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小学语文通过绘本阅读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作者: 魏银婷

作者简介:魏银婷(1987~),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活动的逐步展开,语文课程需要围绕“语言运用”素养全面解放学生的嘴巴,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中,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有趣读物,具有直观、形象、色彩鲜艳等特点,既符合低年级学生喜欢形象实物的认知特点,也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对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应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将客观分析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价值与意义,进而着重探索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语文;绘本阅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9-0040-05

优秀的绘本因其独特的特点而深受低年级学生喜爱,所以在绘本阅读中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产生良好的影响。客观来讲,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乐观,一方面,受到客观成长规律的限制,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储备不足、认知能力有限,需要经过必要的语言训练活动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参加语言表达训练活动的机会并不多,经常以机械背诵语言文字知识的方式学语文,缺少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下积极迁移语言文字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具体而言,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价值与意义有哪些呢?下面文章将对此展开教学分析。

一、低年级小学语文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价值探究

(一)绘本的图画信息直观形象,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信息为主,少量文字作为辅助的阅读资源,学生需要通过观察绘本中每一幅场景图、人物形象、物品造型等美术元素展开联想,结合具体的文字信息梳理故事情节。这样能够将图文资源对照起来,便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因为低年级学生善于进行形象思维,所以能够顺利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这种状态下,低年级学生能够在绘本阅读活动中自主表达、分享交流,初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绘本的故事情节容易理解,便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

低年级学生受到客观成长规律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无法理解他人所说的话的意思、无法理解绘本故事意思等情况,容易陷入认知误区,也会因此失去主动表达的兴趣与能力。但是,绘本故事不同,优质的绘本往往能够画出和谐、自然、有趣的场景图,通过图画资源去展示故事主人公的经历、心情等,所以即便低年级学生无法理解文字信息,也可自主观察图画内容,同样可以理解绘本故事的主要内容。在这种状态下,低年级学生也能够自主复述绘本故事的主要情节、讨论自己感兴趣的细节内容,自然而然地进行语言表达。由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也可设计多元化的绘本交流与表达活动,在绘本阅读活动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绘本画面的开放度较高,便于发散学生的语言思维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阅读活动中都可以加入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与思维加工,低年级学生同样可以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提出个性化的观点、分享不同的阅读感悟。值得一提的是,绘本资源中不同的色彩搭配、造型设计、场景构图等关键信息都直接影响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状态,学生也可以从多个视角去解读绘本故事的主旨、情感基调、审美特点等,在丰富的阅读交流活动中不断地发散阅读思维、拓展阅读结论,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可行的,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有效落实语言表达训练活动。为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设计多元化的绘本阅读活动,及时引导学生在绘本阅读活动中主动进行语言表达,使得学生能够在读、思、达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从而真正为学生的现实成长与未来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基于此文章将从五个角度,即根据学情特点精选绘本读物,促使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素材;围绕绘本内容设计阅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总结绘本内容;围绕绘本主旨设计问答活动,支持学生自主分享阅读感悟;围绕绘本特点设计赏析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基于绘本故事设计故事表演,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阐述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低年级小学语文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根据学情特点精选绘本读物,促使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素材

每一本绘本都有明确的人文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绘本本身的主题意境、情感基调等,也影响着低年级学生在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投入度和积极性。客观来讲,要想通过绘本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便要选择学生真正感兴趣、吸引学生的绘本读物,确保学生在绘本阅读活动中能够顺利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以便真正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精心选择绘本读物,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素材,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个好头。

1. 考虑学生的喜好与兴趣

客观分析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喜好、成长需求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主题,由此收集相应的绘本资源,利用绘本本身对低年级学生的吸引力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使其及时拓展语言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发言、积极分享。为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绘本阅读活动时要主动分析学生的兴趣喜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整理绘本资源,由此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与自主表达意识。

2. 考虑学生的绘本阅读能力

预设低年级学生的绘本阅读能力,选择难度适宜的绘本资源,使得学生能够在绘本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表达,以便顺利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应客观分析并认真记录学生的绘本阅读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思考与感想。

3. 考虑学生的阅读收获与成长

通过预设低年级学生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可能取得的学习进步与成长,根据学生的现实成长需求选择具体的绘本读物,使得学生能够主动通过绘本阅读总结成长智慧,由此激励学生,使其主动表达、分享,以便顺利地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一来,既有利于综合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读好书、多读书的好习惯。为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可能取得的进步、收获等去选择对学生身心有益的绘本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和表达自觉性。

低年级学生容易模仿其他人的行为举动,也缺少良好的是非分辨能力,鲜少思考自己到底是谁,难以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根据班级学生所面临的成长困惑,笔者选择了《我不知道我是谁》这一绘本,旨在通过绘本角色兔子达利B去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不需要成为任何人的替代品,希望学生能够由此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友善、和谐地与同伴相处,同时也能学会发现并学习其他学生的闪光点。学生本就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他们在阅读《我不知道我是谁》的封面时便被兔子达利B的形象所吸引,根据自己所积累的语言文字知识展开了阅读猜想,初步进行了语言表达,并带着好奇心阅读绘本内容。在此过程中,低年级学生能够认识森林中的动物形象,也能通过兔子达利B的经历去总结语言素材,在轻松、幽默的绘本主题引导下产生自我思考,学会认识自我。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所选择的绘本故事能够对学生的现实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兔子达利B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喜欢吃的食物、住址等而一直在寻找自己,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得学生能够思考自己是谁。这样能够顺利唤起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低年级学生在讨论兔子达利B的经历时也能自然而然地积累语言素材,主动进行故事概括、分享阅读感悟,自然而然地迁移语言素材,实现自主表达。由此,便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顺利地实现有效阅读。

(二)围绕绘本内容设计阅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总结绘本内容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嘴巴,使得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思维下自主解读绘本内容,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对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则应设计探究式绘本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复述绘本故事的主要内容,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学生自读,熟悉绘本,独立思考

每一个学生在绘本阅读活动中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保持独立、活跃的思维意识,主动参与绘本阅读活动中,以便在语言表达环节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收获,也能够平等地与其他学生、教师进行阅读交流。为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应设计学生自读活动,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绘本故事,使得学生能够初步熟悉绘本故事的主要情节、关键内容,切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后续的语言表达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2. 生生共读,讨论绘本,总结内容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单一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从不同角度解读绘本故事,所以他们从绘本中所观察到的主要信息也是不同的。对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生生共读活动,比如同桌共读、小组共读、全班同学群读等,引导学生主动与同伴讨论绘本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主旨,由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阅读交流中进一步深化阅读印象,产生丰富的阅读理解体验。

3. 师生共读,展示成果,多维交流

低年级学生在绘本阅读、语言表达活动中需要接受教师的指导与点拨,以便有效地将各类语言素材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对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师生共读活动,在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理解与探究成果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分享阅读所得,以平等、和谐的方式与学生谈论绘本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从绘本中学到了什么,或者是借助必要的问题去启发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地梳理绘本故事的主要情节,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迟到大王》绘本阅读活动中,这一绘本记录了麦肯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经常迟到,总是被老师批评的趣味故事。这一故事主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主动回想自己的校园生活经历,可以切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此,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绘本内容,鼓励学生总结出麦肯席每天迟到的原因、教师的态度,自主梳理麦肯席的有趣经历。在自读活动中,有的学生阅读速度较快,有的学生阅读速度较慢,教师耐心地等待,确保全体学生都读完绘本之后,再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共读活动。在小组内部,学生需要自主复述《迟到大王》的主要故事情节,轮流进行,通过组内成员的补充、完善全面复述故事内容,初步加深阅读印象,实现自主表达。接着,学生便可在小组内讨论绘本故事的内容,比如可以为麦肯席因为出事迟到之后不被教师信任打抱不平,也可以认真讨论麦肯席的老师也开始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而真正理解麦肯席的趣味经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必完全根据绘本故事的情节进行表达,而是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体会、思考等,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待学生能够完整地复述绘本故事,且能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解读时,可以组织师生共读活动,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通过必要的问题指导学生探究绘本故事的主旨,希望学生能够时刻保持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围绕绘本主旨设计问答活动,支持学生自主分享阅读感悟

阅读除了可以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语言活动,还有着一定的人文教育意义,绘本同样具有双重功能。值得一提的是,低年级学生在阅读绘本内容时常常会陷入肤浅、单一的阅读层面,难以将自身的生活经历、成长需求与绘本故事关联起来,所以无法真正地理解绘本故事的主旨,也无法在生活情境下自主迁移绘本阅读经验。对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围绕具体的绘本设计高质量的问题,由此开展主旨探究活动,不断地加深学生的阅读思考、阅读理解,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从绘本阅读活动中总结出成长智慧、生活经验等,由此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经验,真正为学生的现实成长作好充分的准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