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对策研究

作者: 石晶晶

摘 要: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且遵循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效教学模式,其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法不能照顾班级全体学生的不足,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针对性培养。在开展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教学目标、作业布置、问题选择以及内容设计等多个层面进行研究,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分层教学还需要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使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得到有效培养。文章探讨了在对传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之外,实施选择性分层提升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的实际可操作性,以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生物;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6-0122-05

自21世纪以来,各国的经济竞争、文化竞争以及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而这些竞争归根结底还需要高质量的人才作为支撑。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这也是为什么自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加大了素质教育落实力度。在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普及性和个体差异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很多小学取消了留级制度,小学生能够直升到初中,不少学校就是九年制中小学,学生可以在本校中完成义务教育;另一方面,大量小学生直升到初中后进一步增加了初中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传统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再加上过于重视优等生忽视差生的教学方式,导致初中学生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运用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

一、 分层教学概念及特点

关于分层教学法国内很多学者都对其做出了相应的解释。1989年詹振权较早地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分层教学法就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够针对学生的客观差异性进行区别对待和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在1996年以及2014年何明以及刘敏二人对分层教学持有同样的观点。2000年杨森宇以及胡善通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的个人差别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得到良好发展。在2010年刘文霞以及叶琳二人认为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差异基础开展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很多学者都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将分层教学法看作一种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或者教学策略。无论从哪种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些学者都会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需要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分层教学法看作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按照特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开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共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正视学生的差异性

如今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不一样,由于先天因素以及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身体发育、智力发育、能力强化的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果忽视这种差异性就会导致教师缺少对学生的足够了解和关注,使教学效果大大下降。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差异性为重要前提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师对学生产生差异性的原因以及学生个性化表现具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展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使教师能够针对性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开展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的实施基础是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具体则表现在每个初中学生身上。而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很多教师都是以班级为单位集中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如果仅强调差异性忽视学生群体存在的共性,就会导致教学活动很难有效开展。要想缓解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我们需要在正视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对学生采取分层措施,运用分层教学法制定各种标准对学生进行鉴别以及分类,将具有相似特点的学生归类于一个层次,实现个别与一般的有效结合,提升教师分类指导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三)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开展的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最优的针对性教学,实现班级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能力最大化提升。尽管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以及个性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类别,但是在学习理论中,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是决定学习标准的唯一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适当的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就能够使学生达到相同的学习目标。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完成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这才是初中生物分层教学实施的目的和意义。要想保证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保证因材施教的充分体现,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特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寓教于乐成为各个初中生物教师的最终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使学生能够在开心和振奋的情绪状态中提升生物能力,并对生物学科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但是从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并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这严重影响到了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分层教育寓教于乐的特点,发挥寓教于乐的教育优势作用。

(五)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分层教学的关键特征。学习生物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价值观念,让学生学会应用生物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这则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分层教学法的学以致用特点,开展生物教学。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以致用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的生物知识应用能力较弱。

二、 生物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降低生物学习难度

初中生物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应用,降低生物知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难度。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有效推动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生物知识都会感觉到陌生,在学习和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学习质量下降。在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在教师科学分层的帮助下,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开展生物知识的学习,针对性提升生物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并不在中考考查范围内,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将初中生物当作一门副科进行学习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弱,教学针对性有待提升。分层教学的实施能够让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有效获得相应的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从原本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为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

作为自然学科的基础类学科之一,生物是农学和医学的重要学习基础,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食品、能源、环保以及化工冶金等多个领域都有涉及,应用范围极广。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实施情境教学和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了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能够在集体授课的制度下充分发挥个性和创造力,使班级各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四)提升初中生物教师综合素质

分层教学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分层教学的实施打破了以往教师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如今教师灌输式、说教式的课堂教学现象越来越少,很多教师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还给了学生。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针对每堂生物课制订能够符合各个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教师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以及教学技能无疑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分层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促进教学工作深入开展,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传统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分层教学的实施能够促进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可以说,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能够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够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师生双方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提升,共同进步使师生都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有效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三、 初中生物中分层教学设计对策研究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学生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进行调查和了解,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要想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生物学科成绩为主要参考,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探究能力以及其他等一些非智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一般来说这三个层次的学生比例应该控制在1∶3∶1。A层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生物知识基础和较为端正的学习态度,具有勤奋刻苦、乐于钻研等学习特点,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而且愿意积极挑战高难度问题。A层学生在整个班级的占比中较少,其学科成绩一般会长期名列前茅,属于优秀学生层次。C层学生的生物知识基础较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知识理解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是不善于变通,在解决生物问题的时候不会举一反三。而B层学生在整个班级中占比较多,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一般,学习能力一般,生物知识理解能力一般,成绩长期处于中等水平。部分处于B层的学生生物成绩有时会有波动,但是波动不大,对生物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是学习兴趣并不高涨。

对学生分层并不是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实施分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提升自己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ABC三个层次学生的比例,设置若干个五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配置A层次学生一名,C层次学生一名,B层次学生三名,运用同质分层、异质分组的方式构建多个水平相近的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教师要注意,学生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分层教学实施之后学生将会获得不同层次的提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月考成绩等进行动态分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内容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材来设计教学内容。作为教学重要辅助工具,教材能够指导学生围绕新课程标准学习生物知识,是生物知识体系的精华所在。但是教师需要注意,运用教材的方式绝不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在授课之前教师需要认真备课,研究教学大纲并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规划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的难度划分成几个区间,并明确各个层次学生需要接受的知识信息。教师需要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针对C层次学生而言,教师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生物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基本知识,设计符合学困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针对B层次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明确生物知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将各个知识点和知识总结串联起来进行学习。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符合中等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够全力解决重点知识内容的相关问题,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针对A层次学生,教师需要注重培养他们探究生命现象以及原理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使A层次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各项技能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延伸知识点,提升他们的生物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进行有重点有难点的设计和讲解,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展现教学的连续性,避免教学内容发生断层现象。

(三)教学分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