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创造教育背景下的幼儿园教育研究
作者: 王玲摘要:目前在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成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幼儿园创造教育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在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要将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进行有效融入,不断发掘幼儿的创造潜力,促进幼儿进行自由探索和创造,不断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文章主要针对陶行知创造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育的相关策略进行有效探究,希望能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下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7-0163-04
一、 引言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创造素质的重要阶段,因此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要采用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对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意识到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而为幼儿创设安全自由舒缓的创造性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从而不断提升幼儿的创造素质。下面就针对陶行知创造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育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二、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创造教育,需要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落实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第二,以启发人的创造思维,激发人的创造力为主的创造教育,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动力。第三,以培养真善美为主的创造教育。目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对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可以让幼儿享受游戏的权利。游戏是幼儿打开创造之门的重要工具,因为幼儿天生喜欢游戏,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游戏能力。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幼儿对游戏大胆尝试,不断体验新的游戏,促进幼儿主动去思考,在自己的游戏中畅想,进而让幼儿成为真正的游戏主人,让幼儿充分享受游戏的权利。比如,在小班幼儿玩轮胎游戏的过程中,其中一位教师只引导幼儿开展滚轮胎游戏,并且要求幼儿对滚轮胎这一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刚开始幼儿的热情比较高,但是到最后幼儿就慢慢地失去了一定的兴趣。而另外一位教师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利用不同的方式来玩轮胎,幼儿充分的开动了自己的大脑,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有的在轮胎上爬来爬去,有的将轮胎当作桥走来走去,有的在轮胎跳来跳去,有的利用轮胎来运球,还有的将轮胎当作小汽车来开等各种各样的玩法,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热情越来越高,非常享受玩游戏的过程。
其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可以将生活经验还给幼儿。生活是创造的主要源泉,要想开展创造教育必须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如果创造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那将会变得虚无缥缈不切实际。为了能够让幼儿的创造教育更加接地气,教师要引导幼儿从生活中汲取一定的创造能量,并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来改变生活和认知生活,进而将生活经验还给幼儿,不断提升幼儿对世界的认知,促进幼儿对未知世界进行勇敢探索。比如,在小班幼儿开展娃娃家游戏的过程中,一个小女孩坐在梳妆台前,她将装雪花膏的瓶子慢慢地打开,用自己的指头在瓶子里面轻轻地挖了一下,又将沾有雪花膏的指头在自己的左右脸蛋上轻轻点了一下,随后用她的两只小手在脸蛋上轻轻地揉搓起来,当雪花膏在脸蛋上揉搓均匀之后,她还从对面的镜子里照了照自己。接下来她又将润唇液的盖子打开,并拿起瓶中的滴管看着镜子在自己的嘴巴上轻轻地抹了几下,然后将自己的嘴巴抿了抿,最后开心地笑了。
其三,陶行知创造教育能让幼儿享受到童年的乐趣。一般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才能让幼儿真正的感兴趣,才能够真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也能够让幼儿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感受到游戏的快乐感、自由感和乐趣。因为创造性的教育活动能够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开展自由创造,快乐地参与游戏活动中。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激发,而且还能够让幼儿充分享受到童年的乐趣。比如,教师在同一间活动室设置了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娃娃家区,另外一个区域是益智区。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很多新的材料投放在益智区。而在娃娃家区域,教师选择一些低结构的半成品材料投放在其中,比如形状各异的纸盒子、废旧的瓶瓶罐罐以及废旧的梳子、吹风机、各种各样的玩偶等,但是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小班幼儿宁愿在娃娃家去挤来挤去,也不愿意到益智区去摆弄丰富的玩具。
三、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幼儿园教育策略
(一)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重新认知
教师是孩子在幼儿阶段开启创造的守门人,为了能够将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进行有效落实,首先需要教师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正确认识。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改变以往幼儿服从教师安排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个人思想以及诉求,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幼儿来左右幼儿的行为,利用成人的标准来对幼儿进行判断。重视幼儿创造力对幼儿日后发展的重要性,承认幼儿的创造力。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过高的估计,否则会给予幼儿过多的压力,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发展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地开发和探索幼儿自身所具有的潜力,根据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具有的发展特点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这也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关键。
同时教师还要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全面掌握和了解,因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是与心理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孩子在幼儿阶段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比较强,但是缺乏丰富的认知经验和知识经验,思维处于跳跃式的发展。再加上孩子在幼儿阶段并没有形成相应的规则意识,其创造行为会被教师误认为是孩子淘气的一种行为,从而被教师阻止和限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萌芽。教师一定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对幼儿进行全面了解,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正确判断,给予幼儿一定的支持,对幼儿创造力表现特点以及心理特点进行准确了解,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教师还要认识到幼儿创造力的多元性,教师要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倾听幼儿的声音,体会幼儿的感受,跟幼儿以朋友的身份相处,为幼儿创设复杂多样的场景和环境,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幼儿采用多元式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比如,目前在幼儿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些非语言表达方式除了有音乐、绘画之外,还有文字、手工制作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挖掘幼儿的多种智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多元性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幼儿创造观。
(二)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为幼儿创设创造性环境
环境在幼儿创造力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创造性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幼儿自由发展和探究,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和创造欲望,为幼儿的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创造性环境的在设置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其中精神环境的创设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物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学设备,而且还要为幼儿设置自由、宽敞的活动场地以及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给幼儿感官方面的刺激,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思考欲望。一般物质条件的创设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其一,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与大自然和生活接触的机会,有助于拉近幼儿与生活和自然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自主地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的成长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很多城市里面的幼儿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越来越少,这让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神秘感也在慢慢消失,让幼儿对美好的大自然失去了一定的幻想。所以在物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园要融入更多的自然因素,促进幼儿与自然之间进行近距离接触,不断丰富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其二,为幼儿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方面的支持。在幼儿创造性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为幼儿准备相关的活动材料,比如废纸箱、彩笔、彩纸、剪刀、积木、胶棒,还有幼儿喜欢玩的一些玩具以及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绘本等,教师要让这些活动材料安排在显眼的地方方便幼儿能够随时拿到,并且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对活动材料进行自由取放。尽量为幼儿多提供一些无结构的材料,比如橡皮泥、积木等,这些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观察欲望,引导幼儿进行分析和探索,激活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进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些材料进行随意编排和组合,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度和敏锐度,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其三,为幼儿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在幼儿创造性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独立的空间,促进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自由探究和尝试。如教师可以每天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并在各区域当中进行自由探索,从而为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四,为幼儿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的室内环境。具有启发性的室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开展丰富的想象。教师可以对教室的每一面墙壁进行装饰,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墙壁上,也可以进行宣传栏的创作以及校报校刊的创作,也可以将一些名言警句以及标语展示在墙壁上,并且要定期进行更换,给予幼儿一定的新鲜感,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其五,为幼儿创造性成果设置专门的展示区域。教师可以在教室的一角专门设置一个创造角,将幼儿富有创造力的一些绘画作品、手工制作展示出来,鼓励幼儿积极创造。
相较于物质环境来说,精神环境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幼儿创造的过程当中需要一定的安全感和自由感,因此自由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有效保障。自由就是在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消极地限制幼儿的思维和行为,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给予幼儿一定的权利,促进幼儿进行积极发言勇于表达。如果在活动当中教师过分限制幼儿的行为,那就不能让幼儿进行自由发展,无法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而安全是让幼儿在心理上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在教育活动当中不怕出错,能够对一些新鲜的事物进行大胆探索,勇于表达自己富有创意的想法,这样才能促进幼儿逐渐走向创造的道路。一般精神环境的创造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为幼儿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总是利用自己的权威来压制幼儿,指责幼儿,挖苦讽刺幼儿,那就会导致幼儿心理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这就严重地抑制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其二,教师要给予幼儿百分百的信任。教师要相信幼儿的创造能力,相信幼儿能够对困难进行自主解决,让幼儿体会到自己在发明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进而不断增加幼儿创造的兴趣,这样幼儿在创造方面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教师要适当地减少对幼儿思想和行为方面的限制和规定,如果限制过多就会让幼儿在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惧怕感和紧张感,让幼儿的创造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其三,对幼儿的创造行为要给予诚恳的支持。教师要对幼儿自发的游戏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对幼儿提出的看似比较荒唐的一些梦想给予一定的支持,让幼儿在创造过程中体现自己的发展特点。幼儿对一些新的东西好奇心比较强,比如给幼儿一些新的玩具,幼儿就会特别的好奇,而且会拆开玩具进行探索,看看什么东西让玩具发出声音的,什么东西让玩具跑起来的。可能在部分教师眼里觉得幼儿是在搞破坏,比较淘气,但是这正是幼儿对新鲜事物的一种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粗暴地制止和谩骂,尽量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其四,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在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节奏对活动进行自由安排,不要过分干涉幼儿的行为,让幼儿自行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对幼儿的活动过程进行观察,并给予幼儿一定的支持和鼓励,促进幼儿大胆勇敢地去尝试,从而让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有效发挥。
(三)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幼儿园教育进行不断改革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将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进行有效落实,幼儿园一方面要为幼儿创设创造性的环境,另一方面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现有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不断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幼儿创造性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幼儿园做出以下改革和创新。其一,要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作为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幼儿园教育在幼儿创造力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幼儿园在开展创造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让幼儿在认知方面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激发幼儿在情感方面的冒险性和好奇心。当然在此过程当中需要强有力的师资力量作为支持,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将幼儿园创造教育有效落到实处。其二,对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往幼儿园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导致教师的思维比较固化,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活跃性。这就需要幼儿园教育管理者改变以往陈旧的教育管理模式。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鼓励教师大胆创新自由发挥,促进教师在教育活动当中展示自己的热情和独创性。并且鼓励教师接受新的思想,让他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同时教育管理者还要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带头进行科研活动和创造教育活动,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学习机会,从而打造一支具有创造型特点的幼师团队,为幼儿园创造教育的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持。其三,对幼儿园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革。幼儿园在开展创造性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发展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给幼儿充足的尝试机会,不断丰富幼儿的实际体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但在此过程中有时还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的创造过程进行有效评价。教师要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表现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让幼儿体会到自身的成长。多采用一些描述性的评论,例如:“今天我发现你会用红色的颜料画画了。”教师不要针对幼儿的创造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要针对幼儿的创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幼儿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互动状态,幼儿的情绪以及情感方面的表现来进行评价,这样有助于幼儿意识到自身在不断地进行成长和发展,增加幼儿创造的信心,培养幼儿创造的兴趣。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陶行知创造教育的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一方面需要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重新认知,另一方面需要为幼儿创设创造性的环境,同时还需要对幼儿园的教育进行不断改革,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为幼儿创设轻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幼儿进行自主探索,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欲望,让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不断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邱艳萍.陶行知创造思想在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域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175.
[2]陆雅静.充分发挥陶行知教育理念,创造幼儿园游戏新玩法[J].读与写(教师),2020:23.
[3]朱纯甜.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J].小学科学(教师),2019:182.
作者简介:王玲(1997~),女,汉族,江苏泰兴人,泰兴市育红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建设(社区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