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识字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 林瑞英 刘瑛茹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生存在识字困难现象。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须选择符合学情的识字策略及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识字的目的。文章围绕低年段识字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方法对策等内容展开论述。在借鉴、总结前人识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相关理论依据,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识字方法,以期低年段学生识字效果,整体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字源识字;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7-0001-04
一、 识字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的重点和难点。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二年级学生需认识汉字1600个,会写汉字800个。整个小学阶段需达到3500个左右识字量,一、二年级就占了将近一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识字教育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现状、原因分析及改进方向
为了了解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现状,特面向低年段师生展开调查,以期通过回望过去,探索识字教学新出路。
(一)调查说明
1.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一是了解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二是了解低年级教师现有识字教学方法及策略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及识字教学认知、教学瓶颈。
2. 调查对象
一年级新生未系统学习过汉字,进行识字调查意义不大。因此,学生问卷面向2019年9月入读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一两学年的学习,已经具备阅读问卷及对汉字学习经验做出相应评价的能力。学生问卷发出243份,回收243份;教师访谈问卷12份。
3.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摩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方式多样,调查结果全面可靠。
(二)调查结果简析
文章将从学生及教师两个方面,小结调查结果。
1. 学生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识字兴趣较浓厚,日常生活中能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识字量较大,识字速度较快。但不少学生存在不容忽视的识字问题:
(1)识字兴趣不浓,识字动机不强
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了解学生的识字兴趣及习惯:“我的识字兴趣程度()。”“生活和课外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会这样做()。”
数据显示:部分学生的识字兴趣一般,主动识字习惯未养成。因此,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是调查的首要目标。
(2)识字方法机械,识字效果不佳
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了解学生的识字途径及方法:“我会通过这些途径识字()。”“我常用的识字方法有()。”
从结果看:“加一加”“减一减”和“换一换”是低年级学生最主要的识字方法。识字途径方面,68%的学生通过阅读识字;42%的学生通过生活物品识字;79%的学生请教他人;84%的学生借助媒体无意识字。综合学生平时作业、测试及课堂表现,虽然学生识字途径多样,但识字方法单一机械,学生识字主要是靠死记汉字的字形,对汉字音形义掌握不足,无法举一反三,导致识字效率低下。因此,探索科学识字法,帮助学生高效识字,是调查的另一目标。
(3)识字能力不足,识字问题不少
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了解学生识字能力:“我在阅读时,()。”“我遗忘汉字的情况()。”“我是否会写错别字()。”结果如下:
100%的学生出现错别字问题,错别字现象普遍。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存在“难学、难写、难记忆”等识字问题。因此,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解决识字问题,迫在眉睫。
2. 教师方面
通过问卷及访谈,了解到:笔者所在学校低年段教师平均教龄15年以上,经验丰富,教学中能熟练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善于反思总结,教研氛围浓厚。存在问题如下:
(1)重机械灌输,轻能力培养
识字方法上,枯燥乏味的抄写、组词、默写、死记硬背灌输式教学仍然存在;换偏旁、加偏旁、去偏旁机械方法,仍是课堂主要方法。反反复复都是这些识字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保持识字的浓厚兴趣。
(2)教学重工具轻人文,学生语文素养受限
教师识字教学时过于重视汉字的工具性,对汉字教学的人文性关注不足,也是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如下:
①重数量轻质量,忽视汉字内涵
教师为了保证低年级的识字量,运用各种方法让孩子快速识记汉字,短时间内确实能扩大学生识字量的目的。但学生记住的只是一个个符号,汉字积淀几千年的内涵缺失了。
②教学手段花样繁多,字源意识相对淡薄
教师识字教学方法多样,但使用字源识字法教学比例偏低。部分教师有字源识字意识,但未在实践中运用。脱离汉字文化的识字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汲取丰厚的文化养分,制约学生综合素养的增长。
(三)产生问题原因分析
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笔者从汉字、学生及教师三方面进行分析:
1. 汉字方面
汉字本身固有的复杂性,导致学生识字出现困难。
(1)汉字内蕴丰富,育人功能多重
汉字不仅仅是一个个具有音、形、义的文字符号,它历经千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信息。识字不仅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还具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多重功能。
(2)汉字数量众多,词义用法灵活
汉字数量多,词义丰富,用法灵活,学习汉字是语文及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因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不足,如果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容易认为识字吃力无趣。
2. 学生方面
低年段学生认知能力的特殊性,是出现识字问题的客观原因。
(1)低年级学生处于直觉思维阶段,认知活动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特点。日本汉字教育专家石井勋博士经过30年的研究得出结论:“儿童的思考过程与成年人相反,他们是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部分。”由于他们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知识经验又少,理解能力差,想象具有较强的复制和简单再现的特质,所以对汉字的学习,容易只把握字的大体轮廓,忽视复杂的结构,从而觉得汉字难写、难记忆。
(2)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探究意识比较薄弱,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低年级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较差,无法自主养成自觉识字习惯及提高识字能力,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改进。
3. 教师方面
教师字源理论知识不足,教学参考资料欠缺,教学方法策略陈旧,制约学生识字效果。
(1)字源理论知识欠缺
教师字源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对汉字规律掌握不足,导致汉字培养学生审美、发展思维等多重功能的缺失。通过课堂观察及访谈发现,部分教师语言学知识欠缺,字源文化底蕴不足,对汉字进行“字形溯源”基础上的“文化溯源”常常力不从心,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
(2)教学参考资源匮乏
虽然有关字源教育学的著作比较丰富,但专门研究字源识字教学的著作却非常匮乏,教师可利用的教学指导方法与参考资料不多。
(四)关于改进识字教学方向的思考
以上原因分析,引发了课题组教师的思考:哪一种识字方法,既可以尊重学生身心特征,又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呢?经过广泛阅读资料,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特点,课题组成员把目光锁在字源识字法上。以期通过字源识字法的运用研究,帮助学生在追溯字源,了解汉字演变规律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字义,规范化地使用和书写汉字,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与学双赢。
三、 小学低年段字源识字法运用理论依据
笔者将从心理学、汉字全脑功能以及教材编写特点论述在低年级开展字源识字法教学的可行性。
随着深入理解识字教学,笔者坚定了从字源解决学生识字问题的信心,依据如下: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6~8岁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具体鲜明的事物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字源识字法利用汉字的图画性特点,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直观形象的字源识字手段,能够架起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的“桥梁”。
(二)汉字全脑功能
《汉字创造心理学》一书指出汉字左形右声的结构形式,正好与人脑的生理机制相匹配:左为形旁,正好通过左视域进入人脑右半球,而右半脑主要是形象思维,负责加工处理视觉形象、直观材料、绘画图形、空间、几何等。右为声旁,正好通过右视域进入人脑左半球。左半球主要为抽象思维,负责加工处理听觉形象、抽象概念、语言描述、时间、数字等(见图1)。
汉字的结构与人脑的机理恰好对应起来,汉字作为图形文字的代表,同时把音、形、义三类信息通过传送而刺激大脑左右两个半球,被称为“全脑文字”。而字源识字法,利用汉字的图画性,能使左右脑同时被调动起来互相合作,帮助学生开发大脑功能,克服汉字难学的问题,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部编版教材加入了《口耳目》《对韵歌》等极富中华特色的篇章,对字源识字法的运用和渗透做了很多有创意的设计,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例如,一年级上册识字课《口耳目》以图画、甲骨文、楷书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初步感知字源,感受汉字的来源。教材编写循序渐进,二年级则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汉字的表意功能的认识和体会。低年级教材编写处处体现了从字源角度理解汉字,发现汉字之美。
王宁指出,小学低年级象形字、指事字这类独体字较多。教师如果在低年段运用字源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独体字,对学习会意字和形声字等合体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教师在使用部编版教材时,应着力考虑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如何才能体现汉字丰富底蕴及文化育人的功能。汉字是一种集音、形、义为一体的方块字,具有图画性、表意性的特点,趣味性强。字源识字法既挖掘了汉字的趣味因素,从源头出发,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又能凸显我们的传统文化,无疑是不二之选。
四、 字源识字法在低年段识字教学运用策略
教师是识字教学的主导者,在识字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和辅助资源,科学使用字源识字法,启发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融合多种识字方法,优化识字教学策略
字源识字法与其他识字方法并非相互独立,将字源识字法融入其他识字方法进行教学,对识字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集中识字法结合字源识字进行同部件汉字教学,同部件汉字字义上互有关联,举一反三,开拓学生思维;教师在进行随文识字时,如果运用字源识字法解读重点字词,学生理解文本时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字族文识字结合字源识字法,学生轻松理解字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拓展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字源识字法与其他识字方法互相融合,优化识字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丰富字源识字活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工具,丰富字源识字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 字源游戏,增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