全部围绕,获得更高的卷面成绩展开,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兴趣和培养要求,没有对教学方法展开创新,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学习效率难以提升。因此,“双减”背景下对农村物理教学进行减负增效,具有课堂实施的可能性。
(二)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缺失
在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素质普遍偏低,无法为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给予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当学生犯错时,家长往往采取暴力的方式进行管教,容易让学生对家长产生畏惧感,使得家庭亲情淡薄,造成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另一种情况是,学生被留守在家中,或者作为家中的独生子女,常常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家长不能做到言以率幼,学生对家长产生过分的依赖情绪,造成另一种形式的家庭教育缺失。而物理学科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需要学生具有独自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学科。如以上两种情形造成的家庭教育缺失,容易导致初中生不敢动手进行实验,或者不具备动手实验的能力,使得物理学科的一些理论,失去了实验的支撑,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在这一背景下,学校需要对物理课堂实行减负增效,不给学生更多的压力,培养初中生的实验能力,弥补学生的心理缺失,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初中物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当前,初中物理教师任务繁重,主要缘于两方面。一方面,源于课堂。在农村地区,部分初中学校物理教师依旧采用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就会授之更多的“鱼”,以求得量的积累。然而,物理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和思维性本就造成了其学科的枯燥性和困难性,教师的这一教学方法,更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使得课堂氛围尴尬,师生交流欠缺。教师在这一环境下,容易产生教学压力,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同时,教师在给予学生布置大量课业任务的同时,也给自己造成了繁重的批改任务。而伴随产生的,就是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时间遭到挤占,教师在上课和备课中投入的精力也会有所下降。这些现象看似影响不大,然则却在吞噬着教师的经历和责任心。长期高压的环境,并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发展,部分教师会因为接受不了尴尬的氛围和高压的工作而心灰意冷,而选择其他发展前途。乡村初中物理教学这一现象正需要“双减”政策对其进行整改,尤其是整改一些初中制订的课后服务延长时间,例如,“5+2”模式。所谓“5+2”模式,就是要求学校教师一周5天,一天2个小时课后延长服务,“提高校内课后服务质量,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这就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组织学生相互学习、实施分级辅导、动态调整作业数量、有差别的分层布置、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开设各种兴趣班等,使教师的工作时间更长,工作内容更多。另一方面,源于家长。乡村地区,家长对教育往往存在非理性的过度期待,加重了教师负担。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减少,造成家长心理焦虑和心理恐慌,部分家长为缓解心理压力,要么自行辅导,要么寻找“地下”违规辅导机构,教师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对来自家长的疑问、焦虑和不解,甚至还要忍受个别家长的无理取闹,造成教师的心理负担加重。“双减”政策在乡村初中真正落地后,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极大地降低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物理课堂的减负增效的策略
(一)发展先进教学理念
依据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和物理课堂面临的问题,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发展高效物理课堂,就必须落实先进的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动先进的教学方式,在课业数量减少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质量,保持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绩稳步向前。而要在农村地区落实先进教学理念,离不开教学培训的具体实践。因此,当地教育部门应当协助农村地区中学开展教师培训,向农村地区的物理教师传达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教师的教学理念紧跟当下教育发展的脚步,从而使农村物理课堂减负增效,使学生对物理课堂更加充满兴趣,解决物理知识教授难、学生理解难的问题。让教师在培训后,能够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先进的物理学习思维,形成物理学习逻辑,从师资问题上解决学生物理学习难的问题,从而缓缓而治,改变农村教学落后的现状。
(二)改善农村教学环境
1. 完善多媒体设备
要在“双减”背景下对农村初中物理课堂减负增效,没有物质基础的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完善多媒体设备对于农村地区教学质量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完善多媒体设备可以帮助偏远山区的中学通过课堂连线和云端教学的方式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能够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初中师资力量铺就道路。例如,对于部分严重缺乏物理教师的农村初中而言,学校可以安排多媒体云端连线的方式与合作学校开展云端课堂,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第二,通过完善多媒体设备改善农村教学环境,可以在没有实验室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改善农村初中的物理课堂环境。又如,在学习电路这一章时,如果某些乡村学校实在配备不了物理实验器材和实验教室,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如何串接电路、电阻。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基本的物理操作和实验原理进行了解。第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转变教师的落后教学理念,从而为农村初中物理课堂减负增效扫清意识障碍。总而言之,在农村初中发展多媒体教学,利用信息资源对农村初中教育资源的不足进行弥补,是完善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改进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思想,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活跃性,实现农村初中物理课堂减负增效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