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林伟君

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研究0

作者简介:林伟君(1985~),女,汉族,福建莆田人,莆田擢英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考命题等。

摘 要: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科教育需回归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文章结合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出了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旨在通过优化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形式以及优化评价体系等措施,让物理学科回归科学的本源,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及科学的思维态度,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7-0100-06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物理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输入,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需探索科学可行的教学策略。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是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某个具体的主题进行深入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物理基础,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学习资源利用、教学评价等环节。本研究立足于核心素养背景,结合大单元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思维。一方面,为大单元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启示。本研究有助于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一、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一)课程整合

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需实现课程的整合,从而实现单元知识的整合。在教学设计中,需将各个知识点、概念和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整体框架和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力学时,可以将平衡、运动和力的概念有机融合,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此外,需注重将物理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观察活动或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和探索,深入理解物理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依托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原则,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二)启发性教学

所谓启发性教学原则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及发现知识。比如,通过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或案例,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图片、实验演示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此外,需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探索物理现象和规律。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数据收集,并帮助他们从实践中发现物理规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提供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依托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促使他们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三)学生参与和互动

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兴趣主要体现在其是否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因此,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即遵循互动原则。在教学中,教师需在课堂上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同时,需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鼓励他们自由发表观点和解释现象。通过让学生自主提问、互相回答和解释,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此外,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发展需求,鼓励内向学生积极表达,关注弱势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予支持。减少单一教学方式的使用,注重对个别学生的差异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学习,并受益于互动学习。

(四)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教学是当前备受关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大单元教学中需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学习。例如,在光学单元中,可以融入生物学的知识,讨论光对人眼的影响以及光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实现跨学科教学时,可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综合实验等方式,深入研究与物理相关的话题,并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例如,在电学单元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电子产品进行研究,既考察物理原理,又涉及电子技术和材料科学等学科知识。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多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依托跨学科学习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拓宽他们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框架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首要环节是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主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目标设定中需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需突出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的能力,使其更加全面地认识物理学科。此外,需明确目标的层次,确保各层次目标均可达成且有明确的方向。例如,大单元主题为力学,可设定子目标:力的概念与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和斜面运动。围绕子目标设定具体的达成要求:对力的概念与力的平衡,主要掌握力的基本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方式和特点,同时描述力的平衡条件,并通过示例理解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区别。对牛顿运动定律,主要目标为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的作用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力或质量;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摩擦力和斜面运动,重点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能够分析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包括平行于斜面的运动和垂直于斜面的运动等。因此,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目标应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

(二)课程计划的编制

设定教学目标后,须详细编制课程计划。结合学习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包括实验探究、案例分析、模拟演示、小组合作等形式。这些活动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在课程计划中可加入适合学生年龄和理解能力的物理阅读材料,如科普书籍、科技文章等。通过阅读和讨论,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文献阅读能力。在编制课程计划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合理安排内容和学习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通过引入物理阅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提升核心素养。以基于物理阅读的大单元教学为例,在课程计划编制中需根据初中生的性别、年龄、兴趣等特点,选择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富有趣味性的科技类书籍、文章或科普杂志等物理阅读材料。根据所选用物理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和篇幅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阅读任务和问题,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提高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通过组织小组内分析、讨论,展示、分享活动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科技素养。通过加入物理阅读教学的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其科技素养的提高。

(三)教学资源的选用

首先,在教学资源的选用上,应该注重多样性和多元性。选择不同形式和类型的资源,包括图书、网络资源、实验设备、模拟软件等,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保证教学资源的多样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其次,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要确保其具备规范性和权威性。选择与教材要求相符合的资源,确保资源内容的科学准确性和教育合法性。特别是在引入科技类资源时,要注意确保资源可靠、有权威性,避免误导学生或传递错误的信息。再次,教学资源应具备实践性和互动性。通过使用实验设备、模拟软件和虚拟实验等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选择具有互动性的资源,如交互式教学软件、在线教学平台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为了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作用,需注重资源之间的相关性和系统性。确保所选资源与教学目标、知识点的相关性,能够有机地贯穿教学过程。资源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促进学生的综合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首先,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应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层次和学习风格。其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问题导入等方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应注重实践知识的引入,可通过实验、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水平,采用个别指导、小组分层教学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的最大化。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要注重多样性、灵活性,通过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大单元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引导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文本内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后,利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寻找答案。通过互相交流、协商和合作,学生能够共同理解文章内容,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多媒体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来辅助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从而更为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

(五)评估和反馈

评估和反馈是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最后一环。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观察、问答、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总结性评价可以使用测试、作业、项目等形式,对学生在整个单元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当为评估制定明确的标准,让学生知道评价的标准和要求。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在评估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准确的反馈。反馈要具体、明确,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口头反馈、书面批注、个别指导等方式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评价结果,并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评估和反馈不只是教师的责任,学生也需要参与其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总结经验教训并制订改进计划。同时,同伴评价也是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方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借鉴和帮助,促进共同进步。评估和反馈的结果可以帮助教师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通过分析学生的评估结果,了解他们的困惑,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一)基于大单元视野调整教学深度

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中,需从单元主题入手让教学内容更具深度,从而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在开始教学前,教师应该对整个大单元进行整体规划,并明确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大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学科要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深度,使教学内容在整个大单元中有机衔接,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大单元的知识结构,分层递进地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介绍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让学生建立起基础的认知框架。然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探究更加复杂的问题和现象,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为了让学生自主思考,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比如,设计探究性的活动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发现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依托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