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英语高品质课堂的策略分析
作者: 王方摘 要:建构英语高品质课堂是所有英语教师致力追求的目标之一,文章从“实”“活”两个方面进行策略构建,首先融合绘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利用音律型、认知型、故事型绘本引导学生学习,其次为学生设置问题实现科学锚点的抛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究,最后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强化应用,从替换练习、自编歌谣、角色扮演三个方面促进学生应用英语知识,最终实现英语高品质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高品质课堂;“实”“活”相济;小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2-0001-04
教学过程中的“实”指的是教师教学内容的充实,学生学习过程的扎实,学生能够真正从课堂中掌握英语知识。而“活”则是指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两者相结合才能够真正让学生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兴趣的学习,不断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高品质英语课堂的建构。
一、 融合绘本,调动学习内驱
(一)音律型,指导发音方式
“实”“活”相济,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构建灵活的教学策略,运用绘本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运用绘本中的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音律型的绘本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绘本中的语句进行发音练习,自己则在一旁指导学生的发音方式。
如在“I like dogs”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动物相关的英语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准备音律型的绘本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锻炼学生的发音。依照这一单元的内容,教师所准备的绘本应当包含丰富的动物形象,让学生能够将英语的单词和直接的形象展示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教师还应当利用动物单词为学生编排有韵律的句子,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朗朗上口的方式进行朗读。在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利用cat、dog、elephant、horse等单词编排韵律语句,将这些单词都变为复数形式,就可以直接形成韵律感。教师首先为学生进行朗读:“Cats、dogs、elephants、horse, they are all animals.”接着学生就会跟着教师进行一次朗读,教师此时则开始指导学生的发音,不同的单词变成复数之后的发音方式是不同的,教师着重针对horse这一特殊发音的单词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发音。学生产生朗读的兴趣后,教师就可以对其中的具体知识进行讲解:“大家都知道animals这个单词所表示的意思是动物,那么前面我们所说的这些动物都是什么呢,大家可不可以在绘本上将图画和对应的单词进行连线呢?”学生此时就会开始连线,分别将这些单词和猫狗等动物的图片匹配,待匹配完成后学生就对这些单词形成了基本印象,此时教师则再次带领学生进行强化朗读,让韵律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层印象,这样就让学生完成了本节内容的学习。
通过音律型绘本教学,教师能够利用其中的生动元素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次重复朗读中了解单词的发音,同时这种音律型绘本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韵律能力,让学生在日后朗读英语课文的过程中,音调和韵律更加标准,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树立起良好的发展旗帜,助力高品质课堂构建。
(二)认知型,熟悉基本句型
认知型的绘本以塑造学生的认知为主要目的,主要力求通俗易懂地让学生实现基础知识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认知型绘本让学生熟悉课本中的基本句型,通过绘本中的情节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句子应当如何构成,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促进其对语法、句式的掌握,实现构建寓教于乐式的高品质课堂构建。
如在“Lets make a fruit salad”这一节中,针对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幅图主要内容的形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在句型方面的认知塑造。绘本的第一幅图是一位学生拿着一颗苹果,向身旁的好友介绍自己所拥有的水果的情节,教师此时使用绘本主人公的语言进行图画内容概括:“I have an apple.”教师首先询问学生:“绘本中的人物在干什么?”学生此时就会开始思考其中的人物关系,发现他是想为另一名学生介绍自己拥有的水果。教师看到学生揣测出了绘本的情节后,就可以继续深入询问学生:“如果你想向别人介绍自己拥有的水果你应该怎么说?”学生此时就会开始思考,想到用中文表达可以是“我有××水果”。教师此时让学生阅读绘本下的文字,询问学生表达了什么意思。学生就会发现这一语句表达的是“我有一个苹果”。教师为学生进行句型解析:“我有一个苹果,具体的构成部分就是主语I,拥有have,苹果an apple,只要懂得了其中的句子成分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了。”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以其他的水果造句,让学生真正实现基本句型的掌握。
通过认知型绘本的教学,学生能够有效通过绘本中的情节积累起对英语句子具体意义、句式结构的认知,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意愿的同时,让学生实现了语法结构认知的积累,有效实现了高品质课堂的构建,促进了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
(三)故事型,引导预测语言
故事型绘本不仅仅局限于描述具体的语句含义,而是利用图画之间的顺序,将完整的故事情节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完整的绘本阅读实现英语故事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问题引导,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后续的语言和故事情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深度,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如在“I can play basketball”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运动相关的英语语句,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故事型绘本的阅读。教师为学生编排绘本,可以将课本cartoon time部分的故事情节通过绘本展现出来。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画,图画中两人正在观察池塘中游泳的鸭子,其中一位同学说:“I can swim.”此时另一名学生则回答:“I can swim too.”两人走到操场看到正在奔跑的人,其中一名同学说:“I can run fast.”另一名学生同样回答:“I can run fast too.”此时教师询问学生:“在前面两幅图中,两位同学都应用了哪种句式?”学生此时就会开始思考,想到所运用的句式是情态动词can引导的陈述句,教师此时再出示第三幅图片,图中两人看到了在天上飞翔的小鸟,教师此时询问学生:“这个时候两个人会想到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就会开始思考,想到也使用can引导的句子,会进行“I can fly”等对话,教师提醒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有的学生就会想到,使用can的否定形式,进行“I cant fly”的表达。这样就让学生进行了语言的预测。通过让学生观察前两幅图片从而推理出后面的故事情节,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故事型绘本来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到故事情节中进行知识学习,还能够通过让学生猜测的方式主动引导学生推理绘本内容,实现情节和逻辑的揣摩,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助力了英语高品质课堂的构建。
二、 设置问题,实现科学抛锚
(一)有效翻转,确立锚点
绘本策略所注重的是教学的“活”,而在“实”“活”相济课堂中,活是一种形式,真正的教学内容和质量应当“实”,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构建高品质英语课堂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策略,将问题当作锚点在学生的学习中抛出,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从而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实现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这种抛锚策略首先应当从主体角色的反转上展开。
如在“A new student”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校园基础设施相关的英语知识,此时教师就应当转变主体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自己则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只负责引导学生。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中story time部分,并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的时候进行思考,这样就把探究的主动权交在了学生的手里,有效确立了学习的锚点,通过对教师所给出问题的回答,有效增大了学生的学习深度。教师所给出的问题为:“在story time部分中,一共提到了几种类型的教室?如何询问教室有多少间?如何回答教室有多少间?”学生此时就会开始针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度探究,发现课本中一共提到了art room、classroom、computer room等几种类型,而通过课本中两人的对话又可以发现,询问数量有多少的语句是how man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回答则是用there be句型,这样就让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锚点理解了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实现了课堂的有效翻转。
教师设置问题确立锚点的方式,可以为学生的发挥主体能动性设置抓手,让学生沿着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进行攀爬,不断实现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这种方式有效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了“实”的教学目标。
(二)推送资料,自主探究
促进教学内容的扎实,不仅仅需要针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深度学习,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推送课外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资料的推送,扩充学生学习的广度,让学生实现充分的英语知识自主探究。
如在“Our animal friends”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身体部位相关的英语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送英语资料,详细讲解身体各个部位的英语名词,为学生扩充学习的广度。教师可以按照一定顺序为学生进行资料扩充,例如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为学生讲述各个部位的称呼。在教师给出的资料中,从头部开始讲起身体各个部位的英语名词,首先是hair头发,其次是head头,接着教师则提问学生:“我们之前学过面部五官的表达,大家还记得都是什么吗?”学生此时就会回答:“eye、nose...”待与学生互动完毕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资料的自主阅读,接下来学生要学习到的就是下巴chin、喉咙throat、脖子neck。待学生自主将身体的各个部位名称都阅读完后,教师再针对这些扩展的资料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学习。这种引导自主探究、推送资料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
教师应当注意在推送资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插入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深度,引导学生不仅对扩充资料展开阅读,更能够进行深度思考,从而有效提升英语课堂的学习质量,达到“实”的目的。
(三)适度拓展,渗透文化
扩充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应当在英语文化层面为学生进行适当拓展,从而能够让学生不仅仅了解到英语知识,还能够感受英语文化,有效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如在“At Christmas”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圣诞节相关的英语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适度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英语文化。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了解圣诞节的基本内容,接着教师就为学生进行圣诞节背景的拓展:“圣诞节并不是在所有西方国家都过的,它属于基督教的节日,因此只有信奉基督教的西方民众才过圣诞节,在圣诞节这天,人们一般都会准备圣诞树等装饰品来烘托节日的氛围,全家还会聚集在一起吃火鸡等食物,这些都是西方圣诞节的具体习俗之一。”这样就为学生扩充了圣诞节的文化知识。
这样进行适度拓展,有效扩大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学生打开了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提升。
三、 组织活动,强化应用意识
(一)替换练习,有效迁移
组织活动是运用“实”“活”相济策略的最终环节,它既通过丰富有趣的英语活动让学生学习知识,又能够促进学生的探究深度提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替换练习,让学生迁移应用知识。
如在“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交通方式相关的英语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单词替换,实现有效的迁移。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一个问题:“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自己情况的回答。教师此时选择一名学生继续询问:“除了你所说的步行来到学校之外,你还能选择什么方式到达学校?”学生就会回答:“可以乘车或骑自行车。”教师则让学生将自己刚刚用英语回答的语句替换为take a bus、ride a bike等短语。待学生将这种陈述方式学会后,教师再询问学生:“如果更换为by形式来进行上学方式的描述,应当如何进行表达?”学生此时就会开始替换,将take a bus、ride a bike转变为by bus、by bike等形式,这样就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迁移,也让学生了解了交通方式的不同说法。
这种替换迁移的方式,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深度提升,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英语知识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