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班幼儿“小导游成长营”实施与探索

作者: 邵丽芳 徐湖燕

农村大班幼儿“小导游成长营”实施与探索0

摘 要:为了有利于拓展幼儿视野,促进孩子口语表达、交际、合作等多种能力发展,针对社会就是学校,反观当下孩子社会大学校中活动少而散,定位不明确,孩子活动主动性不足等现象,我们通过“小导游成长营”活动,结合幼儿园特色课程与节假日时间,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建构幼儿成长新样态,最终让幼儿在与生活密切发生关联中成长,在孩子丰富的感知、快乐体验中多元发展。

关键词:小导游成长营;农村大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1-0159-04

一、 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反观当下对社会大学堂资源利用低,活动零散,没有系统性,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基于生活教育理念指导下,孩子如何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进行学习,文章提出以下思考。

(一)存在的不足

1. 小导游成长有体验但乡味缺深浓

幼儿园有龙星小导游工作坊,工作坊的孩子们每当客人来园时主做接待、引导与讲解,每次小导游只是对同伴作品名称进行复述,对龙灯盛会的来历、板龙的制作工艺等无法进行讲述介绍,而且孩子们总表现得不够自信,由于小导游“导”与生活脱节,乡味“品尝”不足,特色就难以显现,成长就一直在表层。

2. 小导游成长有机会但路径缺创新

龙星小导游工作坊成立至今,接待、引导、讲解次数多,机会多,但在多次活动后,总结发现小导游“导”无秩序、“导”无内涵、“导”无趣味,反思小导游成长的培养路径是杂乱、无系统,是表面无深入,是贫瘠无趣味的。

3. 小导游成长有场所但“游”“导”缺链接

文化能潜移默化的润泽心灵,提升人的品位。当前小导游成长营环境封闭,只在方寸之间,而园内无场所展示文化,园外无行动链接,“游”与“导”的链接度不足,导致文化彰显碎片化。

(二)开展的优势

1. 本土资源众多——乡土味浓

家乡是千年古镇,是中国包装名镇,服装之乡。我园门前有百年官酱油,千年井泉街,国家非遗馆,周边还有抗战纪念馆、宝贝营地、森林公园等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社会等资源。“越中山水绝纤尘,溪口风光步步新;若得会稽藏拙处,白云深处亦行春。”范仲淹诗中描绘的正是家乡的生态写照,丰富的地域资源,孩子能在这座社会大学堂中感知、体验与操作,浓浓的本土味。

2. 教师问题意识浓厚——创新力强

教师队伍中75%是本土人,因此对本地各类资源从小耳濡目染,而在资源分析、活动创生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前期由所有教师共同开发的特色课程《纸上游戏》入选第二届精品课程,在园的所有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课题的撰写、实施工作,创新意识强。

3. 文旅活动丰富——“游”戏性高

家乡对旅游开发的重视,让生活在小镇上的孩子每逢双休、节假都是满满的“游”文化,为了吸引游客,小镇人劲往一处使,丰富的文旅活动,让文化看得见;幼儿园的观影厅、播音站可以让文化动起来,小和尚年糕节、龙灯汇等活动使游文化在园里生根。

综合以上我园的不足和优势,为此我们思考:如何有效利用近在幼儿身边的本土资源,以社区中的民俗、红色、旅游等资源,结合园所的龙星小导游工作坊、纸上游戏及秘密花园等资源,拓展孩子们孩子的视野,如何在生活教育理念指引下,让孩子回归社会,在社会大学堂中成长,从而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真正落实《纲要》精神,推进农村幼儿园特色活动的尝试和建设。

二、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小导游成长营:导游即引导游览,成长营是指让孩子在玩中成长,有固定开展日期。小导游成长营特指在固定日子里,孩子通过玩中学方式,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在教师最大限度的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中学习成为引导游览的小导游。

(二)操作框架图

1. 小导游成长营微课程学习

小导游成长营微课程已开发完成,当下进行实践,通过多维度分解学习、园内实践提升,使小导游们知道什么是导游,导游导什么,怎么导。

2. 践行小导游成长营

孩子们通过前期多形式、多途径的小导游素养的习得,在能力加油站、文化宣传站、职业体验站三站中进行实践、调整、优化、提升,真正成为合格的小导游。

三、 我们的实践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以幼儿为中心,小导游成长营微课程学习、小导游成长营实践两条路径,通过加油站、宣传站、体验站三个阶段,深入挖掘民俗、红色、自然资源,实践小导游成长营系列内容,在成为小导游的路上促进社会性发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等多元成长。

(一)小导游成长营微课程学习——充满乡味

1. 多维度分解学习,微课程感知

(1)本土资源。本土资源分为固态资源和动态资源两大部分,固态资源特指许多固定时间开展的活动,新开发的具有固定地点的旅游景点,我们将这些具有固定性的资源统称固态化资源。动态资源特指本土旅游史上的讲解员、名人、匠人资源,孩子们在与宣传员、讲解员等不断地沟通、衔接、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作为一名小导游需要的素养内涵。(见表1、表2)

(2)表达媒介。小导游有特定的业务素养,而其中语言表达尤为重要,孩子对景点、民俗活动的讲解都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梳理了一些可以让孩子语言表达的媒介如国旗下讲话、礼仪小天使周等,让孩子进行自我历练。

2. 园内实践提升,小导游预演

(1)核心目标定向。在明晰微课程理念下,确定小导游成长营理念,以家乡社区大学校的人、物、景等实践内容,以研学旅行项目活动微载体,通过对经典景物的感知、理解与创新表达,增进儿童对家乡的了解与生活的亲密关注,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组织合作等能力,并更好的张扬个性,促进儿童多维度发展。

(2)内容体系定量。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确定“导什么”“怎么导”两大板块内容。“导什么”以孩子与老师共同收集、创编朗朗上口的方言类儿歌或普通话式的说明性讲述内容,进行导什么内容的确定;“怎么导”以“统一开场白”+“个性介绍地、人、景”+“我的设想”三大内容进行。

(3)定学小导游手册。小导游手册中设置框架为导游语、导游点赞行为、景点小儿歌、微故事等内容,在园内进行预演深化学习,为孩子成为小导游添砖加瓦。

(二)小导游成长营实践——学习路径有新意

《小匠人 龙灯汇》主题活动的开展中让老师们知道,行走的课堂是孩子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实施三步走的形式,尝试实验主题,确定实验班级,推广项目,完善微课程体系,一步步的推进小导游微课程的落实,促进微课程的完善。小导游成长营以集体、小组、个别三种组织方式,通过能力加油站、文化宣传站、职业体验站推进实施,拓展学习路径。

1. 孩“导”您“游”能力加油站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导游,必须对景点要有深入的了解,要具备导游的各种业务素养,我们和孩子一起通过新视角观察——探、心意写生——悟、表征图谱卡——导三路径储备小导游知识与技能。

(1)新视角观察——探经典内容。小导游们原来以游客的角色进入研学目的地,但现在孩子们以主人的新视角探秘,在探索、揭秘过程中收获,并一起总结,如家乡的龙灯盛会怎么导?在寻访开始之前,我们对孩子提出了两个问题,板龙制作需要哪些材料?板龙制作材料的数量有多少?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索。初次踏入制作场地,满地的竹子、竹篾、绳子、木板等,孩子们一脸好奇,东摸摸西摸摸。孩子们不断地提问,爷爷不停地回答,孩子们还边说着边将自己看见的听见的进行记录。当回到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争相将自己的所见所记录的与同伴进行分享交流。类似这样的活动一直持续开展,最后以“板龙故事+”方式呈现盛会,这里的板龙故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特指小导游自己研学龙灯盛会个性小故事。

附:国家非遗龙灯盛会小故事

家乡板龙真久远,2米长板接起来,龙头、龙身和龙尾,就属龙身最最多,12生肖定龙身,龙灯盛会真热闹,马灯、龙灯齐上阵,开光、出灯、闹元宵,化灯当天人儿多,13米的高照来助阵,太极、八卦旗上做,神的威力来显示,祈祷语儿旗上做,众盼来年好兆头。

通过固定小故事与个性小故事的讲解模式,形成孩子特有的导游新方式,只属于我们的乡味就更浓郁,孩子导的更有兴趣、更有自性了。

(2)心意写生——悟景区特征。每次外出我们都会带上导游手册,把观察到的用喜欢的方式记录,回园后进行分享,还会在各工作坊进行深入探究与实践,如去了老街,那特有的建筑吸引了孩子,在建构区孩子萌生了建构游戏老街,孩子们有的建构路上的房子;有的建构未来老街上的房子等,统一地点同一方式的活动会开展多次,通过每次观察点不同,做到深度学习,在不断悟悦中积累导游小知识。

(3)表征图谱卡——成导游手册。表征是指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是读懂幼儿行为的关键,以表征图谱卡方式进行景点引导PK赛,孩子们过程中对旅游景点进行表征,最终呈现一景一图卡,为小镇代言做好准备,有图、有言、有行使导更生动、更有趣、更深入,丰富小导游手册内容,形成自己特有的手册。

2. 孩“导”您“游”文化宣传站

文化宣传站是成为小导游的深化感知与表现阶段,这个阶段孩子或以固态方式的呈现,如年糕节里的故事、荷灯的来历等以具体可见的环创体现;或以动态方式表演、讲述,如板龙舞、三句半等,让自己的学习收获有分享。

(1)赏展“汇”工作坊。文化宣传站开辟以赏研展融合的方式,助力成长。从建构微景观文化空间,在园内有民俗、红色、自然三种文化,在孩子真问题中创生环创角,转角孩子的发现、认识、游戏故事等均展示与分享,达到固态文化的显现。展演活动让孩子深入体会,与节庆融合,如12月的年糕节、3月龙灯盛会、秋季的秋收节等都有展演活动。

(2)景点“微”故事汇。幼儿园每天都在发生故事,孩子们急切地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我们就创生了“河”你一起讲故事的微电视台,在这里先是隔着屏幕讲,后期就在大家面前讲,一次次讲述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每周和家人的故事更有意义了,脸上笑容幸福了。如一年一度小主持人评选中,这次主题是“我为家乡代言”,在自主报名、亲子合作与现场代言三方式融合下,记忆最深的是小傅讲述龙灯胜会时精彩的内容、自信的状态和精心准备,让所有人震惊不已。

(3)景区“微”影视城。孩子们“游”学旅行,使得他们迫切地想把小“镇”故事演给更多的人看,小“镇”影视城中如火如荼的表演,发现他们对小镇历史、文化更知晓,对风俗民情更理解,对地理位置更清晰,愉悦地运用生动的表演不断表现,形成了民俗月中的打年糕表演+解说,板龙表演+讲解;巴姆队长在家乡的亲子表演等。

3. 孩“导”您“游”职业体验站

职业体验站中的实地体验,自主报名与现场导游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导游小分队;班级亲子团与小镇客人团的导引体验,深入体会导游职业。

(1)小导游之热火朝天自选日。在招募日中孩子们自我推荐现场景点导游方式产生队长,我们将同一景点孩子组成一队,共同完成导游任务。如小宝用了一段语言介绍了溪头龙灯胜会的历史,还用举高照表演的方式吸引评委老师,自荐过程中的再一次对景点的熟悉、深入,现场评比再次提升认识,为后期真正做小导游进阶。

(2)小导游之欢天喜地亲子日。我的事儿我做主,亲子嗨翻天游玩一整天。通过加油站、宣传站中的学习、收获后,在景区轮流做小导游,为提升周末亲子陪伴做好服务,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旅游路线,不同的亲子游玩营,每个家庭每个周末都在不同的小导游体验营中欢天喜地的度过意义非凡的亲子日,共同助力孩子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