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组合作成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作者: 梁瑞燕
摘 要:从事英语教学已经第23个年头,经历过好几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本学年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又进行了一次课堂教学改革。由以往的满堂灌,即老师讲、学生听与做笔记的方式转变成如今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模式,45分钟的课堂,教师引导、讲解以及点拨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其余时间交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初见成效。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与摸索,一种既有教师个人特色又不失自主学习风格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成形。一年来的英语自主学习课堂让笔者有所领悟,也产生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效课堂;优化导学案;思考;改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1-0105-04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多年。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以及国际地位提升,教育机构内部的教研教改活动不断更新。作为语言教学载体的英语备受教育界的关注。随着英语新课标的推进,新课改活动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推崇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退居二线,取而代之的就是“英语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国内多所中小学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其中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等好几所名校成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领头羊。我们学校也分批组织了老师到这几所学校去学习取经,还组织了一次洋思送教的大型活动。就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我校萌芽了。我们英语科组根据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实际情况优化英语科导学案,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方案、反馈方式以及奖励推进办法等。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首先在初一年级推进,经过一学期的打磨工作,本以为信心满满,静候佳绩。殊不知期末区统考成绩一出炉,一盆冷水把我们的所有热情给扑灭了,各科成绩的各项比率在区排名都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英语竟然排到第八名(也就是排中后去了)。思前想后,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分别从学习小组的组建原则、导学案的设计环节、评价方案、反馈方式以及奖励办法进行了排查,然后进行了二次改进。争取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踏踏实实做事的作风。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追求有效的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我们初一年级英语备课组在下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做了大胆的整改与尝试。分别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分组要科学化,导学案要优化,评价方案要量化,反馈方式要速化,奖励方式要多元化。
(一)分组要科学化
与传统的学习小组分组办法相比,新型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更讲求科学性与实效性。解决学生的分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上学期的分组经验告诉我们,分组办法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适。就这个问题,我们英语备课组在班主任已分组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分组。也就是英语课堂上的小组成员与班主任的原分组成员有一定差异。我们根据以下原则进行二次分组。
1. 同组异质原则
以上学期各次英语测验及考试成绩,英语综合水平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一共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7人,每组包含(A层次3个同学,B层次2个同学,C层次2名同学),然后从其他因素考虑,包括综合成绩的优劣,英语学习能力的强弱、性格差异、性别、班干部等,对各组人员进行调适。
2. 异组同质原则
分组时,组与组的英语总分、平均分必须相近,也就是保持组际的均衡性。这样就可以避免组间差异大,造成的竞争意识薄弱,有利于组际的学习交流与良性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这样的二次分组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使学生在自己的优势科目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使处在各个英语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与发展。这样的分组形式为有效课堂创设了平台。
(二)导学案要优化
现代社会处处讲效率,课堂教学也求实效与高效。在英语实践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优化编写也备受英语老师的重视。导学案必须做到精选精炼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升学生对导学案的重视程度。
1. 备课组老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每个module及每个unit的重点与难点。备课组进行了一次集体备课后,各英语老师仍需进行二次备课,备本班学生的实际需要。
2. 预习案中预设的环节与问题要考虑本班学生的英语水平。预习案要具备可行性与可持续性。让预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预习案必须提前一天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过程和充足的准备时间。经过使用一个学期的预习案,学生的预习习惯基本形成了。下面附上我们的一份预习案。
Module 7 Unit 1导学案——预习案
(一)熟读并记忆Unit1的重点单词,并且试着默写以下单词。
1. 跌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跟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家兔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地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茶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所学的新单词找出Part3的重点短语(5个以上),把其画在书上并翻译成中文。
1. 在河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跌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坐在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着某人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开茶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提示单词,找出其所在的重点句子画在书上并把其翻译成中文。
1. (What’s...ab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lice was sitting...river.)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hy...runn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It was...at everyone.)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They were having...garden.)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To see...story.)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第三部分对话两次,到小组长处试读课文一次(并做登记),也可挑战背诵Part 3。
3)导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预设要有梯度性,分量要适中,确保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吃饱,成绩差的同学也有所收获。
(三)激励评价方案要量化,教与学的反馈要速化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案讲求一定的原则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使不同智能级别的学生在和谐竞争的课堂气氛中愉悦地学习,使其智力和心理共同健康地发展。所以在制定激励评价方案时要做到如下几点:
1. 坚持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评价委员会由每组的正副组长及学生代表组成,组与组交叉监督评价工作。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觉得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合理的评价。
2. 小组评价机制一定要以学生互评为主导,教师评价作为一个补充。每个学生上课表现如何,组内成员是一目了然的。所以我们必须放心地把评价权利交到小组中去,其实就是把老师解放出来。
3. 量体裁衣,根据每个组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奖项,对于每组1~2号的优等生我们可设立英语战神奖、挑战终极奖(挑战难题)、智多星奖;对于3~5号的中等生我们设立积极攀登奖、“勇不言败”奖等;我们不能忽略6~7号的后层学生,也为他们设立认真倾听奖、积极发言奖或善于合作奖。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他们提高,使他们不断进步。让后进生在英语课堂上有一种归属感。
4. 英语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设计一定的评价表,做到环环清、节节清、日日清、周周清。使教与学的情况得到及时的反馈,然后不断改进,使课堂变得有序和高效。
(四)奖励方式要多元化
现在的学生家庭环境相对比较宽裕,大都不愁吃穿。所以单纯物质方面的奖励对他们来说是不痛不痒的。所以我们要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穿插使用。譬如说学习小组积多少分就可以奖励他们上一节游戏课、打一场篮球、看一场电影、组织一次烧烤活动等,总的来说,就是要活化奖励方式,激活学生的积分欲望,因为他们毕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能否有效和高效,全凭他们的表现。
经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改进,“高效英语课堂——自主合作学习”这一概念与模式终于在笔者的脑海里清晰化了。笔者领悟到一些实质性的东西。
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
1. 教学导学案的实施使我们能轻松愉快地驾驭课堂,但是真的是台上40分钟,台下却是四个钟头的艰辛啊。
2. 英语导学案预习案的实施,使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学生通过导学案,能清晰地知道老师这节课要让他学些什么,每个步骤要让他做些什么,也就是让导学案成为课堂上的一根线,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对学生进行导学,减少学生发呆和打瞌睡的现象。
3. 由于小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成绩好的同学帮扶,总会在课堂上有点收获。坚持下来,只要把纪律抓好,再差的学生也能体会到一点点的进步和成功。
4. 导学案的大部分内容较为基础,对一些吃不饱的学生(成绩优秀的同学)而言略显不公平。所以下阶段我们在导学案的编写方面会尝试分为A、B、C三个等级,让好、中、差生都能有所收获。
既然我们学校现在实行的是“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就应该大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只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起引导和点拨的作用。所以学生是否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等几方面成为我们学校判断一节课的课堂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就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做例子吧!
经过以上几点的思考,笔者对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些改进。笔者觉得要使英语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 让课前预习成为推动英语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条件,学生必须在课前试读和试背新课的单词、短语。在阅读新课文的同时学会用提问题的方式掌握文章的大意,并提炼出课文的重点句型及语法。
2. 新课开始时必须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通过抽读单词,默写单词、短语和试读文章等形式抽查。
3. 小组内成员交流预习中存在的疑难,找出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只能用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点拨和答疑,其他时间必须交给学生合作学习,包括听、说、读、写的过程都在生生间展开。
4. 课前小测、课后测评及单元测验的效果成为判断一节课是否有效并且高效的有力依据。
总而言之,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课前巧花心思备课,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动机,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互教互学的积极性的。这样既能让教师在课堂上教得轻松,也能让学生学得高效。
参考文献:
[1]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2]付春贤.巧妙提问,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122.
作者简介:梁瑞燕(1975~),女,汉族,广东佛山人,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吉利中学,研究方向:双减政策环境下如何提升课堂效率,优化课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