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运动课程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 张宗芳摘 要:幼儿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萌芽阶段。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运动课程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由于幼儿运动课程缺乏实效,所以运动课程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也就不太显著。为了更好地发挥运动课程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将运动课程常态化、千方百计将运动课程趣味化以及多措并举将运动课程多样化。
关键词:运动课程;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5-0159-04
课题项目:文章系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运动课程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ZJYKT2102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宗芳(1982~),女,汉族,福建平和人,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实验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运动,是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发展体能等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运动课程,是一门旨在激发幼儿运动兴趣、培养幼儿运动习惯和意志品质以及发展幼儿运动能力的课程。同时,运动课程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运动课程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将运动课程常态化、多元化以及趣味化。
一、运动课程常态化,促进幼儿身心持续发展
读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运动可以促进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读书也好,运动也罢,其作用力的发挥是一个缓慢、持久的过程。因此,为了持续不断地发挥运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举措,将运动课程常态化。
(一)融运动课程于晨间锻炼之中
晨间锻炼是指每天早晨幼儿入园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的一些体能锻炼活动。幼儿园开展晨间锻炼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运动习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但是,部分幼儿教师在开展晨练活动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所以导致幼儿参与晨练活动不积极、不主动,进而导致晨练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也不够明显。鉴于此,教师可以尝试将运动课程融入晨间锻炼之中,在丰富晨间锻炼内容的同时,激发幼儿参与晨间锻炼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晨间锻炼的积极性。
例如,在晨间锻炼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趣味性游戏,如,丛林野战区、功能锻炼区等。在丛林野战区,幼儿需要时不时地进行滑索、投掷纸球、匍匐前行等,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平衡能力、投掷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个性化需求,让幼儿在晨间锻炼时自主选择运动课程。
显而易见,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巧妙地将运动课程融入晨间锻炼之中,那么,不仅可以丰富晨间锻炼的内容,还可以调动幼儿参与晨间锻炼的积极性。同时,晨间锻炼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也会更加显著。
(二)融运动课程于户外体育活动之中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所以,在每天上、下午,教师不应该让幼儿一直待在教室里,而应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向户外,参与一些户外体育活动。比如说,教师可以将集体育运动和智力开发于一体的走迷宫游戏融入户外体育活动之中。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块户外空地。之后,教师利用跳绳、废旧纸箱、泡沫塑料等制作一个户外迷宫。紧接着,教师就可以引领幼儿参与该走迷宫户外游戏活动。在参与该走迷宫游戏活动时,幼儿时不时地需要判断哪一条路是死胡同,哪一条路是捷径等。另外,在整个走迷宫游戏活动中,幼儿还需要做一些技巧性的运动,如,走步、爬行、平衡、跳跃等。
实践证明,当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融入运动课程之后,整个户外活动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会明显提升,户外体育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也会大幅提升。
(三)融运动课程于区域活动之中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载体,是一种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的游戏活动。自主性、趣味性等是区域活动的一些显著特征。为了更好地发挥运动课程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教师可以将运动课程融入形形色色的区域活动之中。教师在将运动课程融入区域活动之中时,一定要找准融入点,适时、适当、适度地融入。通过将运动课程融入区域活动之中,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创新区域活动的形式以及提升区域活动的实效等。
以“小小搬运工”户外区域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该区域活动中投放一些小推车、小足球、泡沫砖头、废旧木板等。为了凸显幼儿在该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教师可以用一些“图形标识”明确该区域游戏活动的基本规则。如,教师可以利用“图形”标识一目了然地标注“搬运起点、搬运终点和搬运路线”等。在组织幼儿参与该户外区域活动时,教师无须重复啰唆地说明游戏规则,通过让幼儿观察“图形标识”,就可以让他们明确游戏规则。尤为重要的是,在该户外区域活动中,幼儿需要弯腰搬运小足球、泡沫砖头以及废旧木板,需要将装有“建筑材料”的小推车从起点推到终点等。在此过程中,幼儿的运动能力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与提升。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巧妙、适度融入运动课程的区域活动,不仅能够让区域活动变得更加有趣,还能够让区域活动变得更加有效。以有趣、有效的运动型区域活动为抓手,幼儿就会逐渐产生浓厚的运动兴趣,幼儿的运动能力也会持续不断的发展。
二、运动课程多样化,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内容、形式、评价单一的运动课程,尽管也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但是长此以往会削减幼儿对运动课程的兴趣,降低幼儿参与运动活动的积极性。如此一来,运动课程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也会大幅下降。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将运动课程多样化,据此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运动课程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运动课程的积极性,提升运动课程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等。
(一)运动课程的内容多样化
基于发展幼儿不同运动能力的需求,教师应该选择多样化的运动课程内容。即便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同一种运动能力,教师也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运动课程内容。与单一的运动课程内容相比,多样化的运动课程内容,既能够让运动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也能够让运动课程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为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丰富运动课程的内容,教师首先对幼儿的运动发展需求进行深度分析。在深度分析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运动课程的内容。
例如,通过对幼儿的运动发展需求进行深度分析,可以发现幼儿的爬行能力、跳跃能力、平衡能力、跑步能力、协调能力等,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基于幼儿的这些能力发展需求,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运动课程。如,为了发展幼儿的爬行能力,教师可以创设红军过地雷区的游戏,选择匍匐爬行、合作爬行、障碍物爬行等运动课程;为了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动物大闯关,利用兔子、袋鼠、小马等动物的特点,设计跳绳、跳格子、跳障碍等运动课程;为了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勇闯平津湖的游戏,选择走独木桥、踩高跷、跳平衡球等运动课程;为了发展幼儿的跑步能力,教师可以选择接力跑、竞赛跑、撕名牌等运动课程。
当然,一些运动课程不仅可以发展幼儿某个方面的运动能力,而且能够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多样化的运动课程,既能够让幼儿的运动过程变得丰富多彩,也能够让运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愈发显著。
(二)运动课程的形式多样化
同样的运动课程,可以采取不同的运动形式。形式不同,幼儿对运动课程的兴趣也会有所不同,运动课程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也会有所差异。在创新运动课程的形式,设计运动课程多样化的形式时,教师既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运动能力、认知水平,还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运动设施。另外,在设计多样化的运动课程形式时,教师不仅要追求有趣,还要注重实效,即对一些“花架子”式的运动课程形式,应该坚决摒弃。
以幼儿运动课程“踩高跷”为例,教师可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形式。首先,教师可以从互联网或一些自媒体平台中,精挑细选一些踩高跷的视频资料。之后,教师利用一些视频编辑软件,将这些踩高跷的视频资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微课视频。在开展“踩高跷”运动课程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认真观看这些微课视频。紧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高跷。如,每一位幼儿可以提前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铁质易拉罐以及一些较为结实的塑料绳或棉线绳等。然后,教师可以利用手工制作活动时间,指导幼儿自主制作一副高跷。最后,在踩高跷区域游戏活动中,每一位幼儿就可以踩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高跷,乐此不疲地参与踩高跷游戏活动。同时,在踩高跷的过程中,幼儿的平衡能力也会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
一个貌似稀松平常的踩高跷体育运动活动,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改造,将其改造成了一个集观赏性、操作性、趣味性和运动性为一体的多样化的体育运动活动。以参与该多样化的体育运动活动为契机,幼儿的观察能力、平衡能力、动手制作能力等,都会不知不觉地得到发展与提升。
(三)运动课程的评价多样化
评价是提升幼儿运动课程效率的重要推手。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在提升运动课程效率方面的作用,教师应该将评价多样化。相比于单一的评价而言,多样化的评价更加精准、更加有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多样化的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对幼儿在运动课程中的实际教学进行评价。再则,从幼儿的角度分析,多样化的评价更加新奇、有趣。
例如,为了发展幼儿的奔跑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四肢协调能力,中班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户外足球活动。但是,在缺乏评价机制的前提下,中班幼儿开展户外足球活动时,大部分幼儿表现得不够积极。鉴于此,教师结合足球活动的特点,融入了评价机制,即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彼此配合将足球从起点运送到终点。在单位时间内,以运送足球数量最多的一组为优胜。不仅如此,教师还设立了一个最佳表现奖,即让各小组推选出一名在运送足球的过程中表现最佳的幼儿。对获得团体优胜和小组最佳表现的幼儿,教师都会给予一定奖励,如,奖励他们一张画帖、一封表扬信等。
实践证明,多样化的评价能够充分挖掘每一位幼儿的运动潜力,能够让每一位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更高,能够让运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
三、运动课程趣味化,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
对每一位幼儿来说,趣味化的运动课程特别具有吸引力。面对趣味化的运动课程,幼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我要参加、我要运动”的愿望。在这种愿望的驱动下,幼儿就会主动以运动为在载体,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等。因此,教师还应该通过选择有趣的运动课程内容、采取有趣的运动课程形式以及实施有趣的运动课程评价等途径,构建趣味化的运动课程。
(一)选择有趣的运动课程内容
选择有趣的运动课程内容是构建趣味化运动课程的先决条件。在选择运动课程内容时,教师既要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也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既有趣,又有效的运动课程。再则,在选择运动课程的内容时,教师还可以对一些传统的运动课程进行融合、创新、重组、优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幼儿的兴趣爱好,使其更加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说,跳方格是一项传统的幼儿运动课程,旨在培养、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为了增加跳方格传统运动游戏的趣味性,以及提升该游戏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将其进行适度的融合、创新。如,教师可以将跳方格游戏与一些任务游戏融合在一起,将其作为任务游戏的一项任务。具体如下:“熊二”被“光头强”的陷阱困住了。现在,“熊大”“吉吉”等要求营救“熊二”。在营救“熊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关卡,跳方格就是其中的一道关卡。唯有按照相关要求跳过方格,才能够顺利通过这道关卡。