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陈明贞

摘 要:初中英语每一个单元都会设置不同主题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围绕写作主题完成写作。写作是初中生英语学习的难点,如何围绕主题展开资料整理、内容讨论、素材分析都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主题式教学强调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为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因此,研究基于主题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符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要求,对提升初中生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英语;单元写作;主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3-0087-04

一、 引言

主题式教学是指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所进行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它的中心是让学生在良好的、具有高动机的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教学可以加速学生对新内容的内化及长期记忆,强调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张语言教学情景化、生活化,把语言放到有意义的主题中去学习,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结合起来。主题式的教学符合初中生英语单元教学的发展特点,为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基本思路

(一)依托单元主题,适当开发教材

基于主题式的教学模式,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过程中应依托单元的主题适当开发教材内容,通过教材拓展的方式寻找主题的内容。主题式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直接将单元的题目作为习作的主题,这种思路过于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设置主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的语境寻找习作的主题,具体的主题可以从阅读文本中选取,也可以从听力、对话中选取,通过选取不同主题的方式对现有的教材内容适当进行开发,以此丰富单元的写作主题。

依托单元主题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习作主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具体学习体验,在整体的习作设计中主题确定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一步的开发,将本单元的单词、词组、句式等知识融入其中,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梳理文本内容,从而实现与单元知识的习作结合。

(二)依托主题语境,释放学生表现力

主题语境确定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释放自己的表现力。表现力的释放来自学生基于主题而实施的内容整合,教师要改变教学的模式,从“我要学生写”到“学生主动写”的转变,通过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逐步构建起基于单元写作为主题的内容,在构建过程中快速完成写作内容的基础梳理并完成写作内容的整合。

写作思维完善以后教师要进一步释放学生的表现力,鼓励学生在现有的思路基础上积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作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并尝试新的写作思路,如使用高级单词替换低级单词,利用高级语句替换低级语句等。写作完成以后引导学生主动去评改其他人的写作,分析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以此帮助学生完成内容的整合,实现学生习作的有效指导。

三、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策略

(一)构建学习情境,引入学生生活

主题式的单元写作教学注重学习情境的构建,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引入学生的生活体验并让学生将英语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以此丰富学生的写作体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构建学习情境对学生习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英语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引入主题式写作并为学生习作提供初步的思路。

以《The Changing World》为例,在Topic 1 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的Section A的1a中主要展示了Kangkang, Jane, Rita三人的对话,在对话中分别介绍了假期的安排,如Rita从家乡回来,Kangkang则是去了英语学校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Jane是去了黄山旅游。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教师可以布置“假日生活你如何安排”的主题写作任务,快速将学生的生活与习作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习作学习体验。多数学生在寒暑假都会进行一到两次的旅游,有的则报了兴趣班,因此通过主题习作确定的方式学生的习作讨论积极性明显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情境得到了很好的构建,有效地将习作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提升了学生习作的兴趣。除了从阅读文本中寻找习作主题以外还可以从教材的文本图片中寻找资源,如Section C的1a中提供了六幅图片,两个一组进行对比,共有三组。在对比中road变化是从narrow到wide;houses是从small, crowded变为了comfortable;communications的变化是从simple,slow变成了various,quick,easy;通过图片的对比,教师可以提出“讨论我们家乡的变化”为写作主题,学生对家乡的变化最为敏感,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片等信息为学生提供变化的内容,如学校门前的道路之前是破烂不堪,一下雨就积水,今年整改以后道路平坦而且排水变好,通过每一个视频、每一张图片让学生对身边发生的变化产生足够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总之,教师在写作主题确定方面要积极从教材入手,通过教材内容提炼的方式快速找到习作的主题和方向并以此为内容展开学习指导,构建习作情境的基础上引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二)开展分组讨论,整理写作思维

主题式的单元写作教学应注重分组讨论,利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围绕各个主题展开学习并整理写作的思路进而形成写作思维。初中生围绕具体主题开展习作时会因为个体而受到局限,在写作思路、词汇搜集、内容整合方面出现问题,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内容的梳理进而对初中生的习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学习的思路,完成习作的整合。

以《The Changing World》为例,在Topic 2 The pop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growing faster的Section A的1a为例,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Because there were too many people. We got lost and could not find each other.”教师可以以“你是否有类似的体会呢?说一说你的购物体会”为写作主题,鼓励学生根据习作主题展开讨论并整理写作的思路和主题。学生可以自由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思路进行说明,在解释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结合英语写作的模式对其进行初步的整理,如有的学生说道,某商场刚刚开业的时候自己去了,结果去了以后人很多不仅地下的超市人满了,五楼吃饭的地方以及各个楼层人都满了,人太多导致什么都排队,自己以后再也不想去了;有的学生说道,某周日去游乐场玩,有很多妈妈带着孩子一起玩,人非常的多,每一个游乐场的项目前都排着非常多的人,导致自己只能玩到很少的项目。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中都有类似的场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逐渐对教师提供的主题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类似的内容以后,开始商量如何用英语习作的方式进行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基本的思路:第一段写自己去了哪里,体验是什么,具体的内容应该是I have just been to a shopping center with Kangkang,然后写体验并不好,以后不想再去了(I do not want to go there any more.)这些内容完成以后应该介绍不去的理由、发生了什么事情包括人太多(too many people)或者写环境糟糕等,最后进行总结,整个过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并实现内容的有效学习。总之,教师在主题式的写作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主题教学的优势,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快速找到习作的思路并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习作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理顺习作思路并寻找写作的素材。

(三)鼓励自行探究,尝试写作内容

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逐渐掌握了写作的基础思路并对习作的词汇、句式有所认识。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个体自行探索并尝试写作内容。学生的写作要符合前期讨论的内容要求,在写作过程中注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写作。学生自行探索是主题式的单元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习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作并尝试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继续理顺思路并完成主题写作的要求。

以《Saving the earth》Topic 1 Pollution has causes too many problems的1a为例,教师准备的主题是“保护环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初步对保护环境和环境污染进行了讨论并梳理了主要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习作的内容和选择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写的是河流的污染,写作的基本思路是先写自己之前对河流的认识,包括之前河流周边有很多花和草(there were lots of flowers and grass),然后写自己再次去时发现很多花和草都枯萎了,河流的水也变黑发臭了,通过前后对比的方式引入要保护环境的内容;有的学生写了白色垃圾,从垃圾袋便利生活入手开始写,然后写白色污染(pollution from plastic wastes)问题进而引出环境保护的话题。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内容都不同,在内容编排上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学生习作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和认识去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单词、词汇等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习作实际需要适当进行指导或者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如在指导过程中有的单词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这就需要小组进行集体的学习和指导;有的学生则不知道如何表达,在具体的句子应用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习思路,学会合理表达并应用词汇、句子等内容,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开展习作分享,互相评改内容

习作分享是学生互相评改的重要基础。教师在习作分享的过程中要注重习作的评改工作,鼓励每一个学生去分析同小组其他学生的写作思路,在评改的过程中找到具体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通过学习其他人的优点的方式完成习作的进一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完成习作学习与分享,体现习作评改的价值。

根据习作主题、小组讨论、自由创作以后,学生很快掌握完成了主题写作。学生习作完成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互相评改并实现习作的必要分享。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检查,结合习作的主题进行评改,(Give Students an evaluation form and ask them to correct their articles by themselves.)具体就是给学生一个评估表让学生自己评估自己的文章。评估表主要的内容有:习作的内容是否符合教师提供的主题,如环境保护的主题习作是否只写了污染而没有写环境保护,是否存在只写环境保护而没有写污染,应该如何处理?通过主题评改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内容进行评估。除了习作内容与主题的关系以外,习作的评审表里面还应有词汇是否应用正确、句式语法是否正确等内容,通过学生自我评估的方式快速完成让学生对自己习作的内容展开讨论。其次,尝试让学生在小组中对其他人的文章进行评改(即Ask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ir articles in pairs.),评改其他人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同样要提供评估表,评估表主要分为两项:存在的问题和写作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主要让学生找文章存在的错误,主要包括语法问题、单词问题、句式问题、主题问题等;写作的优势则强调要学习其他人的写作长处,包括主题内容选择好、高级词汇的应用等,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互相评改帮助学生找到其他人的思路并学习其长处。总之,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是主题式习作教学的重要思路,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积极开展教学设计与指导工作,以小组互评实现学生习作的有效指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